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现状

2016-10-27 09:28贾笑沛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落旅游

贾笑沛

摘 要:20世纪90 年代初期,国内传统村落作为旅游资源进入研究者视野,传统村落旅游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 1990 —1996 年):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到肯定,但没有成为旅游研究的主题;起步阶段( 1997 —2001 年):传统村落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主题,但研究方向少有分化;发展阶段( 2002 年至今):传统村落旅游研究全面展开,文献大量增加。[1]

关键词:旅游;村落;新型城镇化

一、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

由相关文献整理得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研究方向主要倾向于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从其自身来讲,魏峰群倡导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混合效应模式,他在文章中阐述了在早期被社会各界认为是一种较为成功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详细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所步入的误区,针对上述现象他对传统村落核心资源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过程中混合效应模式所需要的两个理论基础:社会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博弈理论。[2]个人认为,混合效应模式具有创新思维,这种新思维将会更加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李瑞,刘建中在《豫西南山地丘陵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吴垭石头村为例》一文中认为旅游开发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发中要遵循保护古村落建筑原生底本、景观完整性和利益分配公平原则, 并采用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的开发模式。

二、社区参与背景下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

不少文献也从社区参与、利益均衡等角度探讨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例如吴文智,赵磊关于古村镇旅游地的社区参与研究中提到:支撑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社区的参与,它不仅对古村镇旅游气氛的营造,且有利于古村镇旅游经营顺利进行。因此,社区参与成为近年来古村镇旅游研究的热点。在社区参与的机制方面,通过比较古村镇不同的经营模式,来优化社区参与旅游的战略性决策。[3]杨荣彬,车震宇,李汝恒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讨论对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环洱地区是两种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模式:基层引导社区参与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只有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保护且合理有效的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周乾松在文章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一是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制”,人大、政协加强检查督察,二是加强传统村落申报与定级,实行分类保护与分级管理,三是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化总体规划,需要强调的是,应根据不同传统村落特征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四是从法律着手,强化科学管理等等。[4]吴理财学者也就城镇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发表了自己个观点,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力求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5]这些对策针对现在城镇化导致的传统村落的逐渐消失的情况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四、多学科角度研究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

与此同时,从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旅游学等角度出发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例如:车震宇、保继刚在建筑学学科方面关于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首先是从研究村落的保护开始的,在此之后又出现许多建筑学者对古村镇旅游做了相关研究,他们着重于探讨在获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又带动村落的保护和更新,他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相关对策,如细致化的分区保护与基础设施如何改造、如何整治建筑风貌,绿化等。旅游学科研究成果与建筑学科有些类似,如对旅游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就有需要学者通过结合一些村落案例提出了优化性的建议及对策,其中包括了旅游带来的基础和旅游设施的改变,还有部分建筑对改造旅游景观带来的影响等。各学科的研究层层递进,这些研究对于后来者研究传统村落以及其旅游开发都具有范式的意义。

但是,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一文中,作者强调的是建筑学科、地理学科等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如何影响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较少,他们认为在旅游开发的影响下,“传统村落的形态如何变化及具有什么样的变化特征,而导致这些变化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6]结合实际案例来说明研究成果中的结论:旅游开发具体是如何影响传统村落的物质形态变化的。以传统村落大理市喜洲镇的喜洲行政村多年来的村落形态变化为例来分析,喜洲村落区域内以停车场、入口区域、主街巷及村落建筑整改等一系列的细小变化使得村落的整体风貌逐年发展变化的,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方政策的影响与管理措施、村落人口增长率较高、村民收入、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传统村落喜洲村的村落形态逐年在发生变化。(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内传统村落旅游研究进展》

[2]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混合效应模式研究》

[3] 《我国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4]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5]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6]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村落旅游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