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2016-10-26 07:25王新华
中华书画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红三军黔东红二

□ 王新华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 王新华

木黄水府宫

萧克题“会师纪念馆”匾额

黔东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古镇,是一块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的神圣土地。而位于木黄镇街上古色古香的水府宫里,红军长征时留下来的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图片,都清晰地记载了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那段光辉的历史。

一、红军长征史上的首次胜利会师——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

黔东印江木黄水府宫,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l8l6)。坐东南向西北,系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占地面积882平方米,现存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前后天井、正殿、后殿等建筑,系砖、木、石结构古建筑。封火墙通高十米。牌楼式大门为三重檐四柱三层砖石结构。大门三层楷体竖书“水府宫”,短檐小青瓦顶饰扇状兵械葫芦宝顶。双檐式石库门。戏楼一进为戏楼倒座,石砌底台基,鼓形石柱础,落地柱6根,其结构为抬梁结构,戏楼两侧为单坡式青瓦顶耳房。戏楼南北翼角高翘,饰云雷纹,周饰卷枝叶纹。檐下为斗拱式封檐屋顶饰葫芦宝顶,琉璃瓦履面。前檐两个雕狮,望柱为抱厦,卷棚为正方形藻井重叠呈莲花状。正面横枋浮雕“空城计”等五幅历史故事图案,两端饰浮雕龙头。楼底及天井地面皆是扁小的鹅卵石墁铺。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青瓦顶,明间梁架上用驼峰,花草造型穿插枋。面壁现已改为木板,大梁题记原为太极八卦图及修建年代,现仅存太极图。

1934年5月,夏曦、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由洪湖地区转战千里,5月14日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挺进黔东。6月1日,红三军攻占沿河县城,接着先后占领了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酉阳、秀山六县毗连地区,收编了活跃在黔东各地的大部分“神兵”,组建了黔东纵队,后改编为黔东独立师。6月19日,中共湘鄂西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黔东特区,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收编神兵为红三军黔东纵队,冉少波(印江人氏、黄埔军校毕业)为师长,熊仲卿为政委。7月21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建立了贵州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印江也先后建立四个区革命委员会和二十多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奉命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历时3个月,经湘南、湘桂边、入黔东南长途转战,在经历数次艰苦卓绝战斗,挫败十几倍于我的湘桂黔敌军围追堵截后,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三军主力在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水府宫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两军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决策。10月26日,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隆重召开两军会师庆祝大会,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接着,两军团挺进湘西,创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77年7月,中共印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木黄镇水府宫建立会师纪念馆。纪念馆内正厅主要是实物展,有“中共中央致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及中央军区电”“中央及军委关于战略问题给二、六军团的指示”等复制件,红军写的标语原件、红军部分武器和用具、赔偿群众的物件和购物付给的纸币等,以及红军使用的土枪、铁刀、水壶、马灯、标语等共40余件实物。

在内立两道屏风与后厅形成的三个自然展室主要是图片展,分“黔东特区的建立”“木黄会师”“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三个主题布陈,展出红军在印江的革命活动及木黄会师的珍贵图片、照片、图表、文字资料等200多件(幅)。在这些众多的展品当中,红军在木黄活动期间保留下来的书法文字是很值得研究的。

作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的水府宫,在大门外即能看到萧克题写的“会师纪念馆”石刻匾牌,进殿后南面墙上彩绘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北面墙彩绘了“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路线图”。正厅前沿正中竖一块两米多高的军旗形石碑,碑行书阴刻原红六军团团长萧克于1982年8月在北京题写的“木黄会师”诗一首:“二、六军团,历尽艰险。木黄会师,三军欢唱。八千健儿,挥戈东向。沅澧波涌,狂飙燎原。赤区重建,湘鄂川黔。抚今追昔,怀梵净山。”生动地记述了八十年前在木黄发生的那段光辉历史。

二、红军在印江留下的手写标语和文字资料

1934年,红军在黔东特区活动的地方分布着大量的标语。印江境内的刀坝、兰克、庙坪、木黄、沙子坡、红花园、韩家、凉水、官塘、喻家岩、毛坝、滚溪坪等地至今还保存了部分红军标语。下面重点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标语和文字。

1.红三军在沙子坡万寿宫贴的标语

1934年6月,红三军进驻沙子坡时在万寿宫墙上贴上了很多宣传标语,如“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打倒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不拉夫,白军才拉夫”等等,文字清晰好认,语言直白易懂。

2.标语:打倒帝国主义

1934年,红六军团进入木黄后,为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在木黄民主大队张先福家墙上写下内容为“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此标语字体为魏碑,其引人注目的是字大如斗,笔力雄健,且“主”字顶上一点画了一个头戴钢盔代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头像来代替。这样的标语没有深厚的楷书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写不出来的。

3.红三军九师政治部在花园公社写的标语

红三军九师政治部在花园公社写下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工农专政”“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标语,其中写在何瑞开家木板墙上的“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保护神兵家属,反对川军拉夫送粮”的标语,是1975年贺龙女儿贺捷生到印江征集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木黄街上红六军团写的“白军士兵暴动起来……”的木板标语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到达木黄时在街道木墙上刷写标语:“白军士兵暴动起来,加入红军抗日先遣队去。白军士兵要使家里老母妻子有饭吃,只有实行土地革命。白军士兵要向官长算清欠饷,回家打土豪分田地。”最后落款:“红军□□□”。该标语由宽窄不同的八块木板组成,背面由三条横木加固。标语木墙已取下,呈四方形,墨笔书写共三段,每段三行,共九行,加上落款共十行。标语形式活跃,笔墨放松,颇有趣味。

