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段利明
2016年9月7日清晨,黔江区水市乡。
一个山头上,一棵高约14米、冠幅达10多平方米的皂角树巍然挺立。
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红军树”。
“红军树”下,村民杨爱华正双手插腰,眺望远方。
远方,雾气腾起,汇成一片涌动的云海。
清风抚过脸颊,云海翻滚幻化,杨爱华的思绪也随之潮涌。
征途
1934年5月6日,一支穿着粗布军服的队伍,踏着月光浩浩荡荡向水市乡行进。
他们就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
对这支队伍,不少百姓起初并不了解,再加上反动派造谣蛊惑,以至于心生恐惧。
为消除百姓恐惧,红军进入水市乡大力宣传:“行军路过此地,来给乡亲们除暴安良。”
随后,红军部队分散借宿到老乡家中。
而统率红三军的贺龙,就借宿到了杨爱华的外曾祖父石琢之家中。
很快,当地乡亲就发现:这支头顶红五星的队伍,真的和别的兵不一样。
2002年12月底,水市乡。
沿着当年红军进村的小道,杨爱华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步一挪地往家里走。
这次回家,杨爱华决定结束打工生涯,回乡开辟全新的人生。
然而,当从打工地上海辗转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之后,踏上家乡土地的杨爱华却感到一阵揪心。
“这里还是这么穷,我能行吗?”那一刻,偏僻农村与繁华都市的巨大反差,差点让杨爱华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
想到这,凉风灌进杨爱华的身体,让他打了个寒颤。
“已经决定了的事,还没干起来就打退堂鼓,不像话!”杨爱华暗骂自己一声,咬了咬牙,迈开步子往家里大步走去。
经过反复琢磨,杨爱华决定种植烤烟。“从最小的项目干起,积小胜为大胜。”杨爱华说。
后来,杨爱华的烤烟种植成功,旋即扩大种植面积。
可很快,杨爱华就碰到两大问题:其一,扩大种植规模需要申请;其二,光凭他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大规模土地流转。
“何不找乡政府帮忙?”有人支招。
杨爱华决定一试。
乡党委、政府果断出手相助。2004年,杨爱华的烤烟种植规模达到208亩,还为乡亲们提供了四五十个就业机会。
就这样,杨爱华也开始了一场“长征”——一场通过奋斗改变自己和乡亲命运的人生“长征”。
希望
1934年5月6日晚,水市乡的一座地主庄园里,火把热烈跳动,映照着一张张喜悦的面庞。
红军赶走了地主恶霸,让贫困乡亲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80年后,杨爱华也怀抱着同样的希望。
2013年5月的一天,一个男人脚步匆匆,风风火火地踏进杨爱华家。
“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大有优势!”时任乡党委组织委员王开林(现任乡人大主席)屁股还没沾到板凳,嘴里就冒出这句话。
杨爱华并未立刻接话,而是拎起水壶,给王开林倒了杯水。
王开林抬头看了眼杨爱华紧锁的眉宇,嘴角浮现出笑意。
“别担心,乡里面的扶持政策已经出台。”王开林说。
一个月后,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
烈日当空,将地面烤得滚烫。
一群人手拿画册,正在空地上发传单:“我们水市乡山高林密,凉快得很!”
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滚落,浸湿了他们的衣襟。
乡村旅游项目启动初期,在区扶贫办的帮助下,水市乡党委、政府策划了无数次定向营销活动。
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就这样慢慢起步,而后开始加速快跑。
有乡党委、政府帮助,杨爱华欣然加入,并很快从中获益。
如今,水市乡通过立体营销和硬件配套,已经让100多户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酣战
1934年,水市乡山头上的皂角树,还没有现在粗壮。
当年5月7日,这棵皂角树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这天清晨,皂角树下军旗招展,将士云集。
红三军指挥员贺龙站在树下,为全军做战前动员。
随后,红三军全体官兵怀抱着必胜的信念,挥师开拔。
随着水市乡乡村旅游的兴起,来当地游玩的客人也逐年增多。
2014年初的一天,杨爱华坐在农家乐柜台后,琢磨着这样一个问题:若没有多元化娱乐项目,始终留不住游客。
经过一番走访调查,一个想法在杨爱华的脑海中成型——建设牡丹基地和采摘体验园,丰富农家乐配套项目。
2014年中旬的一天,乡政府办公室。
时任乡长喻刚(现任乡党委书记)正在研究水市乡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办公室电话铃声响起。
“我想搞农家乐配套项目,但是又……”电话那头,杨爱华欲言又止。
喻刚听懂了杨爱华的心声,接过话茬:“我们正在打造乡村旅游,需要什么支持?”
很快,杨爱华获得了项目资金和土地流转支持,2014年下旬,百亩花卉园、采摘园建成。
如今,“两园”每年能吸引上万名游客参观,还为数十户村民提供了固定收入。
拓展
离开水市乡之后,贺龙和红三军指战员转战各地,和其他红军部队一起,缔造了长征的奇迹。
在通往梦想又布满荆棘的长征路上,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最终,他们和千千万万战友一起,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梦想。
而在他们的继承者脚下,红军的梦想,仍旧在新长征路上继续拓展。
2016年9月7日。
阳光钻出云层,穿过“红军树”茂盛的枝叶,打在杨爱华脸上。
杨爱华逐渐从回忆里回到现实,放眼望去。
云海逐渐飘散,故乡的轮廓逐渐明朗。
电商体验馆映入视线。
这个电商体验馆,是乡政府通过政策配套,发展乡村电商产业的重要平台。
今天,杨爱华就要通过这里,将一批农产品送到全国各地。
想到这,杨爱华迈开脚步,迅速下山。
可杨爱华并没有径直回到仓库,而是绕了个弯,去了贫困户梁华均家里。
“你多晒点土豆片,我帮你挂到网上卖。”杨爱华刚进门,便下了1000公斤的收购订单。
“真能卖出去?”
“城里人现在喜欢原生态食品。”
就在这时,杨爱华将手伸进裤兜,掏出了钱。
“货还没卖出去,就给钱了?”梁华均有些不解。
“我们电商平台每笔只赚一块钱,价格优势明显,所以销路不错。”
杨爱华指着订单合同,笑了笑。
【后记】
这次采访,实际上沿着两条长征路展开。
一条长征路,是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强敌的重重包围下、在艰难战斗和生存环境中踩出的一条革命之路和胜利之路。
另一条长征路,是80年后的今天,当地党员干部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为念,向千百年来盘踞渝东南的贫困发起挑战的致富之路和逐梦之路。
这两条长征路,相距半个多世纪,一条充满了血火硝烟,铭记生死铸就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缔造的不朽丰碑;另一条在和平时期迅猛延展,虽没有死亡和强敌的挑战,却同样布满荆棘和困难,也同样燃烧着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激励着继承者们一步步向着梦想,奋勇向前。
这两条路实际上都源自同一个出发点,也去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让国家富庶强盛,让百姓生活殷实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