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校大学生对兴奋剂认知及态度的调查与分析①

2016-10-27 08:00黄平合春燕司文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兴奋剂态度危害

黄平 合春燕 司文琴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体育高校大学生对兴奋剂认知及态度的调查与分析①

黄平 合春燕 司文琴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反兴奋剂工作倡导“预防为主、教育为本”,作为培养未来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或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高校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育高校大学生兴奋剂的认知和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高校大学生兴奋剂教育情况的严重缺失及不平衡。建议尽快构建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反兴奋剂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和能力,以发挥反兴奋剂传播者的作用。

体育高校 大学生 兴奋剂 认知 态度 调查

1 研究目的

我国反兴奋剂工作倡导“预防为主、教育为本”。 当前反兴奋剂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兴奋剂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层面。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将走上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的岗位,承担培训基层运动员的工作,他们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态度将在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体育院校大学生本身的反兴奋剂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分析体育院校大学生对兴奋剂的认知和态度,了解体育院校反兴奋剂教育现状,旨在推进体育高校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实施,为相关部门制定反兴奋剂政策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涉及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运动康复、社会体育、体育旅游、经济管理、体育传媒、体育新闻等专业,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72人,女生29人;大一年级37人,大二年级64人。

图1 对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可能有的作用的认知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能够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性质、危害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CNKI查阅兴奋剂及反兴奋剂教育研究的期刊和论文,浏览互联网有关兴奋剂教育的相关新闻报道,阅读《运动兴奋剂概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反兴奋剂读本》、《基因兴奋剂与竞技运动》等相关书籍,在进行问卷设计时,仔细研读《大学生运动员对兴奋剂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所有内容。

(2)问卷调查法。编制的调查问卷共计30个半封闭式问题,包括大学生对兴奋剂一般知识的认知、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和反兴奋剂态度三部分。采取随机抽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5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实际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96.1%。

(3)访谈法。走访部分学生、教师、教学教育专家,并与运动员、教练员交流对于兴奋剂的认知和态度。

(4)数理统计法。对有效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统计,利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2 对自己使用兴奋剂的态度

表1 对使用兴奋剂与运动训练提高成绩的关系

表2 对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可能对身体健康危害的认知

表3 对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可能对心理健康危害的认知

表4 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可能对社会危害的认知

表5 对使用兴奋剂的归责

3 结果与分析

3.1对兴奋剂一般知识的认知

对兴奋剂一般知识的认知,包括对兴奋剂内涵的理解、对常用兴奋剂的基本辨别能力、了解兴奋剂的主要作用和兴奋剂真正的药物性质四个方面,通过最基本的知识考察大学生对兴奋剂的认知。

运动兴奋剂简称“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和禁用方法的总称。国际奥委会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可以看出兴奋剂不单纯指禁用药物,也包括禁用方法。

3.1.1对兴奋剂内涵的认知

调查中,认为兴奋剂是违禁药物的占88%,兴奋剂是违禁方法的占66%,运动兴奋剂是普通药物的占16%,认为兴奋剂是普通方法的学生不足9%。

3.1.2对兴奋剂的基本辨别

对吗啡、海洛因、咖啡因、大力补属于兴奋剂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对非兴奋剂药物如抗菌素、葡萄糖、维生素等判断模糊,说明大学生对毒品类兴奋剂认知较好。

3.1.3对兴奋剂的主要作用的认知

图1表明,大学生对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全面。兴奋剂能提高兴奋性、增强力量知道得多,减轻体重和镇静作用了解甚少;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提高灵敏性和心理安慰,说明对兴奋剂的作用存在误解。

3.1.4对兴奋剂的药物性质认知

兴奋剂本来是专门用于治疗疾病的医学药品,由于它本身的药物性质能够提高运动成绩而被人们应用在体育领域,但是运动员长期或过量使用兴奋剂就失去了治疗的意义。对兴奋剂药物性质的认知中,66%的大学生能清楚兴奋剂的真正药物性质;19%认为兴奋剂是医学和体育公用的药品,甚至有15%的大学生认为兴奋剂是专门用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品,不能正确区分兴奋剂和药品。

3.2对使用兴奋剂的认知

3.2.1使用兴奋剂的归因

大多数学生认为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获胜欲望(93.1%)、满足虚荣心(75.2%)、利益诱惑(84.2%)、被外界误导(55.4%)、对兴奋剂的副作用缺乏认识(52.5%),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因为迫于外界压力(38.6%)、提高自信心(35.6%)、克服伤病的影响(28.7%)、惩罚力度小(24.8%)、被查到的几率较小(23.8%)、偶尔使用危害不大(22.8%)、不想吃亏(21.8%)。

