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桐 杜秀秀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
不同任务条件对囚徒困境任务决策的影响
刘晓桐 杜秀秀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
研究探讨了在不同惩罚程度的任务条件下个体在囚徒困境任务范式中决策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了奖惩程度不同的任务条件,研究发现不同任务条件显著影响囚徒困境任务中的个体决策。
囚徒困境;决策;社会两难决策
社会困境就是指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这种情况。社会两难(social dilemmas)研究关注的是面对不确定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它描述的是一种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存在冲突的情景。当群体中所有成员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忽略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更多的损失。
依据困境中的行为者的数量,可以将困境分为两人困境和多人困境。其中最典型的两人困境就是囚徒困境,这也是本实验的研究范式。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一种,反映个人最优决策并非团体最优决策。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是一样的。当囚徒困境重复时,参加者们进行反复地博弈,所以每个参加者都能够对另一个参加者上个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进行“惩罚”。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一种合作的均衡结果。惩罚的威胁或许能够克服欺骗的动机,从而或许导致一个更优的、合作的结果。当重复博弈次数反复接近无限时,纳什均衡能够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以往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决策者在囚徒困境任务中的不同决策表现,杨利萍等(2013)的研究证明了持不同风险态度的人的决策存在较大差别。王艳等(2013)研究了不同决策任务对后续的爱荷华博弈成绩的影响,并证明了困难的决策任务调用和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导致后续发生的任务资源不足而引起越差的成绩表现。在本研究中把不同的任务类型作为自变量,将其作为组内变量研究了不同任务类型下被试的决策差异。
(一)实验材料
1、研究被试 采用随机取样法从某大学中随机抽取了70名大学生被试,平均年龄为21.5岁(SD=1.6),男女比例为1:2。收取的有效数据为69份。
2、实验材料 考虑到囚徒困境的两个必要条件:(1)不管对方选择什么选择认罪一定比不认罪要有利。(2)参加者倾向于选择个人的理性,集体的非理性。本实验设计了两种任务,这两种任务的奖赏和惩罚幅度不同。
任务1实验材料: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他们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两个人均被告知: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各判刑7年;如果两人都认罪,各判9年;如果两人中一个认罪而另一个不认罪,认罪的立即释放,不认罪的判10年。
任务2实验材料: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他们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两个人均被告知: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各判刑7年;如果两人都认罪,各判9年;如果两人中一个认罪而另一个不认罪,认罪的判6年,不认罪的判10年。
本实验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频率描述统计
本实验整理得出了被试选择认罪或不认罪在不同情况下的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任务类型下的频率描述
如表1所示,在任务1中,被试选择背叛的概率为42%,被试选择合作的概率为58%。在任务2中,被试选择背叛的概率为49%,选择合作的概率为51%。
(二)非参数检验
本实验采用了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的方法来比较在不同任务中被试的决策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任务类型下的差异
如表2所示,在不同任务条件下,即奖赏或惩罚幅度不同时,p=0.006<0.01。即被试在两种任务条件下的决策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本实验采用了E-prime 2.0程序和囚徒困境的范式来研究不同任务条件下无意识及反馈对囚徒困境任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任务条件显著影响囚徒困境任务决策。与任务二相比,在任务一条件下被试选择合作的概率更高。
囚徒困境是社会学中有关博弈论的一个范式,它在社会中也有很多应用。但本次实验由于时间空间有限,只进行了囚徒困境决策任务的实验。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近一步地研究囚徒困境在社会中的应用,从而找到人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到社会中去,这部分也许是我们今后仍需探索的一个方向。
[1]何力舟,卞冉,车宏生.社会价值取向和反馈方式对公共物品困境中决策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36(2):446-452.
[2]Kahneman D.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A personal view[J].Psychological review,1991,2:142-145.
[3]陈欣,叶浩生.两难中合作行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743-748.
[4]刘长江,李岩梅,李纾.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 379-384.
[5]胡卫鹏,曲永东,时勘.连续性公共物品困境中信息结构对决策行为的影响[J].2005,28(3):580-583.
[6]王艳,胡冰,高晶,唐一源.不同任务决策对和后续的爱荷华博弈成绩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3,33(2):129-133.
第一作者:刘晓桐(199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第二作者:杜秀秀(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