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Ⅸ)

2016-10-28 01:17昝廷全
关键词:系统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思维(Ⅸ)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24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

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经济学

(236)2016新年关键词(Ⅰ):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将是2016年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主要表现在改革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从当年的市场取向转变为国家治理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的具体改革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结构的理解是了解2016年中国走势的捷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集中于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层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属于政治层次。这种目标的转变对应于系统层级的过渡:从经济层级到政治层级。因此,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服从系统层级过渡的普遍规律。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是在社会生产的技术信息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又接受来自经济层级的结构与秩序信息的控制。因此,应当从政治信息形成的过程去考察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一般规律。不同的政治信息就相当于不同的信息通道,每个不同的信息通道需要引进不同的政治变量,由此构成了建立具体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依据。每个国家具体治理体系的形成都应当在上述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具体的国情,包括环境条件、历史条件和随机因素等。

国家治理属于政治范畴,为了加深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政治,或者政治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什么。从系统层级过渡的角度来讲,政治作为“超经济”的力量,其必要性或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系统(市场)自身无法保护现存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结构,执行这一部分政治功能的就是法律系统;第二,源于经济系统(市场)本身的不完备。因此,针对这种不完备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必须采取措施,抓住一切机遇,建立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执行这一部分政治功能的是行政系统。法律是底线,任何人都必须遵纪守法。行政系统提出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国家治理体系是法律系统和行政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大系统。

因此,从本质上讲,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国情和环境条件出发,从这些“原始信息”中提炼出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讲,所提炼出的这个发展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的具体化。“原始信息”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如何从复杂多样的”原始信息“中提炼出具体的社会整体发展目标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的社会整体发展目标,这充分显示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卓越政治才华。

国家治理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之后,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现对策,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全面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相当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程,“让一部人先富起来”相当于方程的求解方法。更一般的来讲,如果说“发展目标”相当于变分原理中的泛函,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就相当于寻求“变分路径”。从操作意义上讲,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必须明确整体目标高于部分(子系统)的目标的原则,和个人或局部(子系统)的利益只有在整体的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和得到保证的系统主义价值观。

总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改革由此从碎片化转向整合和协同,以及不同改革政策与措施之间的配套,以期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从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来讲,政治层次上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经济层次的结构性反应。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和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全民利益与福祉的根本保证。

(237)2016新年关键词(Ⅱ):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层级:政府属于政治层级,市场属于经济层级。二者之间的关系服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一般规律,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政治层级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经济层级的结构性反应。新常态的本质就是彻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计划经济开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路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承认物质刺激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附加利益手段”的重要性,但整体上仍然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由政府来调节农、轻、重等产业的比例;然后逐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作用,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对市场的定位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进一步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政府与市场不断分离的过程。计划经济是政府与市场合一的经济,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按照政府计划进行,建立了许多违反比较优势原则、没有自生能力的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大型企业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当时的基本国情就是人民极端贫困,资本十分匮乏。政府通过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给这些资本密集型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护和补贴对于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最早采取的是“双轨制”:一方面对原来没有自生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保护和补贴,另一方面,对于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市场发挥作用。“双轨制”的本质就是政府与市场的部分分离。政府对大型企业的保护和补贴扭曲了价格信号。市场价格只有在充分竞争、完善有效的市场体系下才能形成,由此才能使企业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技术和产业的选择,从而使整个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时俱进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目的就是逐步消除政府对市场所遗留的一些干预和扭曲,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但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忽视政府的作用和忽视市场的作用一样都是不可取的。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改革,于是,新自由主义盛行,片面强调市场的作用,忽视了政府的作用,结果导致经济停滞,危机不断。实际上,政府发挥作用的依据和政治信息的来源完全一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市场本身无法保护现存的市场和经济秩序;其次,市场本身是不完备的,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矫正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因势利导的提出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相应的方针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发展。

(238)2016新年关键词(Ⅲ):资本市场与股权投资

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注册制”,继“新三板”之后即将推出“战略版”,......,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这个道理都是成立的。把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包括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将是2016年的关注焦点之一。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改革目标和价值取向从市场导向转为国家治理。其实质就是彻底的把国家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看待,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的角度来审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当于彻底的转向系统思维。每个国家都是全球系统中的一个构造性元素。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全球形成一个大系统,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关联,全球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首先是金融的全球化。由有关统计,现在全球每天98%以上的国际交易是金融交易。因此,为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我国必须认真对待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具体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具有清醒的认识。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讲,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积累了大量的制造业发展经验,而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相对较为生疏。上交所创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始正式营业。深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2006年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股份制转让开始试点,2009年10月,创业板开始正式启动。总体来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违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将是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与股份制密切相关。股份制诞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概念与私有制有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由于剩余太少,只能被少数人占有,所以被称为“私有制”。这些“少数人”成为剩余占有者的信息基础可能是由于他们在体力、智力等方面优于常人,此外还可能是由于随机因素的特别眷顾。人们对私有制的认识,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予以废除,以公有制代替;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私有制将万古长青。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局限于直觉的感性认识,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也就是说,必须深入到财产占有制度的信息基础层面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信息基础就是财富分配的信息和财产继承的信息,再加上随机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技术信息。

