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
注定要改写中国信息产业历史的新华三,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标志性产物,
它开启了中国的新合资时代
5月的北京钓鱼台,春色总是比别处来得早一些,也更浓一些。
距离发布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芳华苑已经门庭若市。人群中,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新华三集团两位执行副总裁曹向英、叶健的身影格外惹眼,彼此耳语间还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打破满园的宁静。
“这是我们的大日子,也是属于中国IT产业的大日子。”5月6日,由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三通信”)和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HPE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组成的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揭开面纱,正式在中国IT市场高调亮相。新华三由紫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紫光股份控股51%,HPE占股49%,赵伟国说:“新华三的成立是对中国合资公司模式的新探索,开启了中国的新合资时代。”
“三易其主,终归清华”,新华三一路走来不易。
2003年,华为与美国3Com合资,华三通信诞生,其创始团队骨干均来自华为,这也是新华三的前身;两年后,3Com以51%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期间,华为也试图通过高价收购3Com收回华三通信,但被美国政府否决。2010年,华三通信与母公司3Com被HP以27亿美金全资收购。
然而,“斯诺登事件”发生后,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自主安全可控和身份之别绊住了华三的腿脚,虽然研发、生产和纳税都在中国,但纯外资的身份使得华三在很多政府主导的采购项目中得不到参与机会。
“当时试图接盘华三的企业大概有十七八家,紫光集团是最后介入的。”赵伟国在回顾整个收购过程时表示,紫光能够接盘有五点原因。首先是紫光的国企身份;其次华三的“东家”HPE是跨国企业,它要求接盘者必须高度市场化;第三,HPE源自斯坦福大学,而紫光则是清华大学的控股企业;第四,在参与接盘的所有企业中,紫光可能是唯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员工激励政策的公司;第五,要有足够的资金。
“把以上五个因素综合在一起,紫光最后胜出了。”赵伟国坦言,从去年5月21日紫光集团宣布收购以来,期间经历了无数曲折,也收获了无数惊喜。这个过程包括中美政府之间的谈判,以及中国政府精确严格的审批。
“在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规则范围内顺利完成交易,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快。”赵国伟在发布会现场特别感谢了各个部委的支持。
不过,他更愿意用“宿命”来形容这次易主。一如这位紫光集团“总舵手”传奇的经历: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清华紫光和清华同方,因不甘枯燥工作,一手创建民营企业健坤集团,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又回归当时已举步维艰的紫光集团。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紫光集团正在成为中国芯片及IT产业巨头。
“从一个纯外资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新华三集团的成立是中国信息产业的里程碑,对于国家信息安全有着特别的意义。”在赵伟国看来,新华三的成立还标志着跨国科技企业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的合资企业,那个时代是跨国企业所主导的,中国只是作为销售市场而‘被合资的;而今天的新华三无论是从资本结构和还是技术层面来说,国内企业占比都更多。这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的新合资时代来临了。”
双品牌运作
如之前业内的推测,新华三将通过实行双品牌战略,为遍及全球的客户提供新IT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以往各自市场领域中,华三通信和紫光华山均占据着相应的领跑者位置。华三通信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国内的服务经验以及在云计算、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HPE则在高端存储、服务器等领域拥有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和经验积累。
新华三成立后,H3C品牌将服务国内主要的行业,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大企业,包括银行、政府、公安、证券、运营商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本土化保证安全可控;HPE品牌则更多针对商业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包括外资银行、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让客户可以同步选择世界级的IT解决方案及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新华三还将继续使用HPE品牌和渠道,同时结合紫光集团在人才、教育、资金、社会资源等优势和打造全产业链的能力,从产业链的层面实现更广阔的市场布局,为未来发展赢得更为有利的商机。
赵国伟把这样的合资身份形容为“既洋气又接地气”。也正因此,谁来执掌“新华三”就成了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不承想,紫光集团在落实新华三CEO的人选上选择了空降,而且是一个与企业级IT业界从业经验并不太相干的人——于英涛。
虽然有人会质疑,但更多是掌声。毕竟于英涛在其供职联通时的丰功伟绩,让其声名在外。对于为何选择让于英涛作为新华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伟国则认为他的到来有利于两个品牌之间的融合:“首先,于英涛对整个运营商,新IT应用有广泛的经验,其次,他自身的领导力和沟通协调力很强,最后,新华三要进行双品牌运作,选择一个与两个平台都没有交集的领导,有助于保持公平性和两个业务之间的融合性。”
事实上,从于英涛对于新华三未来的规划来看,他不仅在快速融合到团队中,而且和新华三更有着极大的价值认同。
“杭州华三通信很早就看到了未来会是移动互联网全面到来的时代,而率先在业界布局了新IT战略。新华三将继续执行这一战略。”于英涛表示,整个IT技术和解决方案已经拉开转型升级的大幕,不管是计算、存储还是网络,统统在一个云计算的框架下,并围绕云计算衍生出来大数据、万物互联和安全。而这些变革恰恰与新华三的“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战略一脉相承。
“未来我们首先要聚焦新IT领域,打造高度融合的新IT生态圈,帮助各行各业实现传统IT向新IT的融合与演进,推动全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变革,加速社会向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迈进步伐,助推新经济快速发展;其次新华三会不断加强新技术领域的投入,SDN、NFV、虚拟现实VR以及5G技术都是新华三集团正在密切关注的领域;最后我们将始终保持我们在中国企业级IT市场第一的地位。对此,我们有信心。”在于英涛看来,双品牌可以优势互补,但是更需要融合,这不仅是物理的融合,还有文化的融合,新华三将会在今年年底拿出融合方案,而“这个方案一定是1+1>2的,等于2都不行”。
新华三成立的发布会上总是有惊喜,而最让现场嘉宾动容的是一张老照片的出现——那是华三通信创始团队的合影。任正非在前排中央正襟危坐,后排中间最青涩的小伙子是曹向英,如今他已经成为新华三集团执行副总裁、华三通信公司总裁。
“华三通信走到今天最不缺的就是变化,但是我们对于研发的投入却从来没有变。华三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完全基于自主研发的理念打造产品,从最初的网络产品到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都是基于自主研发生产,华三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能够用技术换老外市场的企业。”曹向英把自己比作种地的农民,他坦言,在中国做技术就像农民种地,坚持下来不容易。
正是因为难,所以才珍贵。赵伟国深知,什么才是中国在这一轮IT变革中所需要的力量。“客观地说,中美最大的差别在科技领域。我们现在谈论比较多的是互联网企业,但中国其实最需要的是大量的重科技企业。如果没有科技领域的太平洋舰队,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种说法就会非常脆弱。”
在赵伟国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有符合大国地位的科技龙头企业。而新华三则展示了这样的可能性。整合之后的新华三集团,拥有超过九千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6500多项专利,服务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作为业界率先提出“新IT”理念并启动新IT转型的先行者,新华三在落地实现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方面一马当先,通过高度聚焦、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帮助各行各业实现从传统IT向新IT的演进与融合。据了解,未来新华三每年会继续将年度总收入的15%用于技术研发,这是面向未来的大视野。
“我们希望把新华三打造成一艘科技新航母,成为像爱立信、甲骨文那样的具备品牌影响力的传世企业。”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