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和有效度的考察与分析

2016-10-27 03:46司红霞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参考性效度条件

司红霞,沈 晶

(中国传媒大学 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北京 100024)



汉语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和有效度的考察与分析

司红霞,沈晶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北京100024)

围绕如何提高汉语教学的课堂的提问效度,以提问的有效性和有效度为考察维度,从提问的内容、提问的语言形式和提问的策略等方面考察了八位教师的实际课堂提问,并从上述三种提问方式出发,对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提问以及防止效度为零的提问等实际教学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有效度;效度为零;提问类型;提问语言形式;提问策略

一、 引言

课堂提问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增加互动、检验学生习得情况的重要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度,对汉语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本文考察和研究了八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其中四位教师来自中国高校,另外四位教师来自中外联办的语言项目。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课堂录像、课堂观察、对比和话语分析。把录像中八位教师复习阶段的提问进行转写,然后对语料进行描写、对比分析和统计,以此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探讨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提问。

本文主要从语言知识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来界定提问的有效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授目标词汇和结构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对提问有效性的界定是以能否诱导出目标词汇或者结构为标准,不考虑其他标准。本文语料也仅限于复习阶段的提问,不涉及利用提问讲解语言知识的阶段。此外,语料中少量和语言知识目标无直接关联的提问也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内。

二、提问有效性和有效度的界定

(一)提问有效性的界定

提问是否有效,主要看提问诱导出的回答是否具有以下特征:是否含有目标词汇或者结构;是否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和得体的交际功能。如果学生的回答包括上述特征,只是出现了个别字词的语音语法错误,这个提问仍然属于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一问一答的情况。即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组成的一个相邻对。其会话结构为IRF结构(initiation-response-feeedback),引发一反应一反馈[1]301-320。

例一:

老师:很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什么变化?

同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了。

老师:非常好,你呢?

同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被打破了。

此例中教师想通过提问诱导学生说出含有“自从……以来……”目标结构的答案,结果学生不仅说出了目标结构,而且具有完整的语言结构和得体的交际功能,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该提问是有效的。

第二种情况,即围绕一个目标词汇或者结构,使用两个到三个相邻对才实现有效的提问,其会话结构为IR[I1R1(I2R2)]F结构,引发一>反应一>[再引发一>再反应一>(再引发一>再反应)]一反馈[1]316。教师用一问或者两问作为铺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以便在第三问中诱导出目标词汇或者结构,所以前面的一问或者两问也属于有效提问。如果用更多的相邻对,必然要占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所以控制在三个相邻对以内比较好。

例二:

老师:那迈克建议她先去哪?

同学:迈克建议她先去美国。

老师:先去美国,最后玛丽接受迈克的建议了吗?

同学:接受了。

老师:我们怎么知道接受了?

同学:行,听你的。

教师想诱导学生说出“听你的”这个目标结构,所以设计了三个问题,组成了三个相邻对,这三个问题属于一个话题链,前两个问题是最后实现提问有效的铺垫,所以它们也是有效提问的一部分。

(二)提问有效度的界定

提问有效并不一定高效,有效性还涉及有效度的差别,可以分为效度高的提问、效度低的提问、效度为零的提问。

效度高的提问诱导出的回答具有以下的特征:语言形式上,一个话题链内学生话轮的字数多于教师话轮的字数;语言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认知深度和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教师提问的重点是信息交流,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内容上。

相反,效度低的提问诱导出的回答具有以下的特征:语言形式上,一个话题链内学生话轮的字数少于教师话轮的字数;语言内容上,不具有认知深度和难度;教师提问的重点是练习语言知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

效度高和效度低是一种相对的差别,效度高的提问比效度低的提问更能诱导出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较多的语言输出,更有一定的认知深度和难度,更能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交际能力。上述例一就是效度高的提问,而例二则是效度低的提问。

效度为零是指提问后得不到目标结构或者词汇,不具有得体的交际功能,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提问。

例三:

老师:上下班的时候,北京街上的车怎么样?

同学:很多。

老师:堵……(拉长音调)

同学:很堵。

老师:可以说,堵极了。

同学:堵极了。

老师:句子,北京街上的车……(拉长音调)

同学:北京街上的车堵极了。

教师没有诱导学生说出“极了”的目标词汇,反而是自己说出来的,所以是效度为零的提问。如果这样的提问比较多,往往就会浪费教学时间,又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有时还会模糊教学重点。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考察

我们将先考察课堂提问的总体情况,再从课堂提问类型的选择、提问语言形式的选择、提问策略的选择三个方面对课堂提问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以期从中发现提高有效提问的规律。提问类型主要涉及提问的内容,提问语言形式主要涉及提问的问句形式,提问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提问中通过追问、修改问题、重复问题、提示答案等方式以达到问题被学生理解的策略。

