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对策研究

2016-10-27 11:59饶佳宁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

【摘 要】粤北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山区特色资源转变成经济资源,是实现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粤北山区如何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了一些理论探讨。

【关键词】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的东西北部,包括梅州、河源、韶关、清远和云浮五个山区市,由于受制于地理、交通条件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处于欠发达状态。

发展山区经济,必须立足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健康、绿色、文化创意为特征,注重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绿色产业,是实现粤北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依托山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崛起,是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的崛起,是粤北山区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特点、资源要素拥有水平以及各方面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的必然选择。

一、粤北山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分析

粤北山区山清水秀、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优势,是粤北山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的特色资源。

1.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

粤北山区的地形属典型丘陵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个性鲜明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奇特景观,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种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重点林区,韶关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粤北山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由于雨量充沛,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源市素有“粤东宝库”之称。

2.独特优越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的东西北部,是泛珠江三角经济圈中闽粤赣湘四省交界处,处于连接沿海内地、承接东西的枢纽位置,区位优势突出。

近年来,粤北山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枢纽优势逐步形成。

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韶关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梅州是地区铁路枢纽,广梅汕、梅坎(市)铁路交汇梅州,梅汕高铁在建;云浮是面向珠三角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枢纽。

3.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苏区,叶帅故里。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

韶关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丹霞山、南华寺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邑,全境五县一区皆为客家人聚居地,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等历史遗迹,拥有万绿湖、桂山等风景名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绿色明珠之称。

清远被称为”珠三角后花园“,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奇洞之乡、中国英石之乡。

4.山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山区各级政府围绕人民群众的幸福诉求,因地制宜地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的新兴产业体系。

梅州提出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其中“两特”就是要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区和特色宜居城乡,重点打造好“客家文化节、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创意文化”六张品牌,全力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的新梅州。

河源利用地处珠三角边缘的区位优势,融入“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

韶关突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节能减排和治污保洁,着力解决生态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绿色现代产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

二、粤北山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思路

1.着力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粤北山区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围绕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粤北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梅州、韶关、源源和清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周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重点完善好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套的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粤北山区“文化旅游长廊”。二是培育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粤北山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厚重人文历史是培育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山区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文化产业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着力打造客家文化产业园,培育发展影视制作、音像出版、文化旅游、文化娱乐、艺术欣赏、婚庆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把粤北山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三是培育发展健康养生、度假、体育健身等休闲产业。粤北山区可利用优良的生态资源,打造健康养生园、体育产业园,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产业,使粤北山区成为放松、休闲的好地方,人们自驾游和户外运动的目的地。四是培育发展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健康长寿食品,打造健康养生、长寿食品品牌。

2.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发展品牌经济的前提是建立产业品牌。粤北山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必须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山区品牌特色。首先,山区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的品牌建设,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了解产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地方特色资源的调研,把产业品牌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通过科学论证,科学规划,提高产业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其次,在政策上扶持产业品牌建设。产业要发展,政策是重要的推动力,要紧密围绕产业品牌建设,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在文化上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客家文化和苏区的红色文化都是品牌建设的特色资源,注入厚重的客家文化和苏区的红色文化,有利于提高产业品牌的品位,有利于增强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最后,在传统产业发展上配套产业品牌建设。传统产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是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最有价值的资源。近年来,梅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旅游品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世界客都”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推动了地方产业的振兴发展。

3.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难于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能力,是能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粤北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要培育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集群发展。利用工业园区构筑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和统筹,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二是强化项目建设。粤北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客家文化和苏区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来开发利用这些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客家文化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项目的拉动作用,促成地方构建产业体系,通过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成立粤北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并以之为核心,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四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为导向、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4.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已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吃饱穿暖,人们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粤北山区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接近珠三角城市群,消费市场广阔,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大有可为。因此,粤北山区根据产业发展布局,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尽可能满足人们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市场;其次是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当前,山区经济发展仍存在诚信缺失和无序竞争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创造一个真正平等竞争的法律政策环境;再次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为培育市场主体,应建立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节,为协会会员服务,保障会员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公平竞争和合作交流。

5.完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配套,建立产业推进制度。

首先,要完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配套,加大政策扶持,围绕投融资、项目用地、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对红色苏区的政策支持,加快产业发展;其次,梳理和完善现有扶持政策,加快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在财税、金融、土地等重点领域构建支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再次,加强产业发展的跟踪、统计、分析,结合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激励办法,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指导各地出台考核激励办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6.依托地方院校,积极为产业的发展培养、引进合适人才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是关键。一方面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创新人才观念,为山区吸引、引进、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山区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增强做好山区吸引、引进、留住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以更开放的机制、更灵活的政策、更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饶佳宁.梅州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4.1 76-79.

[2]饶佳宁.绿色崛起下粤北山区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绿色科技[J]2016.4 217-219.

[3]孙博.客家文化与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001-011.

[4]饶佳宁.粤北山区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70-71.

[5]饶佳宁.广东山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和挑战「J」商业经济文荟 2005(6)43-45.

作者简介:

饶佳宁,男,硕士,副教授,广东嘉应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跨越式发展
制约南通理工学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借力打力:云南旅游企业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实现突破性发展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对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