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月清,王许沁,陆五一,刘亚洲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5)
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
纪月清,王许沁,陆五一,刘亚洲*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5)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老龄化和女性化趋势明显。农业机械化是应对农村人口变化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补充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基于江苏和安徽省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特征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地环节和收割环节分别有70.54%和66.83%的农户会全部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老龄户和女性户由于体力、技术等原因会更加偏向于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耕地细碎化则阻碍了农机服务的采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对土地进行规整降低细碎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土地细碎化
纪月清, 王许沁, 陆五一, 刘亚洲. 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5): 910-916.
Ji Y Q, Wang X Q, Lu W Y, Liu Y Z.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bors, land fragmentation,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5): 910-916.
随着农村人口变化及非农就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一方面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性别结构趋于恶化。据统计显示,农业劳动力从2002年的3.6亿下降到2013年的2.4亿,10年间下降了1/3(国家统计局,2014)。部分省市的抽样调查显示,40岁以上农业劳动力占比高达3/4左右,女性比例则接近65%[1-2]。从整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流动促使了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的增加[3]以及女性劳动力比重的增加,导致农业生产老龄化、女性化,这无疑削弱了农村生产力,可能会致使耕地撂荒、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下降,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4]。近年来在农村地区逐渐兴起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而农业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那么在农村人口变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和妇女是否选择农机社会化服务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因而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下,为了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老年户和女性户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采用的研究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
我国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是耕地细碎化现象十分普遍,自1978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有限的土地在集体内部进行均分,出于对公平的要求,土地分配时需要兼顾肥力与地块位置的差异,实行好坏搭配、远近搭配,这就导致了耕地的细碎化。在我国的丘陵高原地区,由于耕地比较分散,土地的细碎程度比较严重。而在平原地区,虽然耕地比较集中,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也凸显出了耕地细碎化严重的问题。Sargent[5]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土地细碎化的存在,致使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实现机械化。那么在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女性化以及我国土地细碎化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方向如何,其中作用机制又是怎样,这些都有待进一步验证,这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目前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面对农村人口变化以及非农就业飞速发展,农业劳动机会成本的持续增加,农户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合理选择:或者用机械等其他要素替代劳动力从而保持产出不变甚至增加,或者全面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包括机械)并减少产出[6]。另外一些学者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户减少对农机具等固定资产投资[7-8]。对此,纪月清和钟甫宁[6]指出农户的农机投资行为和服务利用行为存在差异,认为在非农就业增加时,农户会增加农机服务的投入量。侯方安[9]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非农收入持续增加,富裕起来的农民摆脱繁重的手工农作的意愿强烈,宁愿租用农业机械,为农业机械创造了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户非农收入提升,并由此带来的农村劳动成本上升是促进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的决定性因素[10]。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集中于农机社会服务的分析,采用Probit模型分别实证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农户会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来替代手工劳动或家用机械,以及土地细碎化在其中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农就业机会大幅度增加,这造成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使农村劳动力数量快速下降,而且还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的下降。数量方面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农民从事农业劳动时间的减少,造成农业空洞化。“质量”方面的下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体力上的降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流出导致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严重;二是农业劳动技能的下降,一般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的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这类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的流转的过程中也带走了农业技能的流失。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完成方式主要有3种:手工劳动、家用机械、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
