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红
摘要: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ERP系统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已被部分企业所认可并应用于其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本文将首先对ERP系统加以简要的概述,进而阐述在传统模式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对EPR系统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ERP系统 制造业 成本管理
“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是价值最大化的集中表现。成本管理对于制造业企业能否完成其目标利润任务,进而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因其管理理念、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ERP管理系统则对企业的“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成本管理系统,从而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ERP系统的概述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是集物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其实质是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供、产、销、储、人力、财务”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化、交互式的管理系统,以便为决策层及相关人员提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决策及管理建设性的、有针对性的建议。ERP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几个模块:成本管理、财务会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委外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等。
二、传统模式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成本核算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来看,主要有手工计算和财务电算化处理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是以人工计算为主导的,对于企业产品基本生产成本及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推销、计算等方面,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较强,容易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合理。以企业的制造费用分摊为例,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按产品工时系数分摊制造费用的方法。会计部门依照企业产品设计工艺及生产特点设置产品的标准工时,并且根据实际产量估算工时,最后按照工时分摊制造费用。这种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及职业判断力,进行分摊的方式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产成品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也就由此不能反映产品真实的成本信息。
其次,成本核算周期较长。传统成本计算模式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是月末开始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如果有在产品还需要将相关的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一般都是在次月初才能算出。由于成本核算周期较长,使得企业对于产品成本控制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对企业产品成本的监管不利。
(二)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传递不畅
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而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有利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分清职责,使得责、权、利明晰。然而,在传统模式下,企业产品成本管理过程中容易有内部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的情形出现。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各自独立,相关的信息仅限于在本部门内部流通,部门间信息交互量小。详细的物流信息、资金信息是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数据基础,然而信息孤岛使得生产成本管理无法获取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与ERP成本管理的比较
与ERP系统下的成本管理相比,企业传统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无论是在管理理念、计算方法还是在管理技术、意义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劣势,这种劣势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是较为不利的,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有可能因此难以实现其经营目标。ERP系统与企业传统模式成本管理方面的比较,具体参见下表。
三、ERP系统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探析
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一般要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以及生产三个阶段,可以说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哪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最终会使得企业的产品由于其成本过高而缺少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在ERP系统下,对上述三个阶段实施充分的成本管理,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产品设计阶段
一个新产品的成本往往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因而设计阶段的方案、用料以及工艺,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不同的方案、用料、工法、工艺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产品的成本也会因之不同。企业可以运用ERP系统,对不同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模拟,从而产生若干个产品所耗用材料、工法及工艺流程。在运用ERP系统模拟计算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成本率及成本动因,从而对模拟出来的各个成本方案进行比较,并运用价值工程理念分析出各个设计方案的优劣。同时,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应该确定各个设计方案产品的标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为产品的下一步投入生产做好铺垫。最终,企业的决策层对于各类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优中选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用料成本以及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从成本的角度优化产品的设计功能。
(二)物资采购阶段
材料的采购成本主要是由材料成本及采购费用两方面组成,由于产品在其设计阶段已经确定了定额成本,因此其定额成本则是由材料标准定额及采购定额费用构成,用以控制实际采购成本及实际发生的采购费用。企业在制定采购定额成本时,应该考虑来自政府限价及当下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而进行必要的考量,采购费用可运用作业成本法制定。材料采购成本与定额成本产生差异是极为正常的,即节约差与超支差的问题。对于材料的超支差,企业在查明详细原因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因素,合理选用质优价低的材料;对于采购费用的超支差,可深入到作业层次进行归集和分配,并从资源耗用量、资源价格、资源动因量以及作业动因量等因素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使得企业用最少的仓储成本、最合理的材料存储量,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三)产品生产阶段
(1)定额生产成本的制定。在ERP系统中,产品的定额成本是由产品结构清单所表示的,产品结构清单是产品所需要物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标准,因而在ERP系统下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定额成本显得非常重要。
(2)实际成本的计算。实际成本是将资源成本及资源动因分配到整个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从而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将这一核算过程构建成二维模型,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3)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材料采购成本差异一样,如产生节约差则自不必讨论。如果产生超支差,应该从材料的用量及价格差异两方面进行考核,账务核算系统可按照所用材料的标准价格将材料用量差异直接记入到各产品之中,通过定义相关的事物处理汇总生成凭证。月末,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或其他分配标准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结转完工产品的差异。
四、结语
制造业企业运用ERP系统进行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相比较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制造业企业应该利用ERP系统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发挥ERP系统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诗兴,邵学梅,张吾胜.马钢信息化系统集成分析与探讨[J].冶金自动化,2011(1).
[2]曾建光,王立彦.ERP系统的实施及其盈余质量效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
[3]王洁.企业ERP项目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作者单位:深圳市盛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