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 陈清明 周融 李智东 赵昆渝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程引入、备课、教材选用和教学后记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谈了自己的体会。通过与传统教学比较给出多媒体教学的三大优势;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推荐两种多媒体课程的引入方式;多媒体课程的备课内容包括备学生、备方案和备素材;对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过程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后记有助于及时检查、评析和反思教学过程。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引入;备课;教材选用;教学后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36-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MCAI)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最典型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特点,教育对象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MCAI教学经验,就如何准备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优势:(1)音视频资源更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对学生来说,在同样的课时里不但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接受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消化,从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3)可改善教学环境,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的多媒体教学,可减少粉尘污染,保护学习环境的清洁,有助于学生在清新环境下的学习,同时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引入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恰当引入,有助于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本门课程的特点及学习内容,有助于课程的后续讲解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课程的引入要加以足够的重视。
在课程的引入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需要避免:(1)不论什么课程都采用相同的方式,从来没有考虑过课程的合理引入,也没有考虑过不同的课程应针对课程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入方式;(2)教师对所教课程并不十分熟悉或精通,对各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联不能整体把握,只能做到就知识教知识,不能驾驭该课程的教学。
常见的多媒体课程引入方式主要有两种:(1)自我介绍型。任课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先做自我介绍,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然后按照书本的章节开始一门新课的教学。这种情况实质上还不能称为一门课程的引入方式,这只是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课程的初步介绍;(2)直接授课型。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等情况对学生做个交待,然后开始按章节授课。这是一种一门课程的引入方式,也是最直接的引入方式,优点在于使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根据作者多年采用MCAI教学的实践,推荐两种较为有效的MCAI课程引入方式:(1)以欣赏本课程的精华内容或优秀作品引入课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作者在进行《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时,就以“全球超级计算机十强排行榜”作为课程的引入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在世界所处的水平和地位,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以本课程的内容在职业岗位中的应用引入课程,有利于学生明确本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如作者在进行《光电子材料及器件》课程教学时,就以“太阳电池的分类及车间生产工艺”作为课程的引入内容,让学生了解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的典型代表,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关联,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这两种课程引入的方式,都是充分展现课程的精彩环节或核心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对课程的实际应用也具有较强的目标和方向感,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做较好的对应和联系。
三、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讲好课程知识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备课也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的任课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或轻视课程内容之外的东西,仅仅关心上什么课程、讲什么内容,对于其他教学环节不认识、不理会,所以常常会感觉到一门课程上完以后,虽然该讲的内容都讲了,仍然达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MCAI课程的备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备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熟悉,就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2)备教学方案。备课不认真,甚至无教案上课,这是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具体表现。有些教师备课只顾及“讲什么”而忽视“如何讲”,不考虑学生实际,备课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如何讲”这方面大做文章,做好文章。要认真、深刻地去思考,对课堂教学做出最科学、最优化的设计。教案也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学案”。(3)备课程素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准备相关的分类素材,尽可能地提供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丰富、简单直白的元素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MCAI教学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尽量减少文字、公式等枯燥无味的简单罗列或叙述说明的形式,以免使得学生觉得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于期待值。笔者在进行《半导体材料与工艺》课程中的“半导体霍尔效应”教学时,教材本身只有经典霍尔效应这部分内容,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以霍尔效应的起源、发展和近况为线索,从经典霍尔效应到量子霍尔效应,通过大量的素材引用,包括声音、视频动画的构建,教学内容丰富、翔实、前沿,实际授课情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但完全掌握教材规定的相应教学内容,而且对于知识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将来的发展状况都有所认识和理解,极大地扩充了相应的知识面,增强了学习能力。
四、教材选用
教材是承载课程教学内容的蓝本,是组织教学的依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要坚决反对:(1)脱离教材,自讲一套。有的老师喜欢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而选讲的内容往往没有任何教材为依据,这样学生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课前、课后没有办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不理解或不熟悉的部分也不能通过教材进行再学习,导致学生没办法充分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教学环节严重脱钩,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2)依赖教材,不敢突破。有的老师教学内容完全拘泥于所选用的教材,也不管所教授的内容是否陈旧或是否适用教学对象,对教学过程不懂得变通,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学生也完全受限于教材所讲述的内容,甚至学到一些陈旧的或错误的知识,对学科的发展情况了解不深,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览教材、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先修课程”教材和“续修课程”教材的相应内容。同时要精通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主线、练习的安排、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等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活用教材,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实际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等。同时,根据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结果,把教材中的滞后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慎重而必要地调整。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
五、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评析和反思,是教师及时记录整理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后记,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学后记主要记录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学中学生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总之,注重MCAI课程引入方式,精心备课,选用恰当的教材和及时整理教后记,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MCAI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向朝春.高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3):41-42.
[2]宁焕梅.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97-198.
[3]杨泽秋,左远鹏.浅谈多媒体素材的整合[J].科学咨询,2015,(26):168-169.
[4]黄生学,樊雅平.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化整合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49-50.
[5]沈宏琪,麦林.工科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成人教育,2010,(1):91-92.
[6]刘美丹,赵继颖.关于多媒体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