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摘 要 加快建立以高校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大数据服务创新创业平台构筑以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产业技术创新创业系统、现代商务服务系统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为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薄弱;经费、实物投入也不充足,使得学生缺乏真正的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教育、研究式学习方面,相比国外一流大学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认识还不到位。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尚不成熟。在高校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要么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没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一些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另外实践少,相关教学资金不足也是常见现象。
(3)未形成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由于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导致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
(4)现有高校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造成平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此外,实验室设备无法实现共享服务、校企合作方式单一,信息沟通不及时,现有平台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创新创业校内外互动需求。
2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1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观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而确定的运行方式,它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是社会、高校和国家政策等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它是一个专业设置模式、教学计划模式、课程体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这个系统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构建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
2.2提出具有四个重要要素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结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和企业价值链的内容,构建出四个重要要素的一种强化实践知识、整体化的创意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应用型训练。然后,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为了有效实施“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化课程体系,使学生达到预期的能力提升效果,提出实施策略:通过情境创设、团队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做中学的主体参与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实践知识,获得一体化的能力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CMM模型理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定性化的系统描述与度量,与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3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数据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搭建相关的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信息获取的难度和知识流动障碍。因此,在不改变专业服务机构原有隶属关系、资产关系、人事关系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发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物理资源的共享、人才资源的共享以及文献、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为学生学习研究提供基础性大数据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实践环节帮助大学生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搭建校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纳入社会实践和实习课程框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相结合。还可以开设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甚至在资金、场地、设备上提供创业扶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搭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同政府、企业密切合作成立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探索与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这将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3总结
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之一。对我国高校来说,创业教育,特别是对在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开发和提高在校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能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把高校中的技术和知识更好地转化成社会资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