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6-10-26 07:45李春平葛莹玉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李春平,葛莹玉

(1.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LI Chunping1,GE Yingyu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gy,Changzhou 213002;2.Business School,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

(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劳动技能素质

(d)人口素质



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春平1,葛莹玉2

(1.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地区人口素质提高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人口素质通常无法直接测量,因而很难定量分析人口素质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人口素质的内涵,建立地区人口素质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地区人口素质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型,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对地区人口素质的潜变量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文化素质通过促进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作用,投入性变量通过提高地区人口素质,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

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潜变量;偏最小二乘法

LI Chunping1,GE Yingyu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gy,Changzhou 213002;2.Business School,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

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依赖人口规模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人口素质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代替人口规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人口素质是复杂的综合概念,且人口素质的构成指标又或多或少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素质概念的复杂性以及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交互性,阻碍了人口素质相关定量研究的发展。本文从人口素质的经济属性出发,构建地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路径关系模型,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对人口素质潜变量进行定量测度,进一步推动人口素质的量化研究。

1 人口素质的概念

目前学界关于人口素质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人口素质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的、依附于人身上的稀缺资源[1],地区人口素质是由每个个体的素质有机组合而成。然而,在其具体外延上未有定论,虽有一些人口素质的衡量标准,但仍存在一些缺陷,更缺乏人口素质的区域和国际比较。目前主要有“三要素”和“二要素”论,也有学者增加了劳动技能素质形成“四要素”论。

从人口素质的测度指标体系来看,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指数有PQLI、HDI、ASHA 3种指数,但离人口素质的本质含义仍有距离。因此,我国学者在构建人口素质指数上进行了大量尝试,较有代表性的有人口素质综合指数、新生命素质指数等,也有学者基于指标体系的方法构建了人口素质的多层测度指标体系[2-4]。

从人口素质的测度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国内学者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人口素质进行直接评价,常见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5-7],也有学者采用结构方程方法来研究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8]。一系列研究表明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升明显[9],但存在地区差异[10-12],人口素质提升与经济发展有关[13-15],劳动力人口素质比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16]。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人口素质的内涵上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但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较大差异,统计评价也都采用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可变性使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影响对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有碍提高人口素质对策的研究。间接评价技术能消除直接评价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的缺点,从人口素质的本质来测度人口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具有更加明确的经济含义。

2 人口素质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根据现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定义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三部分构成(由于难以直接量化测度,这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有效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确定了人口素质测度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人口素质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 指标层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身体素质水平PQ1x1:平均预期寿命/年x2:婴儿死亡率/‰x3: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文化素质水平PQ2x4:文盲率/%x5:大专以上人口比例/%x6:人均受教育年限/年劳动技能素质水平PQ3x7:技术进步贡献率x8:每万人发明授权量/项x9:每万人专利授权量/项

1)衡量身体素质水平的指标。本文选取了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3个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2个指标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直接客观,方便对比,基本可以反映人口的健康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则能在宏观上反映地区劳动能力的拥有状态,是地区总的身体素质的体现。

2)衡量文化素质水平的指标。本文选取了文盲率、大专以上人口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3个指标。文盲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大专以上人口比例是体现社会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其人口的文化素质呈正比例关系,研究上常用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人口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3)衡量劳动技能素质水平的指标。本文选取了技术进步贡献率、专利授权量和发明授权量3个指标。技术进步贡献率是反映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专利授权量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科技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反映该地区科技活动活跃程度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力度,是反映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用人均GDP(y1)、可支配收入(y2)和财政税收收入(y3)表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z1)、人均R&D经费(z2)、人均教育支出(z3)、人均文化体育支出(z4)、人均医疗卫生支出(z5)表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外部因素,总抚养比(k)为反映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婴儿死亡率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为了消除量纲和单位的影响,本文对原始指标vi(包括xi,i=1,2,…,9;yi,i=1,2,3;zi,i=1,2,…,5;k)进行了0~1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

婴儿死亡率和文盲率2个指标是逆指标,采取逆向0~1标准化处理:

0~1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值取值范围均在0~1,且均为越大越好型指标。

3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模型构建

3.1模型1

如果不考虑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仅从地区人均投资、人均R&D经费等投入性指标来说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则可构建如下测量模型:

(1)

式中:z和y是外生性指标;δ和ε为测量误差;Λz是z指标与潜变量Z的系数;Λy是y指标与潜变量Y的系数。相应的结构模型如下:

