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伦
怀想与慧悟
●那家伦
期待了整整一年;由于大理不可能读到当天的《人民日报》,又盼望了二十四小时,我才终于读到了总书记的《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久藏醇更馨。
当我抑制激情,力求用冷静的心情,以更准确的理解力,把这部不论对时代,还是对社会,以及对我都急切需要的宏著,逐字逐句一口气读完,蓦然,捧在我手上的著作,变得沉甸甸的,许多思维在我心中,丛发萌动。这就像谷雨洒尽了大地和江河。然而,我知道,这还不是对著作的很深切的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了山,还得登高望远……
直到读过三遍,我心里才踏实了。
浮躁,既做不好事业,也读不好文章。尤其是如此博大精深、厚重热诚的文章,它丰富极了。读时,稍不留意,便会丢失什么。
此刻,已经是深夜了。我不思入眠。我在寂静极了的居室中坐下,又站起来。我在理智的激情中,在居室中踱来踱去。
我的心里奔涌着一条深极宽极的不息的大河。
我被充沛的思想的大河丰润了。
我虔诚的心中的大河奔腾畅流,它溅起一串又一串迎向太阳的水花……
我问心中的大河:“你来自何方?”
大河答:“我来自人民。”
我问:“你来做什么?”
大河答:“我来滋润大地。”
我问:“你奔向何方?”
大河答:“我奔向人民。”
是的,整个夜晚,我都没有睡着。太阳出来了。太阳越来越炽烈的照映了大地——大理的各族儿女的百二山河,以洱海为中心的干净的洱海蓝天空下的像幻境诗蕴的大地的新的一天开始了。
习近平总书记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洱海。他也用铁的语言嘱咐我们: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他屹立过的观察洱海清波荡盈的湾桥的那处岸头,已经成为许多游客都要去站伫问候洱海的地方。
他访问过的那户宽敞、新洁、鲜花盛开的农家小院,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人们都愿意走进去,在他坐过的天井里,喝口大理茶,听主人说说那天永远不忘的故事……
洱海的故事从来就很多。从今天这个分外骄艳的太阳开始,中国洱海的故事会更多……
我知道大理的人民和领导,把洱海的保护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几年,一个又一个保护环境的措施,像铁的纪律一样,不断出台。今年洱海的水质更透亮、鱼更多、鸥鸟更丰美了……
人民以智慧和勤奋创造了丰美的生活和历史。
作为承袭了祖先们的血脉,见证着百二山河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和人民一齐孕育着更美好前程的白族作家,在这个新的早晨的新的仿佛更美的太阳下,我有了新的思维和血液,我有了新的灵感和力量,我有了新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我有了新的思想。
卡尔·马克思的一句劲力精炼极了的话,跳出了我的脑海: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篇深刻论述的就是“作为确定的”中国当今的文艺家应当担承的面对人民和历史与美好未来的规定、使命和任务。
在美好的文学苑里,我已经挚情耕耘了六十多年。我为我深深爱着的文学创作,几乎奉献了我的全部生命。
还在读高小时,我的诗歌《月亮的话》,就被我就读的昆明又新小学的我的班主任、中共地下党员王复推荐,发表在一直由中共云南地下省委控制着的《学生报》上。这让我知道了一件很新奇的事:写出来的作文,原来是可以被印出来的!
这种美妙极了的感情,一直深深地存蓄在我的心里,发酵成一种理想:要当作家……
后来我成为一名少年军人,在昆明军区的军事文学极为繁茂的环境里,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的营养和创作实践的锻炼,我于1954年在军区那份培养了许多军队作家的《部队文艺读物》上正式发表了诗歌《友情》。
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
从此,我手中的笔就没有停止过。我也没有一天离开过坚实的大地和伟大的人民。从1950年金秋,怀着人生的梦想走进军营,到而今已经满头白发,很快就八十岁了,我的生命和中国老百姓的生命,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共和国沉入低谷,我也沉入低谷。共和国跃上潮头,我也跃上潮头。如果把我发表的两千多题目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按时间顺序连续起来,它们正好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在这几十年的共和国史中走过的不平凡的、永远彪炳史册的、波澜壮阔的道路。
是伟大的当代中国开创的不朽历史引领了我的生命。我为能成为一名当代中国人和中国作家,而自豪。
是勤劳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开拓和创造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丰沛了我的文学功能。人民是文学艺术的母亲。正是吃着人民馨美的乳汁,我才能从开头一直写到今天,还要一直写下去,直至无法再写的那一刻……
洱海容易被污染,人的精神世界,恐怕更易于被污染。花花世界污染源很多。防止污染,要靠自身的强实的刚性措施。防止精神污染,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的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智慧认知,要靠不倦的认真学习和创作实践。写着,读着,思着,升华着,是美丽的。
总书记说:要静下心来搞创作;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这是真理!
编辑手记:
文学创作需要传达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赞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发挥正能量,引导人积极往高处走,不偏不倚,这就是“文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周伟的《大地书》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乡村里人们生活与精神的状态,在那里,精神世界的和谐与心灵世界的净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得到诠释,伴随着生命伦理的传承,一种向善和向上的力量得到传递。张乃光的《又闻鸟叫》则以一名作家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看似要佐证一个错误,其实是要通过这一字之差来提醒人们对民族、历史、生活,甚至对整个自然要心存敬畏,少一些盲目和浮躁,让生命和内心得到充盈。那家伦的《怀想与慧悟》精炼短小,犹如一盏温润的小油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作家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人民的感恩,对“中国梦”给予的深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