由于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流失,生产要素之间会发生替代,农户为了保持生产往往采用机械替代手工劳动,而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限制,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趋势凸显,使得自持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的逐渐减少,即使拥有家用机械,“留守”农业劳动力也可能因自身体力、技能和学习能力的不足而无法使用这些家用机械,进而农户更加倾向于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包括自持机械和共用机械的情况。
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在逐渐兴起,机械作业替代人工作业是防止因农业劳动力流失导致农业生产滑坡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小麦种植户农机作业的首选[11]。机械社会化服务可以弥补老年人和妇女体力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家庭中老年人和女性的比重越高,采用机械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现有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吴洋等[12]研究发现处于衰退期(空巢期和解体期)的农户由于子女已离家,由于身体、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在农业生产投入上选择农机服务。因此在农村地区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
耕地细碎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特征可能不利于机械的利用。原因可以从下面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耕地细碎化加大了使用机械的难度,特别是那些作业能力强、适合为众多农户提供作业服务的大中型机械,细碎化的耕地需要机械移动灵活、快速进退、频繁转向、循边收获[13],据测算,地中海地区一辆拖拉机在0.067 hm2的土地上作业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费在转弯上[14]。过于狭小、分散的地块可能无法利用机械,即使勉强可以使用又会造成机械过大耗损而无人愿意提供服务。当然,为了适应我国耕地细碎化的现实,现有的农业机械也经过了筛选与改造,这种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也可能克服地块面积狭小的问题。但根据丁启朔等对南京浦口区的调查和测算,不考虑机械在不同地块间转移耗时,在平均0.09 hm2的地块上小型收割机花在转弯的时间就占了机械在田间总作业时间的15%,即浪费的时间占15%[13]。
另一方面耕地细碎化会增加机械使用费用,张海鑫和杨钢桥[15]指出耕地细碎化的现状使得农机使用处于“进退维谷”状态,增加了机械化费用,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通常情况由于规模效益在最佳作业能力的状况下利用大型机械的单位成本要低于小型机械,地块规模越大使用机械的单位成本就会越低,如果在细碎化耕地上作业,由于耕地宽幅和长度的限制都会使农机作业效率降低,提高作业成本;对细碎化耕地的农户来讲农机的社会服务采用会增加其机会成本,因而会减少采用,而农机社会化组织因作业难度大、成本高利润低也会避开对细碎耕地的作业。因此,耕地细碎化造成的使用机械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机械损耗大等原因会阻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与推广。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调研对象是种植小麦的农户,调研共分为两次,第一次是于2013年11月在安徽宣城广德县新航镇、邱村镇和赵村乡(已合并到邱村镇)3个乡镇进行,每个乡镇调查54户,剔除不经营农业的样本后获得146户有效样本;第二次是于2014年7月在江苏省泰州兴化市临城镇、昌荣镇和扬州宝应县范水镇、夏集镇4个乡镇进行调查共获得258户有效样本,两次调研总样本数达到404户(表1)。
表1 调查样本点分布Table 1 Sample distribution
在样本中江苏省的样本所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而安徽省的样本属于丘陵地区,而两个样本的差别主要在于丘陵地区农户耕地地块数量多面积小,耕地细碎化程度更高(安徽省样本中户均耕地面积为0.43 hm2要小于江苏省的0.59 hm2,但户均地块数却有5.12块,块均面积只有0.08 hm2)。样本选取相对多样化,增加了变异利于模型估计。通过对比发现耕地细碎化更为严重的安徽样本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比例不论是耕地环节(43.76%)还是收割环节(22.19%)都要小于江苏样本,江苏耕地环节社会化服务作业达到了92.32%,收割环节更是高达97.66%(表2)。
表2 调查样本耕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利用状况Table 2 l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purchas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2.2变量选择
“耕地环节社会化服务采用状况”和“收割环节社会化服务采用状况”两个变量是被解释变量,从两个变量的均值来看在农户在收割环节全部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比例要低于耕地环节。
在上文假说中提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与农户家庭内部老龄化、女性化相关,因此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是否全是老年人”、“农业劳动力是否全是女性”、2个变量作为关键解释变量纳入到模型当中进行估计(表3),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在样本中家庭里全部是老年劳动力的比例为35%,全部为女性劳动者的比例为9%。在模型中将“地块数量”这一变量作为反映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列入模型,从统计来看农户平均田块数将近4块。
表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Table 3 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为了更好地对关键变量进行估计,本文又将“是否有人接受过农技培训”、“农业劳动力兼职非农就业比例”、“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非农劳动力数”5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列入模型。
2.3模型构建
下面建立实证模型考察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行为,以及耕地细碎化因素和农户人口特征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由于单个农户在耕地和收割环节要么全部采用社会化服务,要么全不采用,部分采用的样本很少;数据表现出很强的离散性。下面将运用二元选择Probit这种离散模型进行估计:
式中:Yj代表耕地或收割环节是否全部采用社会化服务;X代表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变量;Nk代表反映农户家庭人口特征的一系列变量;Z1代表控制变量向量;α0,α,β与γ是待估参数,v是随机扰动项。
3.1农户农机社会服务采用状况
从整体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状况,全部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即农户所有地块都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样本数较多,占2/3以上;而不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样本较少,耕地环节占22.28%、收割环节稍大占27.23%;而部分购买采用的最少,耕地环节和收割环节分别只占7.18%、5.94%(表4)。
表4 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状况Table 4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3.2人口特征与社会化服务采用状况
在调研的404户样本中,户均劳动力数为3.2人,其中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为1.98人,占劳动力数的61.9%;户均有1.2人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占劳动力数的38.1%。当所有农业劳动的年龄均超过60岁时,我们把该户定义为老龄户,调查样本中有140户老龄户,占样本总数的34.65%;所有农业劳动力均为女性的农户被定义为女性户,样本中共有38户,女性户比重为9.41%;有劳动力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样本也为38户;有农业劳动力同时兼职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为192户,兼业户比重为45.52%。