3.2.2使用兴奋剂与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

70.3%的调查者认为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成绩公平合理,使用兴奋剂是不正当行为;但也有将近30%的调查者对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提高成绩的不当行为表示不同程度的认可。

3.2.3对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认知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使用兴奋剂是违背体育道德行为、违背医学道德行为、违法行为、损人害己行为,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是正当行为、利人利己行为。

3.2.4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

使用兴奋剂不但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而且对体育和社会的危害已经显现。

(1)使用兴奋剂对健康的危害认知。

使用兴奋剂一方面会造成骨骼肌肉损伤、运动猝死等生理疾病,另一方面会摧毁自信心,产生负罪感。从表2可看出大学生对兴奋剂对身心健康的危害的认知,主要是运动损伤和运动猝死,对引发的相关疾病认知较少。表3表明对心理危害的认知相对较好。

(2)使用兴奋剂对体育的危害认知。

使用兴奋剂是对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践踏。所有学生均认同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违背了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破坏体育形象,与增强体质的精神相悖。

(3)使用兴奋剂对社会的危害认知。

表4说明多数大学生还是能认识到,使用兴奋剂会引发很多的社会问题,但对研制生产非医用兴奋剂以及反兴奋剂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的认识不足。

3.3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

3.3.1对自己使用兴奋剂的态度

假设自己因使用兴奋剂而取得了好的比赛成绩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会感到羞愧内疚。

3.3.2对他人使用兴奋剂的态度

对他人使用兴奋剂而取得了好的比赛成绩80%的学生认为是件令人厌恶的事,只有7%的学生会为他高兴,14%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

3.3.3对查禁兴奋剂的态度

对于打击倒卖兴奋剂的态度,95%的学生认为国家成立专门小组对付兴奋剂的非法交易很有必要; 98%的学生高度赞同国家应该加强基层兴奋剂抽查力度;对未来查禁兴奋剂的措施中,多数学生认为应注重对平时训练的抽查、应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应加强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应加大惩罚力度和扩大抽查人数。

3.4对使用兴奋剂的归责

从表5中看出,大学生认为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有主动又有被迫使用的可能。说明在反兴奋剂教育中,除了对运动员进行宣传教育以外,还要严控兴奋剂的买卖,严防教练员、队医强迫或诱导他人服用兴奋剂。

4 结语

(1)体育高校大学生对运动兴奋剂一般知识的了解相当杂乱和碎片化,对兴奋剂的内涵、药物辨别能力、药物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全面;获得运动兴奋剂知识的途径大多来源于网络媒体,学校途径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2)体育高校大学生基本上知道使用兴奋剂是不正当行为,使用兴奋剂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不全面;对体育危害的认知是违背了公平竞争精神;对社会危害的认知更多的是败坏社会风气,但对造成的经济损失意识不够。

(3)对待个人使用兴奋剂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反对自己和亲人使用兴奋剂,但对他人使用兴奋剂持无所谓态度;支持国家查禁兴奋剂。

(4)获胜的欲望、利益的诱惑和满足虚荣心是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原因,使用兴奋剂主要归责于运动员、教练、队医等。

该次调查研究显示出了体育高校大学生兴奋剂教育情况的严重缺失及不平衡。对兴奋剂一般知识的认知是大学生对兴奋剂态度的基础,作为培养未来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或者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高校,尽快构建体育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反兴奋剂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反兴奋剂传播者的作用。

[1]曲建康,尹霓.世界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80.

[2]郑斌,白玲,杜利军,等.加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7-14.

[3]杜光宁,何建华.构建反兴奋剂体系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7):20-22.

[4]申萍,江洪军.各类兴奋剂的作用及对运动员的危害[J].沈阳大学学报,2004(4):106-108.

[5]王沛悦,丁磊,尹霓,等.全球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3-46.

[6]孙必凤.试析福建省大学生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喻坚.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校园兴奋剂问题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7):77-82.

[8]高晶.对山东、广东两省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8):86-88.

G807.4

A

2095-2813(2016)09(b)-009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091

本文系2015年云南体职院科学研究项目“体育高校反兴奋剂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J201522)。

黄平(1966,2—),女,汉,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与改革。

猜你喜欢
兴奋剂态度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药+酒 危害大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