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一、注重诵读训练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诵读。朗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做到水到渠成。朗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要反复读: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过程中逐步提高朗读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在教学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进一步梳理诗歌,背诵也就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二、讲解诗词意境
理解诗词,包括解释和梳理词义句意,但理解诗词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美。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诗歌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1.风景再造品诗境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描述,动用已有经验积累,启用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如在教学写景抒情类诗歌时,教师可将其改成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情节性强的诗歌时,教师可将其改成小短剧。另外,教师还可将部分诗歌拍成微课,或制成网页,配上画面,辅以音乐。
教师还可用其他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有两名学生用舞蹈表达了自己对《关雎》的理解: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呜,一切是如此温馨祥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在微风中劳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出了他的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传来了几声水鸟的和鸣……这就是对于风景的再造,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使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2.抓住诗眼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可以是教师有意逮之,抓住它,就可能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亮点。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都能说出名句。这样师生共品名句,就能带动学生欣赏全诗。当然有些时候,学生的喜好并不一致。如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有的学生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的学生则喜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过这没关系,无论学生喜欢哪一句,教师都可以让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
三、努力做到“授之以渔”
1.授予学生品诗之法
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四步读诗法:一读诗韵,主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二感诗意,要求学生利用注解或工具书,疏通文义,质疑问难;三品诗境,要求学生总体把握作者创造的意境,以及诗中表达的情怀;四仿诗言,要求学生模仿诗句。
2.引导学生仿写
品鉴诗词的目的不在写作,但偶尔指导学生却是非常有益的。仿写就犹如飞机的滑翔,它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翱翔的前奏和必经过程,既然是有用的,那么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如李清照的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可作为学生仿写的材料。
近年来,在语文中考试卷中,仿写成了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其例句往往诗意浓郁,这也表明了仿写练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汤华泉.谈古代诗词的阅读与欣赏[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唐佩兰.多渠道探寻古诗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黄强.试论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
[4]王立峰,霍景素.管窥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职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