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德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2016-10-29 14:35潘延召
关键词:比较研究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潘延召

摘 要:本文通过中国与德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与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差距和不足,围绕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教育制度、强化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等方面内容,最终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国;德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118-2

0 引言

1989年,联合国召集了北京研讨会并首次给出创业教育的新内涵。在首创之后,各类公众性媒体日益频繁采纳了创业教育特定的概念。之后的1999年,教科文组织再次拟定了关于高教的新宣言,给出了高教在新阶段内的创新目标。最近几年,创业教育正逐渐被接纳并且推广,因而也受到了更广范围的认同。现阶段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失业者人数越来越多,基于此,各个高校也陆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国教育部也专门发文规定32学时,学分2分的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必修课时。本文将重点从德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目前创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1 德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在20世纪中期,德国首创了创业教育。初创的阶段内,某些职业院校设有模拟公司以供学员去体验。开设这类课程,根本目标极为解决专门性的实践教学疑难。开设模拟公司,这种新颖方式也可用来培育更高水准的实践技能。经过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模拟公司可以拓展师生的视野且增长了各科目的专门知识。学员借助于模拟公司可以熟识全程性的业务流程。这样做,学员更能便于明确多环节内的业务操作,同时这类新颖方式也规避了业务操作附带的风险。在早期阶段内,创业及创新性的教育针对高职范围内的经济专业,而后逐渐被推广至其他专业。从根本来看,创业教育密切衔接了根本理论及日常性的操作,这种基础上也构建了雏形的创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进入七十年代,创业教育日益推广至某些高校,例如斯图加特大学。在这个阶段内,德国这些高校创设了零散性的研究以及日常教学。到了80年代,多特蒙德设立了首个研究性的教学中心,创业教育的研究中心专门用来从事平日内的创业教学研究,此举有效推动了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至 90 年代中期,由于受欧洲经济衰退,德国因而遭受到了多样的不利要素干扰,民众经常抱怨现存的社会氛围不利于拓展创业,同时也希求政府可以供应更多适当性的岗位以此来激发就业。这个特殊阶段内,德国政府密切协助高校并且更加注重了创业,因而也重视了创新创业模式下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德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创新创业完善的教育政策、配套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文化浓厚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氛围。

在2009年,慕尼黑学者经过研究得知:创业及创新模式的高教应能在根本上提升学员拥有的创新意识,为此有必要推广采纳。在同一年度内,德国新增企业累计超出了40万家。在新增企业中,激烈竞争存活下来的10万多家企业都表现出兴盛的趋势,这与德国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达体系是不无关系的。

2 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在本校本科在校生中开办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发起清华大学校园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之后,全国性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开始。2002年教育部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也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创新探索了KAB等多样的项目。在2015年,国务院拟定了驱动并深化教改的相关意见,这种契机下的各地院校都逐渐接纳了创新式的创业教育。2015年9月,国务院再次给出了指引性的创业意见。系列性的改进举措都在根本上助推了新阶段内的创业教育,由此也设定了更明确的新指标。

随着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众多政策的出台,各个地区也发布了很多鼓励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人社系统、财政系统、教委、科委等均推出一系列扶持高校学生的创业政策。对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政策保障和促进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20345人,投入项目经费共计4.98亿元。累计有1800余所高校的近6万余支高校团队报名参加,提交参赛作品3.6万余个,涉及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通过这些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

3 中德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策略比较

3.1 两国政府促进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

3.1.1 德国政府重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从财政上,政府大力支持了大学生创业。1999年开始 ,德国便开始在高校推行名为“生存”的创业扶持计划,用以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仅1999-2001三年间,德国政府就投入了4000多万马克的政府财政支持高校创业教育。2006年德国政府再次提供了2.6 亿欧元设立高技术企业创业基金。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2007年,经济部引导下的“生存优势杯”联合了200所德国境内大学及50家名誉性企业,共同支撑了创业性的大学生竞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同时,德国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公司在税收上实行优惠减免的政策。

