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陈丽燕 李爱民
摘要:SF-36量表以其客观性、科学性已被广泛认可,但迄今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领域中的应用较少。本文旨在探讨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对其今后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SF-36量表;中医药;类风湿关节炎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0.003
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0-0010-03
Abstract: SF-36 scale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ecause of its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ity. However, until now its application in TCM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not commo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F-36 scal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life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system of TCM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SF-36 scale; TCM; 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表现为关节畸形、强直及功能障碍,最终丧失劳动力和自理能力。近年来,现代医学针对RA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制出多种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等,但因价格昂贵,且在我国长期应用其安全性、耐药性等仍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国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RA患者较少,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传统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而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对患者的心理创伤缺乏有效调节。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思想不仅对患者的病情给予了有效控制,在修复患者心理创伤方面亦体现出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目前针对RA的中医疗效评价多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生物学指标为主,并不能反映患者的心理变化。SF-36量表是一种生存质量量表,包括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其中前4个维度定义为生理健康,后4个维度定义为心理健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因此,将SF-36量表纳入中医治疗RA的疗效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1 关于SF-36量表
SF-36量表适用于所有种类疾病的评估,能对各种疾病进行直接比较,有利于一目了然地了解结果。量表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目前在风湿病领域常用生存质量表是SF-36量表、诺丁汉健康量表等。采用何种量表判断RA患者生存质量是否得到改善及临床疗效的优劣,仍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更倾向于采用SF-36量表评估RA患者病情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主要是因SF-36量表更能从患者角度出发,遵循疾病发展模式,客观反映RA本身及药物对患者的作用,包括正负两方面作用,更能真实反映RA患者自身感受和生存质量。因此,SF-36量表作为一种能全方位反映疾病对人体影响的量表,更加适用于RA这种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疗效的评估。
2 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是临床医学达标治疗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质健康,也在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健康,因此,健康的定义已不再是简单的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身心的完好状态。医生作为目前疗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以患者的生物学指标为参考标准,如实验室化验、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这些指标固然非常重要,但只能反映出患者生物学上的改变,并不能完全反映疾病对心理、精神、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患者作为疗效评价过程中被评价的客体,不但不能客观描述疾病在生物学层面对其造成的损伤,对疾病所造成的精神、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影响亦不能得到完整的陈诉和评估。而近年研究发现,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发挥异常重要的作用。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测量可全面反映健康的内涵,因其评估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完成,故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准确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3 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与中医的关系
中医理论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阴阳五行、藏象理论等学说为基本框架,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智者有余,有余则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此圣人之治身也。”《苏沈良方》说:“古之治疾者……而又视其人老少肥瘠,贵贱居养,性术好恶,忧喜劳逸。”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精神合一,把人体的疾病、健康联系自然、社会环境中作全方位的评估;四诊合参的过程反映了患者的机体状况和自我感受,辨证论治的过程则包含了患者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应该说,这些与生存质量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
虽然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完美体现了生存质量的内涵,但不可否认,近现代中医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也屡受外界质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疗效评价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始终缺乏一套完整的被行业内认同的疗效评价体系,导致中医疗效得不到全面客观的评价,这直接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生存质量研究与中医学有着近乎相同的理念,因此,将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引入中医学能客观反映其自身的特点,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作为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必然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R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以其顽固性、高致残性而被关注。目前,现代医学治疗RA主要药物有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生物制剂起效快、骨关节保护作用证据确凿、不良反应少,但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其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中,我国绝大部分RA患者只能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但其不良反应难以控制,如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诱发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引起高血糖、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肥胖等,这些不良反应往往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二次伤害。目前临床针对RA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常规疗效评价指标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患者对疾病本身和上述治疗措施的反应。而中医以其疗效明确、综合及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为广大患者所熟知,其通过药物配伍,可抵消单味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治疗作用,并可减轻部分西药的不良反应,因此可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而目前的疗效评价体系对此也同样不能完全反映出来。因此,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体系是对中医药治疗R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必然选择。
5 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
目前已有相关研究采用了SF-36量表,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孙氏等[1]运用SF-36量表评价痹清饮对活动期R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痹清饮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状况。张氏[2]运用SF-36量表观察RA伴抑郁状态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调肝养血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RA伴抑郁状态患者采用抗风湿西药配合中药调肝养血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明显,比采用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帕罗西汀)治疗的不良反应少且安全、价廉。胡氏等[3]运用SF-36量表评价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除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等维度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均优于甲氨蝶呤组。
6 小结
近年来,RA作为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缠绵难愈,具有很高的致残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和肉体创伤,同时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也令患者不堪重负。以SF-36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体系以其科学性、客观性已在医学疗效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亦逐渐引起中医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以SF-36生存质量量表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评估体系在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中的推广,以强有力的数据证明了中医治疗RA疗效的确切性,同时凸显了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素平,樊冰,周青华.“痹清饮”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1,43(1):29-30.
[2] 张然.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192-193.
[3] 胡卫东,林昌松,孔德奇,等.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14- 16.
(收稿日期:2015-05-26)
(修回日期:2015-07-28;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