Y=ΓZ+βk+ζ

(2)

式中:Γ和β为回归系数;ζ为随机误差项。

不包含人口素质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不包含人口素质的模型1

图中Z表示投入性变量,k为控制变量,Y表示经济发展结果变量。

3.2模型2

由于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地区经济、税收和收入等都有影响,且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三者不独立,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均能影响劳动技能素质,而投入性指标又会对人口素质的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构建如下测量模型:

(3)

式中:x1、x2、x3、z和y是外生性指标;δ、ε、ξ1、ξ2、ξ3为测量误差;Λz是z指标与潜变量Z的系数;Λy是y指标与潜变量Y的系数;Λ1、Λ2、Λ3为人口素质潜变量系数。相应的结构模型如下:

(4)

式中:γ、λ和β为回归系数;ζ为随机误差项。

包含人口素质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包含人口素质的模型2

则,地区人口素质水平为

式中:αi(i=1,2,3)为归一化的总效应。

3.3偏最小二乘法

偏最小二乘法是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相较于结构方程估计的极大似然法,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处理非正态数据、因子结构不确定模型等情况,且具有预测潜变量的功能。本文采用R软件①的plspm分析包②进行数据整理和实证分析。

4 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的拟合检验

本文从唯一维度检验、共同因子和平均方差提取率3个指标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检验标准见表2。

表2维度唯一性的检验判断标准

检验指标指标说明检验标准唯一维度检验unidimensionality检验潜变量的唯一性 1)在主成分分析下,第一个特征值大于1,其他均小于1,至少第一个特征值远远大于其他特征值; 2)Cronbach'sα的值大于0.7时; 3)Dillon-Goldstein'sρ的值大于0.7时。共同因子communality衡量外部模型中的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预测能力 communalityjk=cor2(xjk,yj)>0.5平均方差提取率AVE1)衡量外部模型的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预测能力2)潜变量的区别效度 1)AVE=1pj∑pjk=1cor2(xjk,yj)>0.5 2)AVE>cor(yi,yj) (i≠j)

唯一维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知,投入性变量、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经济发展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Dillon-Goldstein′sρ的值都大于0.8,而且第一特征值大于第二特征值较多。

综合来看,投入性变量、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经济发展的观测变量所反映的潜变量是唯一的。

表3维度唯一性的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Cronbach'sα系数唯一维度检验ρ值第一特征值第二特征值 投入性变量0.7610.8442.821.325 身体素质0.7570.8632.040.776 文化素质0.8510.9122.330.617 劳动技能素质0.9180.9492.580.278 经济发展0.8900.9322.470.436

共同因子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除了投入性变量共同因子检验接近0.5外,其余潜变量共同因子检验结果均大于0.5,AVE值与共同因子检验一致,因此,说明潜变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也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表4共同因子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共同因子检验AVE 投入性变量0.4460.446 身体素质0.6710.671 文化素质0.7450.745 劳动技能素质0.8600.860 经济发展0.8190.819

4.2路径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中投入性变量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而反映人口负担的控制变量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模型2中加入了人口素质的因素,投入性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显著,但影响程度从0.665下降为0.382,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负转正。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投入性变量对人口素质三方面潜变量的影响系数均显著,说明投入性变量通过人口素质影响经济发展的中介作用显著。此外,身体素质对劳动技能素质的影响不显著,而文化素质对劳动技能素质的影响显著。如表5所示。

表5模型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路径名称模型1模型2系数T检验值系数T检验值投入性变量 →经济发展0.665***5.630.382***4.33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0.284**-2.40.182**2.10身体素质 →经济发展--0.610***4.95文化素质 →经济发展---0.155-1.34劳动技能素质→经济发展--0.389***3.39投入性变量 →身体素质--0.556***3.60投入性变量 →文化素质--0.594***3.98投入性变量 →劳动技能素质--0.500***4.77身体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0.1080.621文化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0.409**2.27

注:***、**和*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的置信度水平下显著。

投入性变量、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见表6(去除了表5中不显著的路径)。模型1中投入性变量和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别为0.665和-0.284。而在模型2中,投入性变量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下降为0.382,但通过人口素质的间接效应变为0.562,总效应达0.944,说明投入性变量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均有直接作用,且身体素质的直接效应要大于劳动技能素质,说明当前的经济仍然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技术技能创新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劳动技能素质的间接效应显著,但相对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仍较低,说明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文化素质提高不能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但是会促进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文化素质通过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高的原因,首先在于文化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还不高,其次是经济发展对劳动技能的依赖相对较低。