要求废除私有制的一条最为重要的理由就是生产的社会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股份制。最初的方案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原始积累就是不择手段的将资本快速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其目的是为了资源的同一调配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这里不择手段主要是指不按照财富分配的通常法则去获得财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管理复杂性的提高逐步出现了资源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部分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股份制。发展到今天,股份制有很多种实现方式,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市对全社会公开,只要拥有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购买最低限额的股票,从而成为股东,享有分红和取得资本利润的权利。由此实现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私有制向财富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私有制的转变。从理论上讲,这种“多数人的私有制”完全可以变为“全民的私有制”。这种全民的私有制实际上就等于是“公有制”,而且这种“全民私有制的公有制”比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的界定更加清晰明白。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其称之为“人民资本主义”。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实际上相当于政府所有,这对于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39)2016新年关键词(Ⅳ):思想系统(创新=思想+金融+政府)

最近,爱因斯坦临终惊天遗言曝光:“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恒!”

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由于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其核心就是创新。思想系统是创新的灵魂。因此,思想系统将成为2016年的第四个关键词。

根据层级过渡原理,人类社会是自然进化大链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属于同一个大系统。但是,自然进化和人类社会进化的速度不能同日而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具有思维能力,可以按照人的思想“加速”人类社会的进化。按照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大自然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完全相当于“被动进化”,而人类社会的进化属于按照人类思想的“自主进化”。

我们曾经指出,人是用概念思考的。一个人掌握的概念越多,思维水平就越高。概念是思想系统的元素。所谓思想系统,就是由一组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不同的概念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能够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明确的判断,进入人的意识。相互孤立的概念无法形成判断,不能表达人的意志,因此,不构成思想系统。思想系统要求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明确的,但却未必是正确的。思想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是“非物质的”,可以不受物质运动规律的约束“天马行空”,这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根源。正因为如此,思想活动出错是常有的事情。思想系统的正确性体现在依据它的的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判断中所包含的概念必有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确切的对应关系,例如,汽车的概念要有真正的汽车与之对应。即使是抽象的概念最终也必须和具体的概念相联系。而且,关系的概念也要对应真正的关系,例如上下左右、大于小于之类。由此,才能对思想系统的正确性进行直接检验或者间接检验,因为“心中之贼是抓不住的”。

2011年底,经济学奖诺贝尔奖得主科斯在《财经》年会的致辞中说:“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培育宽容,这是一副有效的对付偏见和自负的解毒剂”。他认为,“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思想市场”,“思想市场的发展,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认为,由于资源有限,创新是保证社会不退化的必要条件。由于思想活动可能出错,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创新不仅需要科斯所说的“思想市场”,还需要相应的金融环境的支持以及政府的各种激励。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创新是走出经济低迷的希望所在。

(240)2016新年关键词(Ⅴ):系统思维(今天的改革急需系统思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今天的改革很难再采取“碎片化”和单项突进的办法,已经进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阶段。这就要求今天的改革必须采取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方法。

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决定生产和消费。当时的中国,严重的供不应求,改革只要能够释放生产力,很快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经济联系的重要性没有显现出来,或者说,我国经济的系统化水平还很低。这是“碎片化”和单项突进改革措施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而且这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还可能是多层的。例如,技术因果关系网络、人口因果关系网络、资源因果关系网络、社会因果关系网络和政治因果关系网络等。因此,改革不仅需要考虑单层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即“网与网”之间的关系,典型的包括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和生克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科斯所言:“必须把经济看做一个系统”。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大系统,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和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市场取向转向国家治理,完全迎合了改革开放进入系统阶段的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属于政治层级。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跨越技术、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级,涉及不同层次的因果关系网络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属于我们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层级战略”范畴,只能当做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种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五个统筹”思想就具体体现了系统思维方法。

(241)2016美国总统大选与多党制弊端

之所以关注2016美国总统大选,主要是因为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大系统和复杂因果关系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国家都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构造性元素,都是这个复杂因果关系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而且美国更是这个节点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因此,美国总统大选不仅会使美国经济出现“选举年现象”,同时也会对世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美国实行的多党制,所以才会有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我们姑且不论总统大选劳民伤财、费时费力,而且为了争取选票不惜歪曲事实、损人利己,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美国这种多党制的弊端:

1.违反了“一个自主系统只允许有一个指挥中心”的系统原则。

根据系统科学研究,一个自主系统只允许有一个指挥中心,否则,反馈信号受到干扰,控制就会失效。每个人只能有一个脑袋、一个神经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两个脑袋就会因不知所措而“撕裂”。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个结论恰恰支持“一元化”领导体制。然后,在坚持“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国家治理结构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就是说,在系统科学的框架内,人们找不出支持多党制的理由。当然,多党制不是“多政府”,但它排斥“一元化”,相当于否认真理的唯一性,对系统的整合产生干扰,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乃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稳定和发展,显然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当然,一元化领导不是一个人领导,主要表示不存在多个权利中心。

2.多党制的核心是权力制衡,违反了各司其职的系统原则。

多党制的核心是权力制衡,而不是权力监督,通过对抗的方法来维护各自的利益。实际上,多党制只能被看作是人类处理利益冲突所采取的不成熟的权宜之计。在系统科学的框架内,根据人本主义原则,各种“人工组织”和社会系统都是工具性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因此,必须整合才能执行其功能,这就要求必须统一领导,不能各行其是,子系统之间不是相互制衡,而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由于关联的存在,个人和局部的利益只有在整体的发展中才能实现和得到真正保证。美国总统大选片面突出自己,甚至不惜制造谎言、损人利己,显然有损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3.违法了“自主系统的指挥中心必须稳定”的系统原则。

根据系统科学研究,自主系统的指挥中心(即反馈中心)必须稳定,因为该指挥中心包含大量的信息,包括国情、历史、政策、关系和各种“标准”信息等,因而必须高度有序。人的大脑就是如此。虽然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身体细胞不知“更换”了多少次,但是大脑的细胞一生都不会更换,实行的是彻底的终身制。一般来讲,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美国每四年进行一次这种对抗性的总统大选显然不利于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名义上是民主选举,实则属于典型的“运动群众”。

在多党制的语境中,每个政党必有属于自己政党的特殊利益,否则,如果大家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福祉,则“多党”就可以合并为“一党”。这样,就会出现把一党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利益之上的可能。

(24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简单的讲就是“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为了完成这五大任务,首先要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其次,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的本质就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联。消费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消费市场;生产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生产市场;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之间的关联构成了一般均衡市场。市场形成之后所产生的第一个信息通道就是市场均衡价格,简称为市场价格或价格。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因而愿意付出不同的价格购买。但是,关联发生之后,就会通过竞争最终趋于一致,即市场均衡价格。因此,价格反映的不仅是个别商品的特性,更反映了市场特性,即市场的供求情况。从本质上讲,市场是一个系统,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参与者之间的关联,就没有市场,价格也就失去了意义。市场形成之后,所产生的第二个信息通道就是价格体系,即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一般来讲,价格和价格体系同时形成。正是由于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构成的价格体系决定了资源的配置。这就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作用机制。

根据上面的论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市场参与者之间通过相互竞争和相互关联自发形成的,不能是任何人为的决定或假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和价格体系都由政府决定,因而不具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资源配置功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排除任何对价格形成市场机制的干扰和扭曲。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取消了许多不需要的行政审批,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对市场的干扰和扭曲主要来自政府对某些国有大型企业的保护和补贴,这只有通过国企改革逐步解决。

为了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形态的演变规律。信息交流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通过信息交流可以改变市场参与者的知识状态进而影响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因此,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常常会对市场的形成和品质带来重大影响。市场形态从以物易物发展到现在的纯粹符号交易,如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其根本驱动力量就是信息传递技术的革命。

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取决于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组织(自发调节)能否产生合理与稳定的价格体系。我们指出,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因素,这也是市场机制固有的根本局限之一,是市场本身无能无力的,这就为政府留出了发挥“更好作用”的空间。

(243)政府发挥“更好作用”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就是政府和市场不断“分离”的过程(参见图1)。改革开放的起点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政府完全替代市场决定生产和消费,相当于政府与市场合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承认“物质刺激”的作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图1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示意图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完全由政府替代市场决定生产和消费,这就是计划经济,已被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批评计划经济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我们认为,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试图使用动力学的方法解决统计学的问题。二是完全不要政府,放任市场自由,这也同样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为此,德国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市场+秩序”的思想,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曾经提出“混合经济”理论。总体来说,”市场+政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关键是政府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或者说政府应当发挥哪些作用。

我们认为,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保护现存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类似于德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秩序“。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自身无法保护现存的市场秩序,例如欺诈、欺行霸市、不遵守合同等,以及外部势力的侵入等,所有这些只有在更高的政治层面才能得到解决。第二,针对市场不完备可能引起的消极后果,例如贫富差距过大等,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矫正,例如减贫和各种转移支付显然是政府针对市场不完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第三,政府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应当根据国内外情况制定国家整体的未来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实施的具体方针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福祉的实现。

