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你还好吗?

2016-10-27 01:25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户大城市空巢

文-郝志舟



“空巢”,你还好吗?

文-郝志舟

越是大城市,

空巢的人数就越多。

越是人多的地方,

越让人孤独。

2016年夏天,有一部叫做《疯狂动物城》的动画片大热银幕。剧中的主角兔子朱迪,踌躇满志地离开从小长大的家乡兔窝镇,到大城市工作,去追逐自己的“警察”梦想。

她租下了10来平米的单身公寓,那里面空间狭窄、装修简单,这就是她在大城市里的小蜗居。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朱迪下了班通常没啥去处,她回到冷冰冰的小公寓,用微波炉加热便当,一个人独坐床头。

这一切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刚刚步人社会、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他们与父母亲人分开,单身、独居,在城市里租房,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生活。

在看似热闹的城市森林中,他们孤独地经历着事业、爱情和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并被赋予一个新词,“空巢青年”。

空巢为什么

他们的生活通常要比家乡的小伙伴慢半拍到一拍。为了学业或者为了事业的上升,他们的“空窗期”和“空床期”都显著高于同龄人。当别人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大城市里打拼。大城市的房子贵,家里给不了多少支持,等到攒够首付、结得起婚的时候,同学家的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

“大龄未婚独居家庭增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以及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一些人不得不推迟结婚年龄;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人没有找到结婚对象;还有一些人是因为生活方式、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主动选择了单身生活。”《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如是说。

但空巢背后则潜藏着已经被公认的诸多问题,比如高企的房价,让年轻人组建家庭障碍重重,水涨船高的房租亦让他们面临不断迁徙的窘境;比如社会分配不公,拥有资源、权力和资本的富人利用手中的资源赚取更多的财富,富人更富;比如阶层固化,大学毕业生“陆续由天之骄子向有光明、没前途的‘蚁族’进化”,社会底层出身的青年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越来越难……以及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导致的“城市病”日益严重,空巢者的日子更加难过。

原因与结果形成了相互帮衬、螺旋上升的渐进关系,蔚为奇观。

人越多,越独居

用国家卫计委的话来讲,“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

一方面是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不结婚和结了又离的人越来越多,这是空巢青年基数越来越大的肇因之一。

据专门针对中国独居人口研究机构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一人户”的规模为7442万,占总人数的16%,并且在2025年左右,将会突破1亿。

最近的调查则显示,20岁到39岁的年轻人“一人户”接近2000万户。30岁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选择独居。北京有五分之一的家庭仅一个人住,一人户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户里就有一个一人户。而在2015年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即指出,早在2010年,我国30岁以上未婚人口中就有43.2%是独居,这个比例在城市中为45.4%。

越是大城市,空巢的人数就越多。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让人孤独。

寰球同此凉热?

美国学者克里南伯格在其研究美国独居现象的专著《单身社会》中曾给出这样的数据:美国有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个群体在过去10年扩大了30%,其中独居女性是主体。这些人口占到美国户籍总数的28%。40岁仍从无婚史的美国人,占到了男性中的16%和女性中的12%,这意味着,他们都曾有很长的时间独自生活。

不只是美国人,在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有近45%的住户为独居者。日本也有约30%住户独自居住。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报告称,在以统计厅发布的人口住宅总调查资料及家庭人口推算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后,2015年韩国独居人口数量为506.1万,是1985年(66.1万人)的7.7倍,30年间独居人口激增近8倍。

寰球同此凉热,独居、空巢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十分类似,而经济增速居前,比如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是独居人口比例增长最快的地方。

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则是一个人的狂欢。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修理机器,一个人代替搬家公司,独自旅行,懒得跟人说话,遇到棘手的事情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手机就是最近的家人。

“看电视剧到天亮也没人管,白天睡一天也没人找”,没有家的归属感……

“每天公司巢穴两点一线,下班了就跟着人流回家;下雨了,别人等伞来,咱等雨停。”

“开心就哈哈大笑,不开心想哭就哭,就算又哭又笑也没人看到会认为我精神病。”

好处则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是非缠身,没有杂事叨扰,可以安静地读书写字,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慢慢积淀……”

在一个所谓的国际孤独分级表里,将“一个人”的孤独分成了十个等级:

第一级 一个人去超市第二级 一个人去餐馆第三级 一个人去咖啡馆第四级 一个人去电影院第五级 一个人去吃火锅第六级 一个人去唱K T V第七级 一个人去看海第八级 一个人去游乐园第九级 一个人搬家第十级 一个人去做手术

对照一下,对于“空巢”青年来说,这些根本不是笑话,而是真实的存在。

英国《卫报》报道,研究表明,长期的孤独有害健康:孤独会提高精神压力水平,使血压上升,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痴呆,并且它也会致死。芝加哥神经系统学家约翰·卡西奥波在研究了数十年社会隔离问题后总结了这些健康危害因素所造成的后果:空气危害会使人早逝的几率增加5%,然而过度的孤独则会使人早逝的几率增加近45%。

好在社会的运转模式不是孤独的存在,精明的商人早就注意到了单身独居的市场机会。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中,已经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专门针对独居青年的单身公寓,以YOU+、自如寓为代表的青年公寓,正在全国复制扩张中,“全国已有近万名年轻人投身到21世纪的群居生活中。”身居其中的青年,会有更多的机会面对群体的共享和社交环境,有助于打破空巢的孤独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附记:空巢者说(摘自网络)

小郝1664(安徽阜阳):

说实话,为了生活和生存,幸福感已渐渐消失。双城记,三城记,双国记已不是一家两家。组织的力量已不复存在。归属感已不复存在。主人翁的感觉已不复存在。漂泊。

ljgc0322(搜狐网友):

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看海其实很开心,可以做很多有人在做不了的事情,例如在石头上、在沙滩上乱写乱画。试过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三四个小时,眼睛只是看着远处的海,幻想着自己哪一天一个人开着船出海……

浙江飞扬 (浙江金华):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付出代价!都是太不满足要求太多!有舍才有得!以牺牲家庭和谐幸福为代价换来城市的虚荣繁华我觉得不值得!

搜狐网友(浙江温州):

人生总要取舍,我宁愿选择一个小城镇安详简单的一起过日子,也不要为了工作四处奔波,让另一半独守空房,双方情感空虚。

西西里人(新浪网友):

周遭喧嚣也好冷清也罢,人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有这样一种深入灵魂的孤独让我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特别,倾听内心的诉求,追寻独立的自由,不会随波逐流。有梦想,要自由,无关他人。

猜你喜欢
人户大城市空巢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一人户家庭破亿,意味着什么
“籍贯”中的“籍”古代指什么
看人户与放人户
“一人户”家庭成主流冲击韩国
大城市里的小象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