木黄会师纪念馆展厅图片一组

红六军团在木黄民主大队张先福家墙上写的标语“打倒帝国主义”

1934年红三军政治部印发的《乡苏维埃》小书第三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务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

黔东独立师政治部标语:庆祝六军团与二军团会合

5.《中国工农红军青年团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此草案为1934年红三军政治部翻印。1955年印江三区韩家乡王昭均捐。此资料为王昭均参加红三军军部干部训练班领到的读本。资料共1册(5页),线装本,高14.2厘米,宽9厘米,为米黄色蜡光纸油印小册子,第一、第二页书眉部分残,末页左下角残,首、末页及书眉多蛀洞、订线残。封面印有:太阳升起于井冈山图案,右边有一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部”字,右边为“一九三四年六月三日翻印”,中间为书名。字体虽为楷书,但有北魏《元桢墓志铭》的韵味,起笔和收笔都很细致。

6.《乡苏维埃》宣传手册

《乡苏维埃》宣传手册为1934年7月8日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委员会编印,原为梅文魁1934年任乡苏维埃政府自卫队长时保存,1955年印江韩家乡大田沟梅文魁捐。共一册(8页),高16厘米,宽9.7厘米,为油印红色小册子,最后一页有四破洞,一破洞残四字。封面印书名、目录,有“苏维埃小书第三本”“军委会印”等字。内容共分七章:一、苏维埃是什么?二、苏维埃的公民;三、苏维埃的系统;四、乡苏维埃的组织;五、乡苏维埃的工作;六、反对保甲制度;七、反对改组派的阴谋。末页有“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处印”。其封面无论大字小字皆统一为楷体,风格类似北魏《元珽妻穆玉容墓志铭》,既工整清秀,又碑味十足。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务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

1934年6月17日,红三军在沙子坡万寿宫召开群众大会,贺龙军长和神兵代表冉少波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向神兵的群众发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务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落款为“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夏曦贺龙关向应卢冬生同启,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六日”。材料为米黄色蜡光纸油印,竖行楷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神兵失败的原因分析,指出神兵运动的缺点和不足;二是欢迎神兵参加红军,共同建立苏维埃政府;三是指出神兵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斗争方向。全文一千余字,大小相间、井然有序、章法讲究、布局合理。

8.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印发《贫农团》

《贫农团》为1934年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印。1955年,印江风岩乡王焕林捐。该资料为1934年王焕林以贫农代表参加第一次苏维埃大会时发,后藏在岩缝里保存下来。资料共2页,高16.2厘米,宽9.2厘米,为红色蜡光纸小册子,钢板刻写油印,线装订双合页。书名“贫农团”,内容分七部分:一、什么是贫农?二、什么是贫农团?三、贫农团怎样组织?四、我们为什么要组织贫农团?五、贫农团怎样进行工作?六、贫农团与乡苏维埃关系?七、贫农团与雇农工会。落款“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处发”。其“农民团”三个字用笔加粗使之有碑味,内容则为铁笔刻画,虽是单线,也不失碑味。

9.红三军九师政治部在滚溪坪书写的标语

1934年6月,红三军九师曾驻扎于刀坝缚核桃坪一带,在滚溪坪张宗英家房屋厢房竹蔑篱笆墙上写下“红军不拉夫、不筹饷,不要农民办招待”的标语,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第九师政治部制”。标语高1.08米,宽1米,白底黑字。正文三行,落款两行。所书笔墨匀称,字势平稳,不激不厉,字字清晰。

10.王昭均手抄《红军歌曲》

手抄《红军歌曲》为1934年王昭均在红三军军部干部训练班学习时抄写,为当时在红军中流行的革命歌曲。手抄本为棉质,墨笔字,以兰棉线订成小册,封面似涂生漆,坚硬而绵扎。歌曲有词无谱,共抄有十九首,包括《国际歌》《射击歌》《练兵歌》《工农歌》《卫兵歌》《广州歌》《农民歌》《十秀歌》《五洲歌》《三大纪律歌》《行军歌》《妇女歌》《十思念歌》《出花子》《士兵歌》《十杯酒》等。从其留下的墨迹看,王昭均是刚刚开始学习文化,其中还有很多错字、别字,代表了当时红军队伍很多战士的文化状况。

11.标语:庆祝六军团与二军团会合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后,黔东独立师在木黄周边农户墙上写下“庆祝六军团与二军团会合”的标语,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部”。文字从右到左横排,两字一列,字体为隶书大字,中锋用笔,规范严谨。

红二、六军团从1934年6月进入印江,到1934年10月会师后离开印江,虽然只有短短五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也为黔东、为印江、为木黄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文物。红军留下的书法文字都是红军战士用手直接在农民的墙壁上书写,既实用,又耐看,既是宣传革命意义的需要、联系发动群众的需要、开展革命斗争的需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红军队伍虽然多为目不识丁的农民,但其中也不乏能文善书的知识分子。只可惜这些标语和宣传资料都没留下书者姓名,现在看来,实为憾事。解放后,原红二、六军团的革命前辈萧克、王震、亚马、段苏权等都先后为木黄会师题词,充分肯定了木黄会师的重要意义。欣赏这些革命前辈的书法遗迹,既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

萧克 题木黄会师 纸本 1982年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彪炳中国革命战争史册的事件,是红军长征史上第一次会师,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出了杰出贡献;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成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不仅使木黄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重镇,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已成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为贵州省印江县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春晓

猜你喜欢
红三军黔东红二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飞将军”黄公略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红二、六军团转战渝东南
黔东地区反季节黄瓜大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黔东苗语文化词汇英译研究
黔东明珠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