从具体操作层次上讲,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双轨“的道路,这已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正是这种”渐进双轨“的方法使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只是改革进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阶段,必须采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整体的高度来看待经济改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正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244)大学生创业(Ⅰ):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

创业就是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作为回报赚取利润。因此,创业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给企业家下过一个定义,大概意思是说,所谓企业家就是根据某种目标去组织资源构建一个商业系统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创业的大学生都是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信息交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信息传播,把“个人从组织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成为独立的个体。创业的本质就是整合各种资源,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资源整合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企业联盟形式,如战略联盟等。系统时代,整合为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奉行这样的用人原则,个人最后归谁所有呢?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个人归自己所有,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从企业变成了个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跨越时空。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跨越时空地整合不同的个人资源。

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从企业变成个人,使得企业组织彻底扁平化。由此,将使得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管理学中有关企业科层理论的各种论述与模型都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将来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可能是项目制,一个人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甚至还可以同时参与不同的虚拟空间,在一个虚拟空间中是平民百姓,在另一个虚拟空间中是国王。因此,今后见面再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可能已经过时,应当改问:“你是做什么的?”。

(245)大学生创业(Ⅱ):个性化商业模式

传统产业的特点是门槛高,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所不具备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功能就是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连通。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个性化商业模式。

个性化商业模式=个性化技术+个性化信息

移动互联网是最典型的个性化技术。最典型的个性化信息就是生命信息,典型的包括每个人的生化指标和物理指标,例如体温、血压、血糖、心跳、脑电波等。只要挑选一个生命信息,然后加上个性化技术手段,就可以构造一个商业系统。例如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测量睡眠的手环和测量女性生理周期的大姨妈软件等都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具体个案。下图显示的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

图2 

从生命信息采集的角度来讲,物理信息的采集相对简单,生化信息的采集相对复杂。从总体上讲,这种个性化商业模式目前还处于基础生命信息采集的初级阶段,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生命信息的组合和专家系统开发。

(246)大学生创业(Ⅲ):创业者能力与素质

1.市场能力

不论采用何等先进的技术、采用何种企业组织形式,发现市场需求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从宏观上讲,科学技术正是通过和市场的结合催生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市场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2.资源整合能力

大学生创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各种资源组织生产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即成为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因此,整合资源的能力对于创业者来讲至关重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系统时代,整合为王。衡量现代企业家能力的标准已从“圈地能力”变为整合资源的能力,即能够整合多少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能力。

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大学生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创业者要有一种“坚韧”的精神,在受到困难和挫折时具有较好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恢复能力,有时甚至需要坦然面对困难、危险甚至死亡的“勇敢”精神。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底线,具体表现为“诚信”,即对于通过造价、欺诈等非法手段可能带来巨额收益的抗拒能力。

4.持之以恒的精神

现在各种图书市场上摆满了教人快速致富和快速成功的畅销书。但是,要想成功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做任何事情都有特征尺度。事业越大,需要的特征时间尺度越长。在企业经营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常有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心急而“在黎明前倒下”,有时,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功取决于马云十五年前的布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247)熔断机制被熔断:改革需要系统思维

熔断机制周一实施,周五被叫停,相当于熔断机制被熔断。我们姑且不论熔断机制本身技术性细节如何,熔断机制实施不到一周就被叫停本身说明了管理层认识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讲,任何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应当是“自然规律的延伸”。许多政策上的摆动和不稳定都是因为对于相应规律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自然科学可以进行“受控实验“,实验的条件、变量和后果都是可控的。不论实验结果如何,一般不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外部负面影响。实际上,正是”受控实验“加速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很难进行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受控实验“。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新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都应考虑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可能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实行的”经济特区“和”自贸区“就相当于进行”社会受控实验“,万一结果不理想,也会可控,不会产生无法收拾的社会后果。

证券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坦承,“熔断机制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我国改革开放36年来,积累了大量关于制造业的经验,而对资本市场还不够熟悉,但是我们必须尽快补课。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金融全球化是其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均贸易量的50倍。也就是说,符号交易占到了98%。我们必须尽快习惯从”实体经济“的论域上寻求经济发展的最优解转到从”实体经济+符号经济“这一扩展的大系统中寻求经济发展的最优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系统思维,从系统的层级过渡中寻求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规则,直至整个符号经济的变化规律。

(248)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系统思维

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行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谁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要加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项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计划经济,当时的中国经济“条块分离”,供不应求,因此,实施“碎片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阶段。因此,深化改革需要系统思维。

