黑茶
在我看来,偶像不仅是一种象征,也代表着少年时代一段可爱的故事。小时候喜欢贝克汉姆,尤其是他那脚贝氏弧线,让我如痴如醉。我幻想着有一天,在业余比赛中踢出圆月弯刀,让门将目瞪口呆。我在场边张狂地庆祝,周围都是惊叹声,就像贝克汉姆打入哥伦比亚队的那记神来之笔一样。这个画面在我脑海中盘旋,而这份激情也使我按捺不住,便模仿起小贝的任意球。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足球节目中总能看到贝克汉姆主罚任意球的可人风姿。醒目的“7”号悬在半空,他如大鹏展翅般撩起左臂,右腿如镰刀般瞬间挥舞,皮球划破天际坠入深邃的未知。我自认为很熟悉小贝的任意球动作,就经常在客厅里、操场上模仿。我把自己想象成贝克汉姆,挺直肩膀,想象着不远处数万人瞩目的目光,那种感觉太有魅力。
和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或许会明白,那时候不管脚下有没有皮球,就算一粒石头子,哪怕是空气,都会不由自主地甩开动作踢出去。我缝了个小沙包,天天在家里试脚,久而久之,雪白的墙上印满了黑色的斑点,还遭到爸妈指责。而踢碎邻居家的玻璃和电灯泡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为了细致模仿小贝的右脚内脚背,我经常强迫自己将右脚内脚背横着贴紧皮球。为了给右脚腾出足够的空间,左脚也横向另一侧,乍一看很像是卓别林下半身的特写。且不论这种训练方式是否科学,至少我走路八字脚的毛病大概是一辈子摆脱不掉。
当然,在球场上模仿贝克汉姆才最有感觉。我在球场上印象最深的两件事,都和模仿小贝有关。一次,我们得到任意球,同学们“通情达理”地让给我主罚。我感觉机会来了,但心中却紧张起来,脚下像没了支点,飘忽不定的感觉。我甚至忘记贝克汉姆的任意球往往不需要太多助跑,下意识地在慌乱中向着眼前忽大忽小的皮球跑去。不知道哪只脚突然背叛了我,在接触球的瞬间狠狠踩在球上,我整个人像是鱼跃冲顶般窜了出去。场内笑声骤起,笑声如同哀鸣一般。我趴在地上朝身边人望去,所有人都俯着身子,面部被狂笑的表情挤压得横七竖八,有的人支撑不住,就干脆摊在地上。模仿小贝一年多来,没有拿到“年度最佳模仿奖”,却无意中得到了“年度最佳搞笑奖”。事后,同学们帮我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我腿短,没必要继续尝试。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我从未当真。
不久之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我终于“扬眉吐气”一回,我有了最接近贝氏弧线的一次体验!那次主罚角球,我试图表现出贝克汉姆“短、平、快”的风格。而我将球踢出后,疾风骤起,眼看皮球就要掠过球门和每个人的头顶时,竟突然减速,径直飞向球门。画面太奇妙了,似乎真有了几分贝氏弧线的神韵。看着球门内还在颠簸的皮球,调侃声、起哄声、惊叹声不绝于耳,像被教皇加冕一般的神圣感竟涌上心头。这种神圣感会是贝克汉姆最初练就贝氏弧线时感受到的吗?我想象不到。但有一种感觉告诉我:大概冥冥之中注定会有这么一次,将我推向贝氏弧线的魔幻情境中。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我对贝克汉姆的那份激情,如今想来甚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