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明
历代小楷艺术发展略述
□薛洪明
《垂裕阁法帖》 (局部)拓片 唐·褚遂良
在当今书坛中,行、草、篆书都得以迅速发展,然唯独楷书见缺,尤其小楷更令人担忧。展览中,小楷所占的比例极少,在众多的书法教材中,也很少见到对小楷的专门介绍。
书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经历3000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从魏晋至今,成就卓越的小楷书法家很多,艺术瑰宝也很丰富,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小楷艺术的发展历程。在遗存的大量小楷资料中,艺术风格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厚重古朴、朴茂雄沉;另一类妍丽娟秀、散朗多姿。
三国时期,承汉末隶书变楷书的发展趋势,楷书逐步成长。钟繇是隶书变楷书的早期奠基者。他把东汉民间流行的简笔分书,由隶化楷,把几种汉隶,如史游的草隶、张芝的今草中那些“浑厚风致”和“优美俏俊”的笔姿,成功地表现为自己的体裁。
楷书是三国时代的新兴体裁,到了晋代更加工美,尤以两晋小楷书法成就最大。东晋书法艺术的发展,可说是登峰造极,这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王羲之初学卫夫人,继而学王(王羲之叔父)以及钟繇,并广泛吸取前人和同时代书家的长处,博览群书,备精储华,一变古法,使楷书脱离隶书笔法,臻于成熟,为历代所敬仰,被尊为书圣。王羲之传世的小楷作品,有《乐毅论》《 黄庭经》《 东方朔像赞》等,篇篇精绝。王献之得乃父家学,个性聪慧,勇于创新,一扫前人古拙之风,创秀逸流丽之书风,所书小楷《 洛神赋》(仅存13行刻拓),又称玉版“十三行”,被赵孟称之“字画神逸、墨彩飞动”,为书法史上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
南北朝时期,因南方和北方地理条件和物质文化生活的差异,形成了南北不同的书法艺术潮流。北魏书法刚健豪放、挺拔雄强,书写不单单拘束在纸帛上,亦尽情地为凿碑榜的需要书写大字,故小字传世很少。南朝的书法,因尚受立碑禁令的余威影响,官民立碑并不多,基本多留迹于文牍手札,书法家多以流美为能。南朝著名书家,有王僧虔、陶弘景、萧子云等人,作品流传者极少,小楷书法家仅见有梁代萧子云的传世作品。今见其小楷书刻《列子》,古朴浑厚,深得钟、王法神,足见其精能。隋朝时传世小楷作品亦不多。清末出土的《董美人墓志》,小楷刻工精细非常,碑文的点画姿态,笔意清雅,结构娴静,娟好如美人之态,笔墨之传神,可算是隋代小楷的代表作。
唐书法昌盛,由隋直追晋人。现存的晋人书法也多为唐人所摹刻,故后人常把晋唐书法并称。此时书法家辈出,书迹传世极多。唐书家大多精于小楷。初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盛唐有颜真卿,晚唐有柳公权等。较有名的小楷作品,有欧阳询的《心经》、 虞世南的《破邪论》、褚遂良的《阳符经》、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柳公权的《护符命》。其实,唐朝精于小楷的书家不止此五位。因为五代纷乱,国祚短,文化遗产消损甚多,这是中华民族在文化保留方面的大厄运,也是文化遗产进展方面的大阻碍。所以书法之道,在五代可想而知了。
唐朝有“六大家”,宋朝也有“四大家”,即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依据前人的笔法,各自在字的表现上大变其姿。苏、黄、米三家气宇不凡,但少见他们有精彩小楷传世。蔡襄有小楷《茶录》传世,笔力沉雄,浑厚古拙。
《心经》(局部) 清·傅山 小楷纸本 124cm×29cm
元朝只有87年,在书法方面的演进成就,虽也人才辈出,但远不及宋代。其中,以赵孟、管道升、邓文源、倪瓒、宋仲温等人为代表,但最有影响力的首推赵孟。他的小楷法度娴熟,笔笔精工,其书写速度快得惊人,一日能书万字以上,落笔如飞。700年来,赵孟对书法的影响可谓“籍甚不渝,人亡业显”。他的夫人管道升,有《梅花赋》小楷传世,此帖深得钟、王神韵,格调高雅,艺术造诣不亚于赵孟,真乃女中书杰也。
明代以降自太祖以下,无不热衷于帖学,上行下效。然而,明朝的小楷书苑异彩纷呈,明初的宋濂,取法于赵,循规蹈矩。明中期人才济济,其中祝枝山、文征明、王宠等人最负盛名,堪称大家。祝枝山小楷古而不拙,隶书气意极浓,饶有钟繇气度;王宠的小楷一扫元人的习俗,初学虞世南,后得力于钟、王,他的字高古朴茂,大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慨,可叹谢世过早;文征明从赵字入手,笔法精妙,加之茫茫潇洒绝尘,字形巧丽,姿媚不减于赵而骨力似更胜之。88岁高龄,仍能书写精彩的小楷,这在古今书坛是罕见的,我们不能不由衷敬佩。晚明书家也很多,除董其昌外,小楷写得好的还有黄道周、王铎等。黄道周和王铎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小楷能手。黄道周小楷多用方笔,结体高古;王铎小楷铁骨铮铮,气度不俗。
从清初到清末,小楷书法仍沿着元、明书家开创的路子发展。但是,师法钟、王小楷者也不少,如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等。在“馆阁体”盛行的清代,刘墉的小楷是一个出色的代表,他初学董其昌和赵孟,后学颜、柳,取各家之长,而泯其迹,提出“是即不似,似即不是”的学术宗旨,可算是难能可贵的佼佼者。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几十年,是书法艺术不景气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定带来文化艺术的萧条,书法艺术衰败不堪。然而,有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仍苦苦钻研继承发扬,才不至于绝迹。
从魏晋到现代,各时期的书家给我们留存了丰富的、可供继承研习的法帖。古人云“不精小楷,成不了大家”,这话虽有些偏激,但也表现出小楷在书法体系中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