从年龄的角度来看,由于在耕地和收割环节所需要的体力劳动强度较大,老龄户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比重较高,在两个环节中平均采用比例均大于非老龄户15%左右(表5);对比耕地与收割环节采用比例,老年户在收割环节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较高,而非老年户却在耕地环节采用比例较高。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户绝大多数会在耕地和收割环节采用机械化服务(采用比例均超过90%),而非女性户采用比例在70%左右。从培训状况来看,在两个环节中培训户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比重要明显小于无培训户,并且两类农户在耕地环节采用的比重均大于收割环节。
表5 不同个人特征劳动力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状况Table 5 Adoption of purchas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by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households
3.3耕地细碎化与社会化服务采用状况
为了观测地块狭小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这里将农户地块的平均面积(总面积/地块数)划分为(0,0.07)、[0.07,0.13)、[0.13,0.20)、[0.20,0.27)、[0.27,0.40)、[0.40,+∞) hm26类(表6)。首先从大体趋势来看,耕地和收割环节随着块均面积增大社会化服务比例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面积处于[0.20,0.27)、[0.27,0.40)这两个区间的地块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最多,采用比例都超过90%,甚至最高达到97.91%。而对比小麦在耕地和收割环节社会化服务采用比例可以发现在块均面积在(0,0.20)之间时,耕地社会化服务比例要大于收割环节,但在[0.20,+∞)时可能正好相反,收割环节采用社会化服务比例要大于耕地环节。
表6 地块大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状况Table 6 Adoption of purchas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by different parcel sizes
3.4劳动力特征及土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影响
农户家庭中老龄化和女性化状况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比例的影响。“农业劳动力是否全是老年人”在耕地和收割环节两个模型中均在5%以上置信水平上显著,并且影响方向为正(表7),说明在家庭中如果农业劳动力全是老年人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从影响系数来看在收割环节的系数要大于耕种环节,边际效应要多0.08,代表在收割环节中农业劳动力的老年化状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要大于在耕地环节。同样“农业劳动力是否全是女性”分别在耕地和收割环节两个模型中显著为正,表明在家庭中农业劳动力全是女性的话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在收割环节中女性劳动力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要大于在耕地环节。以上两方面说明了在农村地区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会促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采用。
农户耕地细碎化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比例的影响。“地块数量”这一变量在耕地环节和收割环节模型中均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对比耕种和收割环节发现如果田块数量相同即土地细碎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收割环节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比例会低于耕种环节,这可能与社会化服务在耕地和收割环节所用机械不同相关。
对于模型中其他控制变量,“非农劳动力数”在2个模型中均显著为正,不论是在耕地环节还是收割环节家庭中非农劳动力数越多那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就越强,这与现实情况相符合。“耕地面积”在收割环节模型中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耕地面积越大在收割环节采用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越大,至于在耕地环节这一变量不显著本文给出的原因可能是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自家购买耕地农机的较多,导致整体样本在该环节对于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显著。“是否有人接受过农技培训”这一变量在两个模型中均不显著,其中原因可能是接受过农技培训的一部分农户自家购置了农机,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低,削弱了整体农户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显著性,最终导致该变量在模型中不显著。“农业劳动力兼职非农就业比例”变量在模型中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兼职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本身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小,劳动量是在自身可完成的范围内,对于农机服务的需求不一定多。
表7 耕地与收割环节模型估计结果Table 7 Estimation results for ploughing and harvest
研究表明,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主要受年龄和性别2个家庭人口特征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以及女性由于受到自身体力的限制,使得对于农业劳动中的许多环节不能够胜任,需要农机的帮助;老年户在耕地和收获环节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比重分别为84.58%和86.65%,而女性户这两个环节的采用比例更高达到了92.11%和93.68%,这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耕地细碎化的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增大农机作业时的损耗,而且会降低农机作业的效率,增大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会抑制社会化服务的推广。
基于以上结论,首先,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和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促进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鼓励在适当的农业生产环节利用农机取代人工劳动,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政府部门应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市场发展,例如建立农机信息服务平台、为相关社会化服务集体或个人提供政策方面的优惠、培养社会化服务人才,逐渐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后,政府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渐推行土地整理,将细碎化的耕地进行统一规整,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水利、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行提供便利条件。
[1] 李旻, 赵连阁.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9): 68-75.
