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方方?刘婧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作为处于发展和民生“洼地”的边疆民族地区,如何趟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全面小康征程上的新实践。
“十个全覆盖”工程紧紧扭住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相对滞后的短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牧区的全覆盖,既是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共享发展的有力之举,也是助力精准脱贫、缩小城乡差距的生动实践。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长远的成效取决于“十”外。在工程推进中,全区各地注重建立统筹推进的长效机制,使项目覆盖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工程建设与工程管护同时发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使“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持续发挥作用。
工程实施中,全区各地注重统筹兼顾,灵活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题的本领。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载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农牧民的幸福指数,很多干部从过去不愿深入基层,到现在积极主动接近群众、服务群众。“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启了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各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抓、齐心协力抓的新工作模式。
在“十个全覆盖”收官之际,本期特别策划聚焦“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我区农村牧区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