长江经济带首先是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大系统。长江经济带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为以水为中心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统一性。这是长江经济带概念成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种生态意义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和分省的行政区划不同。因此,习总书记提出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示范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

按照这种观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样,都需要成立超越省级界限的区域性协调组织,以进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规划,提出整体发展目标。而且,这个协调组织必须具有协调和节制有关省份行为的权力,这就要求它必须具备一定的观控资源,便于实施这个功能。

根据系统思维,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国家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将其放在国家系统的整体背景中去分析、去规划、去运筹,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国际参数”。“一带一路”本身就是国际性区域,更应当直接放在全球系统的框架内去分析、去运筹。

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省与省之间的关系})

(249)“供求索交显充要”:也谈“供给侧”改革

著名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曾经指出,“只要学会了供给和需求,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由此可见,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存在两种典型的宏观经济管理办法:需求侧和供给侧。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所提出的有效需求管理主要侧重需求侧;其实,在经济学中很早就出现了供应学派,强调从供给侧着手宏观经济管理。供给学派最为著名的论断就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和“一种产品生产多了,是因为另外的产品生产少了”。供给学派提出这些论断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处于以物易物时代。当然,真正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应当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正所谓“供求索交显充要”。

从人本主义角度来讲,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生产满足人们需求的供给。也就是说,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但是,随着社会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插入了很多“中间过程”,这就使得生产具有了许多阶段性目标,例如企业纯粹的为了追求利润等,由此使得生产的目的发生了异化。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建立起来的生产能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过时,或者由于宏观信息的缺乏而导致“各自为政”所建立的生产能力在总体是过剩的。这就是我国当前提出“去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依据。细节一点来讲,人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也就是说,人的需求是结构性的。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生产的结构性。因此,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在结构主义的框架内去考察。

“供求索交显充要”。为了更好地“去产能”和调结构,首先必须认真研究人的结构性需求及其变化规律,这是一切生产的风向标,所有的科学技术必须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威力。令:供给=需求,自然就会得出相应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充要条件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尺度。从操作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为我国的“去产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在转移不出去,有些过剩的产能只能淘汰。这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

(250)“快播”叫停的逻辑

备受关注的快播涉黄案,2016年1月7日在北京海淀法庭开庭。“快播本身是否发布了淫秽视频”、“快播是否放任淫秽视频传播”和“快播是否通过淫秽视频传播牟利”是法庭辩论的三大焦点,也是案件定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外部性问题。

通过沟通和宣传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进而改变人们的自发行为选择,这就是意识形态的逻辑。显然,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大众传媒具有塑造受众知识结构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传媒显然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所以,世界各国都会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以更好的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保证经济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言论是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思想活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思想活动的言论的传播有利于社会,错误思想活动的言论的传播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所谓的“言论自由“都是由条件的,那就是不能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在“读图时代”,从“言论自由“演化而来的”视频自由“同样面临这样的约束。这是所有精神产品的内在尺度和约束。

(251)社会转型(Ⅰ):人类社会未来走向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转变的年代。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言这种转变的细节,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系统思维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进行宏观预测,主要有三大走向:第一,人类社会的系统化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曾于1997年提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第二,人类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人类社会向着信息增加的方向发展;第三,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信息化”自然导致经济发展的高度金融化或符号化。人类社会的这三大基本走向将会对每一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产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

1.人类社会向着系统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提升的决定因素是“连通技术“。从哲学上讲,客观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基本元素构成。因此,连通可以被划分为三类:物质连通、能量连通和信息连通。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都是物质连通的工具。各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都属于能量连通的范畴。互联网的出现主要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上述三种连通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破都会使得人类社会的系统化水平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大系统。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个人都变成了这个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把个人从"组织"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新教运动”的现代版。新教运动的核心就是实现了教徒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对话,不再需要教会作为中间组织。因此,我们提出,未来的企业组织可能是项目制,个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一个人可以同时在多个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项目结束角色使命完成,从而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的彻底扁平化。因此,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产生了两种相反相成的结果:长程关联和社会组织的扁平化。

2.人类社会向着信息增加的放向发展

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原理,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一定向着信息增加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有人使用"信息时代"来指称现代社会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如何从“信息海洋”中突围考量着每一人的智慧。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信息交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恰恰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正因为如此才具有如此的革命性意义。从历史上讲,在文字出现之前,属于信息的“口口相传”时期,很难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长程关联,也就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文字的出现使得社会普遍观念得以形成,由此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电报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和人相分离,使得信息可以成为独立的商品,这是信息社会形成的前奏。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向着信息增加的方向,因此,信息技术必将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