(一)总体情况考察

根据上述界定标准,我们对八位教师的提问次数和有效提问的总体情况作了统计,见表1。

表1 教师课堂提问总体情况考察

根据表1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意识比较明显,总体情况比较好,最多达到136次,最少也达到51次。提问次数相差比较明显。同时,有效提问的比例相差也比较大。有效提问比例最高达到92%,证明教师备课相对比较充分,对提问做了比较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就会相对比较流畅。有效提问比例最低的只有51%,一半提问无效,容易使课堂教学活动陷入停滞,效率很低,效果显然很差。

对比第一位教师和第四位教师,第四位教师虽然比第一位教师提问次数多,但是有效提问的比例却远低于第一位教师,这说明并不是提问次数越多越好,应该在实现有效提问的前提下增加提问数量。

(二)课堂提问类型的考察

1. 提问类型的有效性考察

提问类型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2]。展示性问题是指教师事先知道答案,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参考性问题是指教师事先并不知道答案,答案一般都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视情况自由回答。展示性提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练习应掌握的目标语言形式,还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帮助学习者开启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以旧带新;二是让学生明确目标结构的使用条件及交际功能;三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诊断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存在的问题。但是展示性提问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完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参考性提问则可以对此加以弥补。参考性提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使用与课文导向平行的问题,让学习者在一种类似真实交流的互动中使用目标结构,同时让教师跳出课文,以一个平等的交流者身份与学生交换信息,引起学生交流及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表2是对八位教师课堂上两种提问类型及有效提问的考察。

表2 教师课堂提问类型考察

根据表2可以发现,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倾向使用展示性问题。此外,表中有五位教师参考性问题有效提问的比例高于展示性问题的比例。再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可以发现,参考性问题使用比例较高的课堂,有效提问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过去多数教师认为使用展示性问题比较容易控制教学进程,使用参考性问题不易控制课堂,所以多用展示性问题实现有效提问。但是,这个考察结果告诉我们,多用展示性问题不一定有效提问比例就高,多用参考性问题,同样可以实现有效提问。

2. 有效提问的最佳使用条件

根据语料中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实现有效提问的情况,我们总结出基于两种提问类型上的实现有效提问的最佳使用条件。这种最佳使用条件是根据大多数有效提问出现的情况总结出来的,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指在这种条件下选择某种类型最有利于实现有效提问。少数有效提问的使用条件由于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不做论述。

展示性问题的最佳使用条件:一是用在以课文为导向的记忆性提问中,二是用在以语句训练为导向的提问中。

参考性问题的最佳使用条件:一是用在以课文为导向的推理性提问中,二是用在以语句训练为导向的追加提问中。

3. 提问类型的有效度考察

表3 教师课堂提问类型有效度考察

通过表3可以发现,参考性问题实现效度高提问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有两位教师参考性问题效度高的比例偏低,这也证明了参考性问题也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好。上表结果只能说明参考性问题在实现提问效度高方面更占优势,但是教师也不能不顾具体情况盲目地一味地使用参考性问题,否则也可能导致效度低的提问。

4. 效度高的提问类型的最佳使用条件

在以语句训练为导向的提问中,以展示性问题作为预热问题,然后多追加参考性问题。在以课文为导向的提问中,以展示性问题提问记忆性语言知识,以参考性问题提问有关平行话题的语言知识。此外,以语句训练为导向的提问比例要高于以课文为导向的提问比例,这样才会使参考性问题多于展示性问题,有利于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三)课堂提问的语言形式考察

汉语课堂提问的语言形式一般分为: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留空句、同义替换五种[3]。我们对这五种提问类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考察。

1. 提问的语言形式的有效性考察

通过表4可以发现,特指问和是非问使用的比例较大,选择问、留空句和同义替换的使用比例较小。特指问和同义替换有效提问的比例较高,而教师倾向使用的是非问,其有效提问的比例却是比较低的。

2. 有效提问语言形式的最佳使用条件

根据上述考察结果,总结一下有效提问语言形式的最佳使用条件:

如果目标词汇和结构是提问的语法重音或者逻辑重音,或者提问可以转化为特指问形式,在这两种条件下,选择是非问;如果目标词汇或者结构是选择前后的语法重音或者是逻辑重音的条件下,使用选择问;如果目标词汇或者结构可以作为空句内容的条件下,选择留空句;

如果教师帮助学生使新旧语言知识建立起了联系,提供了一定的指示,创设了必要的语境,选择同义替换;特指问对使用条件没有特殊要求。

3. 提问语言形式的有效度考察

表4 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形式考察

表5 课堂提问语言形式有效度考察

从表5可以看出,有五位教师特指问实现效度高的提问比例超过了60%,而选择问都没有实现效度高的提问。虽然教师使用留空句和同义替换的语言形式比例很低,但是其实现效度高的提问比例却相对比较高。是非问实现效度高的比例仍然偏低。

4. 效度高的提问语言形式的最佳使用条件

总结一下使用不同的语言提问形式,如何做到效度高:

目标词汇或者结构有难度时,可以用是非问或者留空句设计一到三个作为话题链的预热问题,然后再用四到五个特指问设计追加的问题,不断深化问题的难度。

想要使新旧知识加以联系时,可以选择同义替换作为预热问题,然后再追加特指问。这两种条件下多使用特指问有利于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四)课堂提问策略的考察

