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风景 更高的追求*——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立体几何题评析

2016-10-31 07:30
中学教研(数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理科文科本题

●卢 明

(元济高级中学 浙江海盐 314300)



一样的风景更高的追求*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立体几何题评析

●卢明

(元济高级中学浙江海盐314300)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特点是:保持风格,突出重点;稳中有变,突出素养.通过对试题的背景分析和解法探讨,感受到了命题人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新理解、新思考,从而悟得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启示:严格按“标准”教学;重视“建系”方式的价值追问;加强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提高画立体图的能力.

数学高考;立体几何题;评析;核心素养

201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为“3+综合+IB模块”的老高考模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透过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试题,读到了命题人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新理解、新思考,这将对2017年起浙江实施的“必考+选考”新高考模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试卷命题情况回顾

总体而言,2016年的立体几何试题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也有明显的变化.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保持风格,突出重点

试题继续保持以往的浙江命题风格和考查重点,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视图、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空间向量的应用等基础知识、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并且文、理科试题有同也有别.如选择题,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文、理科试题相同,且题次都是第2题.填空题,文科第9题、理科第10题,都考查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文科第14题和理科第14题,本质都是“动态”情境的立体几何题,但是描述方式有所不同,文科比较直白,直接点明“翻折”,理科则比较隐秘,其实本质也是“翻折”,求解结论文、理科有别,文科求线线角的最值问题,理科求体积的最值问题;填空题的难度理科略高于文科,体现文理有别,但是差距不大.解答题,文、理科试题背景一致,都是三棱台,且第1)小题文、理科一样,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第2)小题文、理科有别,文科考查线面角,理科考查二面角,理科难度明显高于文科.

1.2稳中有变,突出素养

立体几何试题更加突出了对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比如“向量法”的应用,对“建系”的能力要求略高于往年,此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值的变化.2016年的文、理科立体几何题都是考查1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总分均为30分,比前3年的分值有所增加.回顾前3年的试题情况,2013年和2014年的文、理科都是考查2道小题、1道大题,总分均为24分;2015年的文科考查2道选择题、1道解答题,总分为25分,理科考查2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总分为29分,理科分值高于文科.2015年和2016年的立体几何分值高于2013年和2014年,其中一个原因是高考内容减少了概率与统计.

2)题型的变化.2013年和2014年的立体几何试题都是静态情境的;2015年的理科立体几何试题(第8题)是“动态”情境的(翻折),文科没有“动态”情境的题;2016年的文科填空题第14题也引进了“动态”情境题,显然,对文科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

3)难度的变化.2015年和2016年增加的“动态”情境立体几何题,难度都比较高,处于“压轴”或“次压轴”的水平,而2016年理科第14题的难度明显高于2015年的第8题,文科立体几何试题的整体难度较往年也有所提升.

4)背景的变化.之前的3年,文、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背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锥体或柱体,2016年的试题背景不落俗套,选择了师生平时都不太关注的棱台,体现了一种情境创新.尽管试题设问依然常规,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明显提高.事实也是如此,立体几何解答题,理科全省平均分为10.89,难度系数0.72,文科平均分为8.66,难度系数0.58.理科平均分还算理想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用“向量法”能够避开棱台的定义,降低推理论证的难度.

总之,从2016年的立体几何试题所释放出的信息看,文、理科难度有“接近”的趋势,以笔者之见,也许这是在为今后新高考方案——数学“文理合卷”作铺垫.

2 解法探讨

图1

例1如图1,在△ABC中,AB=BC=2,∠ABC=120°,若平面ABC外的一点P和线段AC上的一点D,满足PD=DA,PB=BA,则四面体PBCD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4题)

笔者在与考生的交流中了解到,本题能得到正确答案的考生有不少.但深究他们的解法时,大部分考生的回答是选择特殊位置来解,即让点D位于AC的中点,且PD⊥面ABC.此时

于是

图2

图3

由条件知△PBD是由△ABD沿直线BD翻折而得,联结AE,则AE⊥BD,且AE=d.如图3,设AD=x,则

易知BM=1,由△AED∽△BMD得

点评本题中,由于当且仅当点D为AC的中点,且面PAC⊥面ABC,面PBD⊥面ABC时,VP-DBC取到最大值.正因为四面体体积的最大值是在上述特殊位置时取到的,所以给学生“蒙对”本题答案提供了可能.