3.经济发展的高度符号化

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信息化”自然导致经济发展的高度金融化或符号化。自从货币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产生异化的可能,使得人们为了“挣钱”去生产,而不再单纯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由于货币本身就是数字,自然更易于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去交易。因此,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催生了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与符号化。经济符号化的一个积极意义在于,使得人们可以在“实物+符号”这一扩展的论域上去寻求经济发展的最优解,其不利方面在于金融的高度不稳定,多次发生的区域性和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252)社会转型(Ⅱ):四大基本能力

根据历史经验,所有的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出现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和大企业家的大好时机,例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欧洲的文艺复兴等。因此,我们不应害怕转型,而应当热爱转型、拥抱转型。人类社会未来的三大趋势决定了应对社会转型的四大基本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1.资源整合能力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系统时代,整合为王”。在传统工业时代,人们看重的是企业家的“圈地能力”。在系统时代,能够整合多少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能力更为重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几乎已经成为共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把个人从“组织”中解放出来而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由此导致个人成为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为了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必须提高资源位水平。所谓资源位,就是能够实际或潜在利用或适应的资源的多少。因此,系统时代,资源位比所有权重要。

2.信息处理能力

在农业社会,最珍贵的资源是土地。在工业时代,起决定作用的是能源。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信息正在成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正是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进而对技术、经济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发挥重塑作用。因此,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的致胜法宝。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3.资本运作能力

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信息化”自然导致经济发展的高度金融化或符号化。因此,资本运作能力也称为处理符号经济的能力。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金融全球化。现在世界每日交易量的98%以上是符号交易,真正的货物贸易占比不到2%。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讲,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是摆在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从个人层面来讲,如何做好“钱生钱”的资本运作甚至已经或正在变成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4.学习能力

社会转型的本质就是社会系统从一个耗散结构向另一个更高层次耗散结构的跃迁,由此决定了必然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所有这些仅仅依靠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应对的。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此,从工具价值的意义上讲,学习才是永久的竞争力。当然,学习可以改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内在尺度,获得心灵的解放。

(253)再谈应当创设“世界货币”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供给紧张,许多供应要凭票才能购买。比方说,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粮票又分为地方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在本地使用,例如,北京粮票只能在北京使用,安徽粮票只能在安徽使用。而全国粮票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使用。也就是说,粮票的使用范围是分层次的。这种粮票使用范围的层次性源于行政区划的层次性。显然,全国粮票优于地方粮票。如果把各国货币比作地方粮票,则世界货币就相当于全国通用粮票。

2011年11月8日,我们就曾撰文提出建议创设“世界货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的世界系统的层次性。世界系统是以国家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典型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区域性国家组织和世界系统。在欧盟成立之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权国家都拥有自己的货币,英国是英磅、美国是美元、中国是人民币、日本是日元等;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家组织也拥有自己的货币即欧元;但是,在世界系统的层次没有统一的货币。现在,具有“世界货币”品格的是美元,在此之前是英磅。由于美元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世界货币”的作用,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国家利益。尤其在当今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情况更是如此。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失效之后,美元和黄金脱钩,使得美国政府可以“自由”的发行美元,不再需要对应的黄金储备。由此,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轻松稀释美国的国家债务,相当于无偿占有了其他国家出口给美国的产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认为,应当创设“世界货币”。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这是西方国家设定的轨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建立全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其中创设“世界货币”是突破口。

(254)看病也需要系统思维:大医院应当设立系统诊断科

每个到医院看病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首先要挂号,挂号的时候就要说明挂什么科室的号。但是,由于医院的科室越分越细,一般患者往往自己不能确定自己要挂的科室。医院科室越分越细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同样是眼科大夫,看瞳孔的不看视网膜。但是,人的眼睛是一个整体,整个人体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所以自古就有“头疼医脚”的说法。医院科室越分越细,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使得在更低的系统层次上寻找病因。但是,如果只是越分越细,使得每个医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每个人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切断了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分得再细,分项化验的指标信息再多,也很难找到真正的病因。因此,分得越细,越需要综合,越需要系统思维。

2016年1月17日中午,我在合肥和几位朋友共进午餐。席间,我的朋友讲了一个经历很有意思。他的一位部下生病住院,做了各种化验,分别找了不同科室的专家医生医治,好几天不见好转。这时,他的一位乡下亲戚前来探望。一问病情,马上就说,这就是农村里所谓的“打摆子”,打一针奎宁就会好了。结果,打了一针奎宁真的好了。

上面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位农村妇女用的就是系统思维,她并没有看各项化验指标,她也许从根本上就看不懂化验指标,她是从整体上思考问题的,从病人的总体症状上进行观察。而各个科室的专家大夫是从自己的专长、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局部观察问题的。每个专家大夫可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很优秀都很专业,但是,切断了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病因。