1. 提问策略的有效性考察

提问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提问中通过追问、修改问题、重复问题、提示答案等方式以达到问题被学生理解的策略。

表6 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考察

通过表6可以看出,追问和提示答案是教师倾向使用的策略。修改问题,追问和提示答案实现有效提问的比例较高,重复问题实现有效提问的比例较低。

2. 有效提问策略的最佳使用条件

学生已经说出答案的一部分,他有能力说出含有目标词汇或者结构的完整的句子,这种条件下,选择追问;当教师确定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或者是在组织答案时,这种条件下,选择重复问题;当学生明示或者暗示问题太难,而无法回答出正确答案时,这种条件下,选择修改问题;当学生经过多次诱导还是不能说出目标词汇或者结构的条件下,使用提示答案。

3. 提问策略的有效度考察

表7 课堂提问策略有效度考察

通过表7可以发现,追问在实现效度高的提问方面更占优势,其他三种策略实现效度高的提问比例相对较低。

4. 效度高的提问策略的最佳使用条件

以追问为主,其他三种策略为辅。在有重复问题,修改问题和提示答案实现提问有效的最佳使用条件下,优先选择它们。除了各自的最佳使用条件外,其他情况以追问策略为主,因为它更有利于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5.课堂提问效度为零的情况考察

提问效度为零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不到位,或者学生没有掌握目标词汇和结构等等。但是本文是从教师设计提问的角度考察提问本身的有效性,得出关于教师如何实现提问有效的结论,其他角度导致效度为零提问的原因本文不做研究。

归纳八位教师的语料,提问类型、提问语言形式和提问策略导致效度为零的情况中,第一类是由于没有在各自的最佳使用条件下应用而导致的效度为零的情况,比如选择了不恰当的提问类型、语言形式或者提问策略等等,这些在前面有效提问的最佳使用条件中论述过,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论述。第二类是提问中不分类型、语言形式或者策略,还存在一些共性的原因导致的效度为零的情况。

根据语料,总结得出导致效度为零的提问的普遍性原因有:提问过易或者过难,低于或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语境不充分;提问的预设错误;提问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提问没有逻辑重音;提问中出现生词;

四、结论

(一)如何实现有效的提问

通过对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使用的比例、实现有效提问比例的考察,我们认为,由于两种提问类型的优点和作用不同,教师要在各自的最佳使用条件下加以选择和利用。此外,在参考性问题的最佳使用条件下,适当增加其使用数量,可以提高实现有效提问的概率。

根据提问的语言形式使用数量和实现提问有效比例的考察结果,我们认为,根据五种提问语言形式的最佳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但是要适当减少是非问的使用数量,适当增加同义替换的使用比例。

通过对四种提问策略使用数量和实现提问有效比例的分析,我们认为,根据四种策略的最佳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适当增加修改问题和追问的使用数量,适当减少提示答案的使用数量,可以提高实现有效提问的概率。

(二)如何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根据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有效度的考察结果,我们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参考性问题的最佳使用条件,多使用这种提问类型,有利于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通过对提问语言形式有效度的考察,我们认为,以特指问为主,适当增加同义替换和留空句的使用数量,减少是非问的使用数量,不用选择问,可以增加实现效度高提问的概率。

根据提问策略有效度的考察的结果,我们认为,多使用追问策略更有利于实现效度高的提问。

(三)如何避免效度为零的提问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想要避免效度为零的提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提问类型,提问语言形式和提问策略的最佳使用条件下加以应用;

2. 设计提问要难易适度;

3.给提问设置充分的语境;

4. 避免提问的预设错误;

5. 提问要遵守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

6. 提问要有逻辑重音;

7. 避免提问中出现生词。

课堂提问既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行为,又是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增加有效语言的输入输出和互动。虽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掌握课堂提问的规律和特点,为教师设计提问提供参考,提高有效提问的概率,发挥提问的优势,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Chaudorn 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Long M H,Sato J. 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questions.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83:268-286.

[3]刘斌.初级口语课堂提问的考察——以新手教师课堂为例[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12-16.

(责任编辑:陈勇)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Validity and Availability of Questioning in the Chinese-teaching Classroom

SI Hong-xia,SHEN Jing

(ChineseInternationalEducationCenter,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China)

In order to find out how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questioning in the Chinese-teaching classroom,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ent,language for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questions given by eight teachers in their classes in terms of the validity and availability of questioning.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are also given to help raise questions effectively and avoid zero-validity questions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teaching classroom;the validity and availability of questioning;zero-validity of questioning;type of questioning;language form of questioning;strategy of questioning

2016-04-18

司红霞(1968-),女,河南信阳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研究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G642

A

1672-8874 (2016) 03-0114-07

猜你喜欢
参考性效度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简析高中生物教学参考性内容的潜在功能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多刊登一些疑难案例分析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