此外,本题所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它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等知识综合在一起,对其进行正面解答,其运算量不亚于一道立体几何解答题.尤其是在求体积的最大值时,要将四面体PBCD的底面BDC上的高转化为点A到线段BD的距离,才能建立函数关系,这一点考生难以想到,并且所得到的函数关系式的最值也不好求.故本题的综合程度相当高,运算量较大,按照以往浙江命题风格——“小题小做”,作为“小题”的知识点和运算量应该有所控制,因此,本题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14题)

图4

图5

解法1(坐标法)如图5,设O为AC的中点,因为AB=BC,故BO⊥AC.以O为原点、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5所示).过点D′作D′E⊥AC于点E,D′F⊥平面ABD于点F,联结EF,则EF⊥AC,从而 ∠D′EF就是二面角D′-AC-D的平面角(设为α).依题意

于是

设AC与BD′所成的角为θ,则

解法2(极端法)设二面角D′-AC-D为α.

于是

解得

图6

图7

2)如图7,当α=π时,点D′落在△ABC所在的平面内,设AC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E,DN⊥AC,BM⊥AC.由情形1)知

从而

在△BAD′中,由余弦定理求得BD′=2.又由情形1)知

根据△D′NE∽△BME得

解得

D′E=1.

因为CD′=1,故点E与C重合,即点D′在线段BC上,于是

点评本题考查2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思路还是单一的,适合文科生.比较2015年理科第8题,也是翻折问题,该题用“极端法”解非常简捷,但本题用“极端法”解却并不显得轻松,相反,用“向量法”解运算量反而要小.“向量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系,以及如何确定点D′的坐标.

例3如图8,在三棱台ABC-EDF中,已知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BF⊥平面ACDF;

2)求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17题)

图8

图9

1)证法1(不补形法)如图9,在等腰梯形BCFE中,EF∥BC,BE=CF=1.设BC的中点为G,联结FG,则

FG=BE=1.

又BC=2,从而

于是△FGC是正三角形,故

∠BFG+∠CFG=90°,

BF⊥CF.

又平面BCFE⊥平面ABC,AC⊥BC,从而AC⊥平面BCFE,于是AC⊥BF,故BF⊥平面ACDF.

图10

证法2(补形法)如图10,由棱台的定义,分别延长AD,BE,CF交于一点P,因为EF∥BC且BE=EF=FC=1,BC=2,所以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故△PBC是正三角形,于是BF⊥CF.又平面BCFE⊥平面ABC,AC⊥BC,从而AC⊥平面BCFE,于是AC⊥BF,故BF⊥平面ACDF.

2)解由第1)小题知BF⊥平面ACDF,从而∠BDF就是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的角.在Rt△BFD中,

于是

点评本题全省平均分为8.66,比命题预设的期望值要低一些.从阅卷反馈的信息来看,主要扣分点在于第1)小题的证明.学生用几何法的“三段论”书写证明过程时,推理论证不严谨,多数学生只能说出大概意思,想到用“补形法”的考生不多,主要是对棱台的定义不熟悉.第2)小题是以第1)小题的结论为基础,很容易找到“线面角”,计算也比较简单,故得分情况尚可.

例4如图8,在三棱台ABC-EDF中,已知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CE=1,BC=2,AC=3.

1)求证:BF⊥平面ACDF;

2)求二面角B-AD-C的余弦值.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7题)

点评本题第1)小题与文科完全一样,第2)小题的难度明显高于文科.下面对第2)小题进行探究.

2)解法1(几何法:补形)如图11,过点F作FH⊥AP于点H,联结BH.由第1)小题知BF⊥平面ACDF,从而BH⊥AP,于是∠BHF就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在Rt△PAC中,

在Rt△PHF中,

在Rt△BHF中,

点评本解法有2个关键点:一是“补形”;二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证明,计算量并不大.虽然此法计算简捷,但是必须清晰棱台的定义才会想到补“台”为“锥”.

