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中如何发挥好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2016-10-27 08:11李永芳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农信社普惠金融三农

李永芳

摘 要: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大目标,其发展的难点在于农村金融,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研究了农信社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农信社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能够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信社;“三农”

一、农信社的发展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普惠金融”写入党的执政纲领。“普惠金融”是指所有金融需求者因金融供给的多样化都可以平等享有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领域,农村金融机构以农信社最为典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广泛覆盖,但离普惠金融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刻,农信社积极稳妥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有助于帮助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在外的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实现融资需求,有利于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传统商业银行以服务大客户为主,弱势群体常被排斥在外,而农信社以小客户和乡镇企业为目标群体,帮助他们实现融资需求,促进 “三农”发展,从而有助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社会和谐得以实现。

(二)有利于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农信社转变经营思路,深入被传统商业银行所忽视的“三农”这一长尾市场,打破传统银行“嫌贫爱富”的民间说法,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强风险监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从而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和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挖掘农村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村经济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二、农信社普惠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下

1、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如今我国农村经济仍以小农经济为主,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工具种类较为单一,利率制度缺乏弹性,农村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另外,农信社受经营区域及资本金的限制,其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均难以突破,难以满足普惠金融主体多样化的需求。

2、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制约。在农村,过小的经济规模制约了对金融的吸纳能力,使农村金融市场反而出现了供给“过剩”的现象,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信息闭塞,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普遍缺乏投资信贷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因而大多数农民到银行办理的业务基本上仍然是存取款,很少有其他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3、农村金融低效益和高风险的制约。高风险与高收益是经济金融中公认的一组规律搭配,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却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反常现象,原因主要与农村金融的环境差、农村投入产出不稳定,以及中国农民长久以来中庸保守的性格有关,从而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信社效率的提高。

(二)农信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能否有效开发与管理,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强弱,但农信社大多处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而被录用的高素质人才到岗后发现自己的所学没有用武之地,不久就要跳槽,所以农信社要改进自己的人才开发管理的模式,为高素质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留住人才。

(三)农信社在盈利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间难以协调,制约普惠金融发展

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表示:将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可知,农信社最终改革的目标是农村商业银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信社要脱离农村、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吴晓灵表示:农信社应该走商业化道路、股份合作制改造,但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走了股份制道路,但服务对象仍是以农村为主。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小微企业等特殊群体,开展普惠金融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所以,现阶段的农信社难以平衡盈利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内在积极性也不高。

(四)企业融资难,制约普惠金融发展

农村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押物和质押物少,又受农信社信贷管理技术的限制、融资配套环境、宏观经济运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等薄弱领域的贷款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融资链条长,融资成本高,进一步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强化农信社普惠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1、提高科技能力水平,打破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信社要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创造出更多适合农村金融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丰富金融工具,提高利率弹性,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建立一套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经营区域及资金的限制,扩大其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三农”发展。

2、提高村民的金融素质,引导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农信社可以通过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发给村民,宣传金融知识,通过文艺演出、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们“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不断提升农民的金融素质,引导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从而也对激励农信社提高服务效率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3、降低服务成本和控制金融风险。互联网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使落后地区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农信社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搜集、挖掘和利用,借鉴互联网金融中的信息处理方式以控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农信社要大胆借鉴其他银行的成功经验,在引进人才时坚持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并重。农信社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质的员工情感环境,注重实施精神激励,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

(三)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和积极履行责任义务

加大对网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重新检查和梳理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努力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积极推进金融创新,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由小农经营意识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超前意识,积极履行责任义务,促进“三农”发展。

(四)积极采取支农措施,提高农村企业的信贷水平

加强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信用评级机构,预防因信息不对称而易发生的信贷风险;下放贷款权限,减少审批程序,允许基层农信社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培养现代化的信贷专家;建立相互依存的社企关系,以此促进农村中小企业成长,进而推进农信社业务的多样化,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社企双方共同发展的目的。(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志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城乡普惠金融,推进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14年7月.

[2] 苏伟琦: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J]当代经济,2015 年第33 期.

[3] 李瑞红: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J]天津经济2016年第1期(总第263期).

[4] 方玉泉,常艳秋: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J]北方金融2016年4月.

[5] 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农村金融欠发展的表现、成因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理论探讨,2013年第2期(总第171期).

[6] 谢志忠: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猜你喜欢
农信社普惠金融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信社金融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大竹农信社:以花为媒宣传金融知识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浅析农信社优化存款结构的必要性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