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渐入调整深水区

2016-10-27 12:01
汽车纵横 2016年9期

近期,国家有关部委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征求意见稿。无论是碳配额新政还是新修订的准入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年全年的销量可达到70万辆。销量的过快增长虽然将产业发展推入新阶段,但也暴露出不少新问题,比如今年年初媒体报道的部分企业骗补现象,还有数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等,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进一步促使中央到地方的各政府部门对当前的产业政策,特别是补贴标准、政策扶持方式、行业监管等进行深入反思,原有的政策正面临新的挑战。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从一些部委领导近日的重要言论中可以看出,政府在保持原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将进行深度调整,未来的调整方向逐渐清晰。

8月21日,在以“安全·保障·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透露,在“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重点集中在对动力电池与电池的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池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六个方向进行研发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从准入、生产销售、使用三大环节加严监管。对于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补贴问题,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提出,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调整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在健全监管体系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市场化扶持机制将是下一步财政政策调整的四大方向。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则认为,应当提高新能源运营车辆的准入门槛,提高市场集中度。本文内容根据以上四位领导在论坛上的讲话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