表6路径关系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路径名称模型1模型2直接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投入性变量 →经济发展0.6650.3820.5620.944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0.2840.20400.204身体素质 →经济发展-0.54100.541文化素质 →经济发展-00.1760.176劳动技能素质→经济发展-0.32900.329投入性变量 →身体素质-0.55300.553投入性变量 →文化素质-0.62200.622投入性变量 →劳动技能素质-0.4680.3330.801身体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000文化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0.53500.535

4.3各地区人口素质水平测度及分布

根据上文的估计公式,可得2014年我国各地区人口素质的平均水平为0.399。由于各测量指标均在0~1取值,因此人口素质的测度结果也在0~1,结果见表7。其中,身体素质的平均水平高于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

表7人口素质的水平测度结果

潜变量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身体素质0.0430.9790.5390.200文化素质0.0001.0000.4240.164劳动技能素质0.0200.9310.1550.211人口素质0.0300.9680.3990.185

可见,劳动技能素质是当前相对薄弱的环节。

从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如图3)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入,身体素质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北京和上海的身体素质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文化素质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素质仍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各地区的劳动技能素质总体水平均较低,但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仍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的人口素质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素质水平相对最高,但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差异并不大。

(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劳动技能素质

(d)人口素质

图3各地区人口素质水平分布图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人口素质的经济属性,构建了人口素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实证检验了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通过构建潜变量估计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人口素质的总体水平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于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②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文化素质通过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③劳动技能素质由于总体水平偏低,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仍弱于身体素质;④在不考虑人口素质的模型中投入性变量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665,当加入人口素质后,投入性变量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下降为0.382,通过人口素质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562,总效应达0.944,可见投入性变量通过人口素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下降的经济转型时期,主要依赖身体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需要通过提高劳动技能素质水平来补充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因此本文建议:

首先,身体素质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贯彻执行“全面两孩”政策,提高人口出生水平,补充未来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医疗卫生和健康的投入,进一步增强出生人口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身体健康的劳动力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动力,也是劳动技能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

其次,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劳动技能素质也是当前我国人口素质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通过文化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通过实用的技能培训、技能学习、技能实践等方式,增强在校学生及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水平,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技能水平提高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注释:

①R Core Team (2016).R:A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https://www.R-project.org/.

②Gaston Sanchez,Laura Trinchera and Giorgio Russolillo (2015).plspm:Tools for 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 (PLS-PM).R package version 0.4.7.https://CRAN.R-project.org/package=plspm.

[1]李竞能.论现代化人口素质的基本内涵[J].中国人口科学,2000(1):56-58.

[2]张俊良,杨世箐.区域人口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劳动,2015(10):80-83.

[3]许燕,屈云龙.人口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1(1):45-54.

[4]何金定.扩展的人口素质指数:一种对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的改造[J].南方人口,1999(1):29-33.

[5]屈云龙,黄健元.基于模糊ISODATA方法的人口素质状况聚类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西北人口,2010(1):52-56.

[6]屈云龙,许燕.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口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6-61.

[7]肖周燕.AHP法在人口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人口,2007(1):7-10.

[8]刘德军,刘文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因果影响系数测算[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1):37-43.

[9]耿修林.1990—2008年我国人口素质变化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4-88.

[10]雅玲,卢金钟.人口素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6):137-141.

[11]贾向丹,宋伟.中国各地区人口素质差异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2):57-59.

[12]廖建辉,李钢.中国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61):42-53.

[13]王维国,杨晓华.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6(2):26-28.

[14]赵秋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J].管理世界,2000(1):121-130.

[15]许金声.中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J].人口研究,1991(4):10-16.

[16]李群.中国劳动人口素质红利与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家,2016(1):61-66.

责任编辑:唐海燕

Influence of Regional Population Qualit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

The improvement of population qualit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population quality cannot be measured directly.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population quality,an index system for measuring regional population quality was constructed.A path model was built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qualit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atent variables of regional population quality were then measured by using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cal quality and labor skill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quality exerted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promoting labor skill.By improving population quality,input variables could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quality;economic development;latent variable;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10.3969/j.issn.1671-0436.2016.04.013

2016- 05-20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ZHD006);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TJ013)

李春平(1982—),男,博士,讲师。

C924.24;F124

A

1671- 0436(2016)04- 0057- 07

猜你喜欢
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民国时期山西人口素质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