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工程呼唤巧思维

2016-10-31 17:56凌肖汉
前线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丁谓巧思沟渠

凌肖汉

中国古人在治水治河、治病去疾和重大工程建设中,颇有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值得当代人仔细琢磨。有些案例,虽然有古今差别,但细加体味其精妙之处,在现实中或许也有用武之处。

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件被后世誉为精心巧思、一举三得的千古范例。说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开封皇宫有一部分因失火焚毁,因此要尽快在旧址上修建新殿。这应该是当时压倒一切的政治性事件。舆情关注,百官期待,朝廷调令一切资源,奔赴开封。皇帝把这件大事交给丁谓去做。按照工程常理,宫殿失火焚毁,自然是先清理废墟,再重建新楼。这无非就是准备土木原料,调集运输力量,挑选工匠,按图建造等环节。但细一分析,这每个环节之中,都有极其繁重的组织管理、调查核实、统筹安排工作,而且先后顺序不同,费用和用时结果差异更大。

丁谓的安排设计,与常识逆反。起先一步,他用迂回和另生一事的办法,首先在皇宫周围开挖沟渠,使开挖的人工河道与开封附近的汴水联系起来,这样水注入沟渠后,从外地征调购买的大型原料,可以顺水而来,大大减轻运输压力,又快又轻松。这一步,是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世界历史上的大工程,在铁路火车和重型运输设备没发明前,运输原料一般都是充分利用水道。水路不能相连时就开挖运河,沟通不同水系。开挖沟渠所储积的泥土,一般都是即时清理迁移,当作废物处理,或者另作他途,而丁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皇宫修葺完毕后,把挖出的沟渠泥土和建筑垃圾再推入沟渠之中,加以填埋,又基本恢复了原先的街道原貌,没留下任何尾巴和烂尾工程。

我们都相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常规思路在某些时候,十分管用。但在某些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这种思路若不加以变化和扬弃,往往劳而无功。丁谓的安排设计,巧在加减盈亏,正负抵消,最终不增不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提质增效阶段,而基建工程建设又是城镇化的基础与保障,硬件质量和硬件建设的思路方法,也检验和衡量主政者的执政态度与施政水平,绝对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常常听闻,一些城市甚至有些富含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为了改造翻新,呈现现代化风格,不惜开膛破肚,弄得沟壑纵横,有些珍贵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记忆也只能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了。从微观角度观察,有些工程,虽然达到设计目的,但不见巧思,程式而已。更下者,很多工程事前缺少统筹,事中又被偶然性因素特别是个别领导意图掣肘,左右为难、进退失所,执行的人虽然忙得心急火燎,又多是无用之功,甚至会同一项目、同一工程,思路屡变,这就不属于运筹优化范畴了,而是低效甚至无效决策。治理之策,在慎决策、强问责,而不属于此处所说的智与巧。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

责任编辑:金蕾蕾

猜你喜欢
丁谓巧思沟渠
常规之外
丁谓,才华与“溜须”齐飞
The Dream of Art
名臣的遗憾
西北地区现代城市生态沟渠治理策略
不同类型沟渠对农田氮磷流失的拦截效果
“包”罗万象
阅读理解Ⅰ
知识是把双刃剑
学会变通,远离职场“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