图11

图12

解法2(向量法:不补形法)如图12,过点F作FO⊥BC于点O,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所以FO⊥平面ABC.以O为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得

从而

图13

点评本题的建系过程先证后建,近几年常考,这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本题建系的方案有多种,不同方案对计算的简捷与否有影响,能否选择恰当的方案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量.用向量法,不补形也能解,对棱台定义模糊不清的学生,解题不受影响,这也是理科生本题得分尚可的原因之一,使得向量法作为一种“工具”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3 对教学的启示

毋庸置疑,高考命题对高中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读懂命题专家是如何理解与把握“标准”的,才能对日常教学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3.1严格按“标准”教学

所谓“标准”,即“课程标准”.何谓“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学习目标”[1].可见,“标准”是课程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浙江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就是根据《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的《浙江省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不够重视,或将“课程标准”束之高阁,或断章取义,或片面理解运用,最后导致了游离“课标”的教学行为的出现,使教学变得非常的随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2].需要强调:“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法”,执行“标准”关系到高中数学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因此,教师教学必须守“法”,每节课教什么都要依据“标准”,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仅凭经验.2016年立体几何解答题以三棱台为背景,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许多考生“卡壳”就卡在棱台的定义上,不知道将3条侧棱延长会相交于一点.由于近5年来高考没有考过棱台,因此师生们把棱台边缘化了.然而,我们来看一下《标准》的要求: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底面、侧棱、侧面、顶点的意义;了解柱体、锥体、台体之间的关系[3].不难看出,《标准》中对柱体、锥体、台体概念的要求是一样的,没有孰轻孰重.在文献[4]中专家指出:几何体中几何量的计算,其中包括角度、距离、面积、体积等.从问题分类来看,有证明题、计算题、探索题、判断题等;从图形的角度来分析,柱、锥、台、球及它们的组合体都成为考查的载体.由此可见,台体从未被排除在高考命题范围之外.因此,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高考复习,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考过的高考题型上,而必须基于“标准”,这才是“真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

3.2重视“建系”方式的价值追问

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对于研究解析几何、立体几何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计算过程的简捷性.会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研究的素养.从高考阅卷的信息反馈看,学生在建立坐标系时花样百出,不少学生“左手系”和“右手系”都搞不清楚,高中阶段要求的是“右手系”;更多的是坐标系建得不合理,导致后面的运算复杂化.针对以上问题,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平时对学生怎样建系的指导不够.建议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建系策略的指导,对于学生建好的系,要多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建系;有没有更好的建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建立恰当的坐标系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数学素养.

3.3加强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2016年的立体几何解答题,考生在推理论证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不少.原因既有基础原因,也有高中教学的原因.初中教育对平面几何推理论证要求的降低,使得学生运用“三段论”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显著下降;高中教师重思路、轻过程,对证明题过程书写要求不严,泛用向量法等,削弱了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立体几何定理的学习既需要理解,也需要记忆,记住定理是运用定理的基础.但是,当下学生对几何定理记忆的意识和习惯比较差,许多学生到了高三仍对立体几何的基本定理说不清楚,谈何运用.因此,对立体几何定理教学在重视理解的同时,还要强化表述和记忆,特别是“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以笔者之见,文字语言有助于记忆,符号语言有助于推理过程的正确书写,图形语言有助于从复杂问题情境中提取定理的基本模型.要正确处理好几何法与向量法的运用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要强调使用几何法,以巩固定理,规范证明过程书写,提高推理论证能力.在高三二轮复习时,要让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几何法或向量法,实现简化解题过程之目的.

3.4提高画立体图的能力

画立体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的立体几何教学,一般都是给出图形,不要求学生自己画图,故平时对学生画立体图的训练不够,有的学生甚至连什么时候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都不知道.画立体图能力不强,会影响学生的空间想象,而空间想象又是数学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重视学生画立体图的训练,应当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

总之,2016年的立体几何高考试题,粗看与往年的试题是“一样的风景”,但仔细琢磨,寓意深刻,无论是加强对“动态”情境问题的考查,还是变“柱”“锥”为“台”的微妙变化,无不在告诉一线教师日常教学要更加重视关注“标准”,更加重视关注核心素养.这不仅是专家的追求,也应该是一线教师的追求.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

[2]翁洲.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J].教育视界,2016(6):16.

[3]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5.

[4]高考数学研究组.浙江省数学高考数学2004一路走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27-157.

�2016-06-29;

2016-07-29

卢明(1961-),男,浙江海盐人,浙江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2

A

1003-6407(2016)10-26-06

猜你喜欢
理科文科本题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孙文科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