3.1.2 我国起步晚且侧重点不同

首先,我国政府在推动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大学生就业。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强调必须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并从政策保障、制度支持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通知中再次强调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就创业培训、创业贷款优惠等问题都进行了明确说明。

其次,政府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始于2015年。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随着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众多政策的出台,各个地区也发布了很多鼓励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纵观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关注较晚,投入力度从2015年才开始加大。

3.2 中德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比较

3.2.1 德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德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因为起步较早,基本以高校自主管理为主,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培植创业文化土壤,德国政府在高校创业文化的培养上也下了很大的力度。在不断兴起创业文化的作用下,德国更多地将大学创业教育看成为一项成功培育优秀合格的企业家的基石。在教学中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塑造。

3.2.2 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一直是在摸索和尝试中前行。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出于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职能。这也就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归属与学校主管就业部门,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设立的原因。因此,我国高校往往忽略了大学创业文化土壤的培育。创业过程急功近利,没有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及学生自身特点,结果就是,为了数量盲目创立很多公司,渐渐僵尸的创业公司增多,学生的创业激情也容易被消耗殆尽。近两年,各个学校虽然陆续开始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发展的部门,然而仍处在初期摸索中。

3.3 中德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比较

3.3.1 德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目前德国高校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涵盖了不同创新创业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现状来看,创业教育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覆盖于较多科目,例如法规法律、创新式的企业管理、拟定财务规划、开发新颖的市场产品、确定营销的总体战略。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囊括了全方位的意识以及能力,这种覆盖面是更为广泛的。从设置课程的特定角度看,高校更注重于培育高水准的创业意识,创业课程也从全方位入手整合了实践能力。这样做,更有助于全面来提升创业水准。

3.3.2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从我国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总体情况看,我们仍没能给出完备的创业教育构架。与此同时,某些院校即便设有创业类的课程,但也停留于较浅层次内。针对教学评价仍呈现为空白的趋势。初期阶段内的课程设置仍亟待予以改进,有必要完善配套性的方式以及流程。

4 启示

最近几年,创业教育在国内获得了较大的总体进展,这种基础上也构建了特色性的创业教育路径。然而不应忽视,现今状态下的创业教育仍没能拥有稳固的根基,有待长期性的改进。在未来完善中,我们应能不断吸纳域外传递进来的先进经验。

①除了扶持创业项目的政策层面,更应完善并加大扶持性创业教育政策,真正支撑创业教育在高校范围内的发展。从社会各界来看,应积极配套性的创业教育展开。一方面有必要拟定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的管理与实施、发展与保障等相关制度,全面推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作为财政拨款这一方,政府也需提供更多资金用来扶持,支持高校开发课程并且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②全力培养高校创业文化氛围,营造高校创业氛围学习德国在培养创业文化上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教育的培训课和通选课,介绍创业教育基础。创业教育坚持全员参与原则,高校教师和工勤人员必须具备创业教育的意识。

③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水平高校应组织专人积极开发创业课程体系,形成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操作在内的完整课程体系。甚至可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学校开设创新创业发展专业及二学位的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④在国内,创业教育所需的教师资源仍较为缺失。要弥补这种弊病,高校应能着手去鼓励各领域内的企业共同予以参与,在这种基础上不断摸索并且累积珍贵的创业教育经验。此外,有必要吸纳现有的经验,可以聘任那些拥有专门资质或经验的社会性师资用来辅助日常性的创业教育。在这种状态下,兼职类的教师包含了企业家及其他富于创业经验的人员,他们可用来协助高校内部的师资。此外,还可以从学校优秀校友资源里面选择优秀的创业教师的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

参 考 文 献

[1] Gründungsforschung. Are We Meeting the Needs of our Potential Entrepreneurs?[EB/OL].http://www.fh-htwchur.ch/uploads/media/agner_et_al._potential_2006_01.pdf,2006- 12- 03.

[2] 常建坤,李时椿.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实施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3-116.

[3] 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01-08.

[4] 王森.德国政府支持大学创业———EXIST 计划概要[J].全球科技经济眺望,2002(3).

[5] 吴寿仁.德国萨尔兰大学为大学生创业加油[J].科技创业,2002(5).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