其实,现在的医院也知道科室越分越细的弊端。所以,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会诊。会诊的目的就是进行系统诊断。要想真正达到会诊的目的,会诊时必须进行“整合”。因此,会诊不是简单的把不同专家召集到一起,关键是要有具有“整合”能力的医生进行系统思维,由不同部门的专家意见和信息得出整体判断。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越是基层的医疗单位,由于没有条件细分科室,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大夫,越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医院的层级越高,科室划分越细,越需要系统思维。由此,我们建议,在科室划分较细的大医院应当设立“系统诊断科室”,以弥补科室越分越细的弊端。

(255)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英文是middleincometrap,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概念。该报告通过对二战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回顾性观察,发现大多数国家在摆脱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进而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以后,在达到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陷入长期停滞状态。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只有日本和韩国是例外,于是,就将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经济发展相对停滞的阶段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约33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进入发展容易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然而,我国经济并未停滞,人均GDP于2012年达到6100美元,目前达到7800美元,跨进中高收入门槛。目前,发达经济体人均GDP普遍达到4万美元以上,世界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显然,我国距离人均GDP1万美元的中高收入上限尚有较大差距,因而,“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依然存在。

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进”,根本出路有两条:一是深化改革,本质就是由过去的“碎片式”改革转变到“系统改革”,改革由此进入系统阶段。二是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56)未来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数据取向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力主下,我国于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恢复高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其伟大意义远远超出了高考本身。高考蕴含的平等竞争思想为日后进行的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高考使得在当时竟分规范乱套的中国在人才选拔上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历史局限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制度逐步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近年来,高考乃至整个教育都需要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关键是如何改革。虽然我们无法给出教育改革的具体设计,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思想给出改革的方向。

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样本=全体。也就是说,大数据不要抽样,而要全部数据。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有可能淘汰传统的数理统计,因为传统统计调查的核心就是样本的选取,而现在的大数据不要抽样,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选取样本。可以利用大数据的这种思想分析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我们发现,西方国家的招生制度完全符合大数据“样本=全体”的思想。比方说,他们在研究生录取时主要看学生大学四年的GPA。GPA其实就是学生大学四年全部成绩的综合评级,相当于样本等于全体,把学生四年全部成绩的信息作为录取决策的依据。反观我国高考的“一考定终生”,录取与否完全取决于这“一次”高考。不管你实际成绩再好,如果这“一次”考试失利,就只能名落孙山。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讲,“一次”考试相当于样本数为1,因此,显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以硕士研究生招生为例,学生大学四年成绩的GPA显然比“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就自然给出了未来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我们称之为未来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数据取向。

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数据取向还有一个重要的正外部性,就是减少应试教育。因为招生录取不再取决于“一次性”的入学考试,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应试教育问题。为了提高GPA,必须从整体上提高考试成绩。如果能够做到如此,也就提高了真实水平,也就无所谓应试教育了。当然,从具体操作上讲,可能还存在许多执行上的问题,但至少给出了未来改革的大方向。

(257)假如知识可以移植

器官已经可以移植,知识可以移植吗?

美国大片《超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人的智力开发到100%的时候,整个人就变成了一个U盘。所以,当男1号问女1号:“你在哪里?”,影片没有给出女1号的画面,只听到一个画外音:“我到处都在”(Iameverywhere)。其潜台词就是,女1号已经变成了一个U盘,已经融入人类文明之中,所以她“到处都在”。

当然,《超体》属于科幻故事。由于美国的历史较短,无法向后看,只能向前看。这也许就是美国生产科幻大片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天的科幻,也许会变成明天的现实。根据最新的认知科学和神经网络研究,人的不同知识状态对应于脑神经网络的不同物理状态。如果这个结论成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通过改变脑神经网络的物理状态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通过脑神经网络把人的知识“复制”出来,做成一个U盘,由此实现知识的“移植”。

假若知识可以移植,人们可以典型的把小学知识、中学知识、大学知识和博士知识做成不同的U盘,提供给不同需要的人。只要在人的大脑上安装一个插口,把U盘往上一插就实现了知识的移植。

知识移植要比器官移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1)、如果知识可以移植,首先将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现在的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授知识,这个功能随着“知识可以移植”将不再需要。因此,现在许多的教育组织都要重组或取消。(2)、由于所有已知的知识都可以被复制和移植。因此,真正稀缺的将是知识创造,创新更将成为人类进步的直接决定因素。(3)、不同等级的知识U盘的价格差异很大,高等级的知识U盘可能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于是可能导致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高度统一,物质财富越多的人,其知识财富亦越多。这样一来,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不再需要,因为所有者也将拥有更多的经营知识。(4)、经济组织的变化将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革。

