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儒
金秋十月,也是北方原野到处飘荡米香的季节。往往是,田里的金黄谷穗还没有开镰收割,就会有人忍不住地到田里掐些谷穗子回来,用手工一点点儿在簸箕里搓成谷粒,再去村里的石碾子上,碾成翠黄翠黄的小米儿下锅,让整个村子都浸渍在一派诱人的米香中……
这是我每在秋天来临时最美的一个回忆。那时候的家乡主产谷子和玉米。因为家乡的地情往往是十年九旱,谷子是一种最耐旱的农作物,产量也相当的高。所以家乡人每年都大量的种植谷子。几乎是,秋天来临,田野里就会荡起绿色的谷浪。等到中秋和秋末的时候,这一派无边无际的谷浪就会慢慢地变成金黄,像金色的麦浪一样,把一个原本异常贫瘠、没有生气的家乡打扮得灿烂辉煌。特别是,谷子成熟的时候,谷田里会在太阳的蒸晒下释放出醉人的米香,让整日处在饥饿中的家乡人都心怀一份希冀和向往。
家乡的山雀和金翅是最爱吃谷子的鸟儿。家乡人在谷子成熟时,能看管住猪牛羊、鸡鸭鹅,可看不住刁钻会飞的小鸟儿。往往是,在谷子成熟的时候,也是我们儿童们到谷田里捉鸟儿的好时候。我们会把一个箩筐放到谷子地边沿处,用一根小棍子顶好,然后再在小棍上系上一根绳子,尔后到谷田里掐一些谷穗放到箩筐下边的地上,再手拉绳子另一头,悄悄的伪装到谷田的隐蔽处,只要那些食谷子的鸟儿一进入箩筐,我们就突然拉动绳子,箩筐就会在一瞬间将鸟儿扣到里面……
那时候,我们捉鸟儿,有两个意图:一是为玩,二是为吃。那会儿家乡人几乎一年都难吃上一顿肉。孩子们想肉肉,就会去将捉回的鸟儿拿火上烧熟了吃。谷子成熟的时候,鸟儿的肉会特别肥,虽然鸟肉很少,但是很香,一只鸟肉,能让我们在肉香中缠绵好些时光。
也许是家乡的水土特适合生长谷子的原因吧,家乡的谷子碾出的小米特别的好吃。家乡的小米普遍是呈金黄色泽,谷粒儿比现在市场上的一般小米要大一些。家乡的小米熬出的稀饭特别的黏糊,口感也特别的滑溜柔润。并且,家乡的小米像大米一样,可蒸成翠黄翠黄的千米饭。那千米饭要是配上肉炒老南瓜,那个香啊,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爽美。
可是,那个年代,家乡人并不看好谷子。因为它代替不了麦面,它比不了那些麦面馍馍和公家人能吃上的捞面条子,更不能过年包饺子。所以,到家乡土地责任到户以后,家乡人就不喜欢再种植谷子了,以至于最后到了谷子灭种的地步。
我记得,妻子怀孕那年春天,母亲为了妻子生儿子后能有小米吃,专门丢下一块地去种植谷子。可是谷种却找不到了。没办法了,就到二十多里外的舅舅家去借,舅舅家也没有,就又到邻县的一个远亲家去借,才借到了谷种。家乡的谷子碾出的小米,非常养人,特别适合月子妇女,只要喝几天家乡的小米粥,保准奶水旺盛。
小时候,我们感冒了,妈妈还常常拿谷子让我们生吃退烧。我们到今天也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不过感冒了,只要吃上一大把生谷子,身体马上就会发汗,就会退却病痛。
时势的变迁,往往会影响着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近几年的家乡已经再次恢复了当年的谷子种植风采,几乎家家户户都大面积地种植谷子,谷子简直成了各家各户的摇钱树。
如今的家乡人也不再眼馋外面的世界,整日的沉浸在自家的谷海里,把目光沿着那一条条柏油马路,朝外舒展着自己微笑的天堂。那荡漾着谷海米香的故乡,是我心中久久怀念的醉乡!
(编辑 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