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改名,或许我们就读不到这些书了

2016-10-26 12:04:16文/童
教育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洛丽塔菲茨杰拉德狄更斯

文/童 曈

如果不改名,或许我们就读不到这些书了

文/童 曈

大概从小学学习写作起,给作品取标题就成了许多人最大的噩梦之一。如果是命题作文那还好,反正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但是如果是话题作文或者随笔,想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占据了写作的近一半的时间。

好的标题的标准是什么?紧扣主题,精准概括,有新意,但有时华丽过后却发现简单朴素也能占据上风。这就像挑选一位好的爱人的标准一样,到最后不是跟着感觉走,就是众人协商的结果,哪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说得清楚。

而对那些为命名而烦恼的写作者来说,有一个稍稍叫人宽心的消息:那些伟大的作家也曾像我们一样饱受折磨。纵使名著也曾在修改中反复换过多个标题,比如,当提到《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的时候,你能知道这是在说《傲慢与偏见》吗?

曾用名

《西卵的特里马尔吉奥》

Trimalchio in West Egg

后改为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F.S.菲茨杰拉德著

出版于1925年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曾用名与小说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关联。特里马尔吉奥是罗马作家佩特洛尼乌斯(Petronius)的《萨蒂利孔》(Satyricon)中的人物。这本书被称作是欧洲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对文艺复兴运动和后世的英语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也深受它的影响。在出版商的抗议下,菲茨杰拉德在文中加了一句提及特里马尔吉奥的句子,可是对于读者来说,这个线索还是太过薄弱。最终,菲茨杰拉德同意将标题改为更直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曾用名

《信仰之家》

A House of the Faith

后改为

《故园风雨后》

Brideshead Revisited

伊夫林・沃著

出版于1945年

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伊夫林·沃希望能够写出20世纪最伟大的天主教小说,因此从最初的标题《信仰之家》中也能看出他的野心。后来,再经过好几稿的修改之后,天主教的元素慢慢退居二线,标题直译为《重返布赖兹赫德:查尔斯·莱德队长的神圣而又不堪的回忆》(Brideshead Revisited:the Sacred and Profane Memories of Captain Charles Ryder),后通常被翻译为《故园风雨后》。

最后这本书,它的作者绝不能被称为是大作家,说书本身是文学经典也不合适,但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本书。不过,如果出版时采用的书名是未经修改过的,它还会有后来那种魔力吗?希望没有吧。

曾用名

《内部的陌生人》

Strangers from Within

后改为

《蝇王》

Lord of the Flies

威廉・戈尔丁著

出版于1954年

当威廉·戈尔丁给出《内部的陌生人》这个标题的时候,出版商们产生了分歧。有些人认为这个标题实在太直接浅显了,而有些人觉得这个标题实在太荒谬。后来,一个编辑给出了《蝇王》的建议。“蝇王”是希伯来语中“Beelzebub”的翻译,用以指代恶魔。

曾用名

《第一印象》

First Impression

后改为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丁著

出版于1813年

虽然奥斯丁在1796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但她反复寻觅也没能找到愿意出版这部作品的出版商。当她在1811年出版了《理智与情感》后,花了两年对《第一印象》进行了巨大的改动,大概《傲慢与偏见》这个新标题就是为了呼应前一部小说和修改后的情节吧。

曾用名

《无人之过》

Nobody’s Fault

后改为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查尔斯・狄更斯著

出版于1857年

和《秘密花园》相反,狄更斯最终选择了用书中主人公“小杜丽”来命名这部作品。这本书可谓是一部社会评论小说,所有的角色都是受害者而非该被指责的施害者,因此他曾想用《无人之过》来作为这部小说的标题。可是后来,狄更斯意识到一个病态的社会实际上是所有人的过错的集合,没有人是真正的无辜的。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改掉《无人之过》的标题,将是非留给读者们自行判断。