(258)代沟的本质不是年龄

刘德华在《忘情水》中有一句歌词:“如果你不曾心碎,你不会懂得我伤悲”。其意思是说,如果两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就很难相互理解。生活阅历最终沉淀为知识。于是,代沟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信息粗交流”。所谓信息粗交流,就是由于两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而导致无法进行信息的精确传递。按照这种思想,代沟的本质不是年龄差异,而是因为知识结构的不同。一般来讲,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知识,进而导致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由此导致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无法进行信息的精确传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沟的本质。

理解了代沟的本质,就相当于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途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保证知识结构同步更新。即使两个年龄相仿的夫妻,如果婚后一方继续学习,另一方不再继续学习,日子一久,两人的知识结构就会越拉越远,最终可能进入“信息粗交流”的尴尬局面。人们过去通常所说的“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所指的就是信息粗交流,关键是知识结构的差异。现代社会士兵的知识结构一点也不比”秀才“差,”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现象正在成为”过去时“。

为了避免信息粗交流,每个人最好在适合自己的知识层次上活动,否则,容易产生扭曲。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键在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麻烦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最麻烦的是,明知道自己不知还装作自己知道。

(259)也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们之所以组成社会,组成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系统,关键是组织起来之后具有了更高的 资源位,可以生活得更好。从人本主义的意义上讲,社会、组织或系统都是工具性的。从结构主义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社会或组织的一个构造性元素。由此,自然获得了生存权,或者说获得了结构主义意义上的生存权。这也同时构成了自私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我国自古就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只是必须记住这个说法的正当性基础是结构主义的。

根据上面的说法,自私是正当的。但是,为什么又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呢?这就和理性水平有关。昝廷全(2015)区分了两种个人利益:个人认识到的个人利益和真实的个人利益。认识到的个人利益取决于当事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真实的个人利益取决于个人的耗散结构。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潜在的暗含了这两种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完全理性。事实上二者并非总是一致。有限理性假设所指的就是二者通常会有差异。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公式:

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真实利益-认识到的利益

有限理性或者这两种利益存在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当事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正是知识结构决定了理性水平。之所以会“人为财死”,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知识有限,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利益。最后导致,从自利的目标出发,结果却是“死”。

系统经济学拓展了经济人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任何经济系统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广义的经济人。例如,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或系统就相当于一个经济人。每个国家都希望实现最大的国家利益。但是,结果如何却取决于国家决策机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比如,国家对股市的干预有时会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

当然,每个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相对于他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讲都是最优的,不会次优。这里的关键又是知识结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决策相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讲都是最优的,人的行为才可以被理解和被研究。这样,我们就理清了经济人、有限理性和最优决策之间的关系。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M].北京:中国书店,2012.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原理:概念、原理与方法论[M].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3.

[7]昝廷全.沟通就是零距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钟学富.社会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美]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伍义生,杨立盟(译).物理学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12]清崎·莱希特.穷爸爸富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1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昝廷全,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5]昝廷全,刘彬,徐林发.特征尺度理论: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发展[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6).

[16]昝廷全.临界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7]昝廷全.层级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8]昝廷全.创建企业的三个理由[J].企业活力,2004,(4).

[19]昝廷全.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系统经济学透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0]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J].经济学动态,1997,(2).

[21]昝廷全.企业实现可发展的资源位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转载.)

[22]昝廷全.如何从‘零’创建大型企业[J].企业活力,2002,(1).

[23]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25]昝廷全.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26]昝廷全.系统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J].企业活力,2002,(9).

[27]昝廷全.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8,(12).

[28]昝廷全.制度研究的历史深度[EB/OL].昝廷全博客,2013-05-29.

[29]昝廷全.资源位第三定律:连通性的经济学[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0]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责任编辑:龙学锋)

【系统思维】

激励思维分享智慧

SystemsThinking(Ⅸ)

ZANTing-quan

(ChineseCenterforSystemsEconomicsResearch,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China)

Thesystemsci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achievementsofsciencesinthe20thcentury.Systemsthinkingisofthemostfundamentalamongsystemssciences.24topicsareintroducedinthisarticle.Everytopicencompassesthreemodules:relatedtopic+relatedtheories+theperspectiveofsystemseconomics.Itwillbeveryhelpfulforthereaderstounderstandingandgraspingsystemsthinkingthatintroducingsystemsthinkingwithconcretetopics.

systemsscience;systemsthinking;systemseconomics

2015-11-12

昝廷全(1962-),男(汉族),安徽界首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tingquanzan@cuc.edu.cn

F092

A

1673-4793(2016)03-0062-16

猜你喜欢
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直捻机自动上纱系统的开发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UG的发射箱自动化虚拟装配系统开发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