Li M, Zhao L G.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mobility on the aging of agricultural labor: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Liaoning Provinc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9): 68-75.
[2] 郭熙保, 赵光南. 我国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状况及其对策思考——基于湖北、湖南、河南三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中州学刊, 2010(5): 112-117.
Guo X B, Zhao G N.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structure degrad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labor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Hubei, Hunan and Henan Province[J].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2010(5): 112-117.
[3] 李琴, 宋月萍.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5): 52-60.
Li Q, Song Y P. The influenc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rural old people’s agricultural labor time by labor flow[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5): 52-60.
[4] 何福平.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 求索,2010(11): 74-76.
He F P.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food security in China[J]. Seeker, 2010(11): 74-76
[5] Sargent F O. Fragmentation of French land: Its nature, extent, and causes[J]. Land Economics, 1952, 28(3): 218-229.
[6] 纪月清, 钟甫宁. 非农就业与农户农机服务利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5): 47-52.
Ji Y Q, Zhong F N. Non-farm employment and the input of machinery service[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13(5): 47-52.
[7] 刘荣茂, 马林靖. 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五县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6(12): 22-26.
Liu R M, Ma L J.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vestment behavior: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ve counties of Nanjing[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6(12): 22-26.
[8] 刘承芳, 张林秀, 樊胜根. 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省六个县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2(4): 34-42.
Liu C F, Zhang L X, Fan S G. A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 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six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J]. China Rural Survey, 2002(4): 34-42.
[9] 侯方安. 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 2008(5): 42-48.
Hou F A.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puls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oncurrently on the mode of operation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fluencing 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J]. China Rural Survey,2008(5): 42-48.
[10] 曹阳, 胡继亮. 中国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下的农业机械化——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0(10): 57-65.
Cao Y, Hu J L.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f China’s household land contract system: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17 provinces of 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10): 57-65.
[11] 宋海英, 姜长云. 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研究——基于8省份小麦种植户的问卷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9): 27-36.
Song H Y, Jiang C Y. Research on the choice of farmers on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wheat farmers in 8 province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5(9): 27-36.
[12] 吴洋, 聂勇, 胡振虎,等. 家庭生命周期、土地细碎化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投入——来自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数据[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4(1): 70-75.
Wu Y, Nie Y, Hu Z H, et al. Family life cycle, land fragmentation and peasant household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input: Data from Laohekou City in Hubei Province[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8, 24(1): 70-75.
[13] 丁启朔, 丁为民, 杨伟, 等. 耕地细碎化条件的机械化特征——小型收割机的田间作业行为调查[J]. 浙江农业学报, 2013,25(6): 1397-1403.
Ding Q S, Ding W M, Yang W, et a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field operation behavior of small-type harvesters[J].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13, 25(6): 1397-1403.
[14] Burton S, King R. Land fragmentation and consolidation in Cyprus: A descriptive evaluation[J].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1983, 11(3): 183-200.
[15] 张海鑫, 杨钢桥. 耕地细碎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J].资源科学, 2012, 34(5): 903-910.
Zhang H X, Yang G Q. The 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ood prod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icro-data of households[J]. Resources Science, 2012, 34(5): 903-910.
(责任编辑:童成立)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bors, land fragmentation,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JI Yue-qing, WANG Xu-qin, LU Wu-yi, LIU Ya-zhou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and China Center for Food Security Studies,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With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s seek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non-farm sectors, China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decline, aging and feminization of its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On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is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mplement of machinery services for the demographic change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its constraint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 and applying a Probit model,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ed service. Results show that for ploughing and harvest, 70.54% and 66.83% households fully rely on the purchased machinery service. Due to lack of physical strength and skills, elderly and women in rural area prefer to purcha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Meanwhile land fragmentation in rural area is a big hurdle to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inall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market and encourage the consolidation of arable l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rural labors; aging; feminization; land fragment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473125, 71203095); Foundation for the Author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China (201369); Innovation Program for College Graduates of Jiangsu Province (KYZZ15-0168).
LIU Ya-zhou, E-mail: yazhou787@163.com.
26 January, 2016;Accepted 13 May, 2016
F302.7
A
1000-0275(2016)05-0910-07
10.13872/j.1000-0275.2016.00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125,71203095);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201369);江苏省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计划(KYZZ15-0168)。
纪月清(1983-),男,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发展研究,E-mail: jyq@njau.edu.cn;通讯作者:刘亚洲(1987-),男,山西大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保险研究,E-mail: yazhou787@163.com。
2016-01-26,接受日期: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