曾用名

《海边的王国》

The Kingdom by the Sea

后改为

《洛丽塔》

Lolita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出版于1955年

纳博科夫深受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的影响,而小说《洛丽塔》的曾用名便是这首诗中有名的一句韵脚“海边的王国(the kingdom by the sea)”。最后选取的名字《洛丽塔》事实上也和这首诗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爱伦·坡的诗歌讲究音韵塑造的氛围,而《洛丽塔》的开篇便点名了“Lo Li Ta”这三个音节的音韵之美,在读者耳边萦绕不绝。此外,如果仔细研究便不难发现,这个故事和这首诗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曾用名

《阿蒂克斯》

Atticus后改为

《杀死一只知更鸟》T

o Kill a Mockingbird

哈珀・李著

出版于1960年

虽说阿蒂克斯是《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哈珀·李最后还是决定不要用一个角色的名字来命名整个小说。最终,《杀死一只知更鸟》这个新标题呼应了原文也更紧扣主题。文中曾提到,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过,因为知更鸟并不会加害于人,它们所做的只是为人歌唱,因此用它来作为这本宣扬平权、宽容和理解的小说的标题,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曾用名

《发生的事》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后改为

《人鼠之间》

Of Mice and Men

约翰・斯坦贝克著

出版于1937年

斯坦贝克对于这部作品最初的想法其实与狄更斯的《小杜丽》类似,即没有人真的能对书中发生了的事负责。所以,原标题《发生的事》更偏向于冷静的描述,克制的避免了对于因果的追究。后来,他受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诗歌《致小鼠》(“To a Mouse”)启发,为自己的作品选择了一个类似的标题。

曾用名

《最悲伤的故事》

The Saddest Story

后改为

《好兵》

The Good Soldier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著

出版于1915年

这本书出版于一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出版商们认为《最悲伤的故事》特别不利于鼓舞士气,于是建议福特换一个标题。福特开玩笑地说,要不就用《好兵》吧,没想到出版商觉得还不错也就当真了,书大卖。

曾用名

《明天是新的一天》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后改为

《飘》

Gone with the Wind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

出版于1936年

最初,米切尔想将小说的著名的结尾定为小说的标题,但是后来,她决定还是选用欧内斯特·道森(Ernest Dowson)的诗歌《辛娜拉》(I have forgot much,Cynara!Gone with the wind .)中的一句诗来作为标题。

曾用名

《罢工》The Strike

后改为

《阿特拉斯耸耸肩》

Atlas Shrugged

安・兰德著

出版于1957年

在选择了最初的标题《罢工》后,安·兰德其实并不满意。她觉得,这个标题对于小说的关键情节剧透的太多了,而且太过于直白。后来,她采用了她丈夫给她的建议,把标题改为了《阿特拉斯耸耸肩》。

曾用名

《最后一个欧洲人》

The Last Man in Europe

后改为

《1984》

1984

乔治・奥威尔著

出版于1949年

关于这本小说为什么最终命名为《1984》,文坛上早已众说纷纭。它的曾用名《最后一个欧洲人》更为直接,相比之下也就更容易理解。奥威尔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感到了深深的孤独,不仅因为他独自居住在人口不超过200人的休罗岛上(isle of Jura),也因为他小说中的人物温斯顿所处的孤立境地。

曾用名

《玛丽小姐》

Mistress Mary

后改为

《秘密花园》T

he Secret Garden

F.H.伯内特著

出版于1911年

伯内特夫人曾打算用书中主人公的称呼来当作这本书的标题,后来选择了这本书的主要地点来命名。书中有一个章节叫作“玛丽小姐非常倔强(Mary,Mary,Quite Contrary)”,这个标题来源于当时幼儿园里特别流行的童谣。

曾用名

《皆大欢喜》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后改为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列夫・托尔斯泰著

出版于1869年

最早的标题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一部同名戏剧《皆大欢喜》(梁实秋译版,朱生豪译为《终成眷属》)。后来,托尔斯泰希望能够在小说中增加1863年前的战争背景,比如一些对于克里米亚战争和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描写,因此《战争与和平》似乎与改动后的作品更为契合。

(来源:上海译文)

猜你喜欢
洛丽塔菲茨杰拉德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洛丽塔裙
优雅(2022年6期)2022-07-21 11:53:02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领导文萃(2020年16期)2020-08-28 11:25:11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兵器知识(2018年4期)2018-04-18 09:31: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长江学术(2015年1期)2015-02-27 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