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燕
摘要: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本文立足于对高职教育的改革认识,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及就业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作为阐述的切入口,从政府主导力量的发挥、专业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导向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助力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34-02
前言: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实現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是关键,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改革发展新局面,有助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改革成效。因此,本文立足于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所面临的困境,就如何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职教育未来何去何从的发展转折。从实际来看,近几年的高职教育改革获取了诸多的改革成果,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让高职教育改革面临困境。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大、学科定位的不科学性、人才培养的滞后性,都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摆脱改革困境,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所需要破解的主要方面。
1.办学模式的改革进程加速,盲目追求本科办学的节奏普遍。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高职院校涌入升本的大潮之中。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学院专升本的办学设定,过多地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于本科办学的追求之上,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弱化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变相性”、“盲目性”的改革追求,不仅弱化了高职教育的教育职能,也不利于本科办学模式的成功转型。
2.学科定位比较缺乏,生源在“质”与“量”上双线下滑。准确的学科定位,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方向性的建设问题。当前,很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在现代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自身的优势逐渐弱化、发展模式滞后于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就业门路狭窄,对院校招生带来较大的影响。于是乎,很多有着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反而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生源在“质”与“量”上双线下滑,对院校的转型发展、改革驱动,形成较大的影响。
3.社会需求导向过于片面化强调,忽视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言,高职院校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有其科学、可取的一面,但过于片面地强调社会需求的导向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问题,也会对教育改革形成直接制约。首先,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对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供给关系缺乏认识,以至于社会实际需求与院校办学条件存在不匹配问题,学生空学一身技能,也难有市场的用武之地。其次,人才属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强化单一标准的人才质量观。这样一来,学生的潜能难以充分挖掘,教育的单一性也让学生在就业中难以获取更多的有力优势,实践综合能力的缺乏,岗位竞争力的不足,都是造成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新时期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构建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凭借自身教育优势,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契机,但也要认识到,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强调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科学发展目标的构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建出符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目标,深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
1.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构建目标。高职教育要坚持自身教育特色、壮大自身教育优势,切实将“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就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体化的教育框架之下,形成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科学改革的重要思考点,也是夯实教育改革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下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是全面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只是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调整等一系列改革目标的前奏,实现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协调、健康发展,才是最为直接的发展目标。
2.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则践行。实现教育改革的科学化进程,践行好发展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基础面。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来看,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则,关键在于实现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这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健康性问题。此外,高职教育改革事业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践行“可持续”原则,就是加强改革的实效性、科学性,让高职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依托经济发展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在互促互赢中实现更加良性的高职教育改革。
三、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
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科学发展,应注重改革路径的构建。在笔者看来,高职教育改革,应强化政府主导力量的充分发挥,推进“校企合作”等的全面开展;通过专业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就业为导向下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强化师资队伍,为高职教育改革夯实基础,形成良好的改革新局面。因此,践行科学发展的目标导向,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改革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依托政府的主导力量,为高职教育发展夯实基础。改革的动力构建、改革的环境营造,应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的主导作用。首先,切实保障改革发展所需经费,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基础。充沛的资金支撑、科学的统筹规划,有力消除了高职院校盲目规模化发展的窘境;其次,进一步规范并建立规范化的办学、招生等制度,通过对专业布局的合理规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提高生源对专业的满足要求;再次,着力于“校企合作”协调。政府应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强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强化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直接对接。
2.进一步强化“就业+市场”的导向力,推进专业课程的改革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要求,高职專业课程的设置应进行科学的优化与调整,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强化“就业+市场”的导向力。(1)专业理论课程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进而对现行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进行有效优化。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培育的主体,专业理论课程服务于教育主体的培养。(2)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率落实。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就业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对实践、实训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划设计,并着力于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满足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3)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高职教育应做到“专业与产业结合”、“企业与学校结合”、“专业与就业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实现新时期对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全面推进。
3.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改革基础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到:(1)强化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引进。为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通过对博士、教授等的引进工作,逐步壮大现有的教师队伍;(2)做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3)强化教师地位,在物质等方面,提供良好的保障,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驱动力,要尊重教师的重要地位,在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做到足够的保障,进而为留住人、培养人才创造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一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改革发展新路径,以更好地摆脱当前的改革困境;二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构建,应明确发展之目标、践行发展之原则。因此,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在于:(1)大力依托政府的主导力量,为高职教育发展夯实基础;(2)进一步强化“就业+市场”的导向力,推进专业课程的改革发展;(3)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改革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景平.就业能力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杨培刚,熊少华.高职教育改革的助推器——幕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刘慧娟,廖建华.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看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J].轻工科技,2012,(03).
[4]陈军.加拿大高职教育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
[5]高葵芬.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跨越 回归 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6]张洪,王朝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