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

2016-10-26 07:14刘社欣廖立胜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问卷评价

刘社欣,廖立胜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本科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

刘社欣,廖立胜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以广东某高校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究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结果表明:该校就业指导课程理念先进、前沿,但规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强;存在课程需要全程化与碎片化、学生需要与师资不足、责任主体与责任划分之间矛盾;课程质量与教师水平和学生感兴趣程度相关。以此为鉴,高校应改善课程结构,适当增加课程难度、实用程度,提升教师质量和数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注重课程创新,明晰责任主体,才能将就业指导课程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实施现状;解决对策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一。自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开始,加之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就业竞争激烈。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749万人[1],本科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指导在此背景下产生,它是指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工作[2]。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和教高厅相继发文,要求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纳入公共课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并逐步发展、建设,最终过渡为必修课程。[3][4],因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高校中开始出现。

到目前为止,就业指导课程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在课程内涵上,就业指导不再限于指导学生就业,而是走向就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5][6]。在课程特点概括上,实施过程专业化,课程开设的全程化,不同年级内容的阶段化,课程重实践化等特点已获得学界公认[7][8][9]。在课程开设必要性上,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需要[6],还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成才、择业的需要。

在实践上,经过较长时间发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仍差强人意,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以广东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为研究对象,尝试剖析现有课程实施状况,探究课程质量相关因素,这对今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发展将有极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H大学三位教师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这三位任课教师、部分上过就业指导课的本科生以及未上过就业指导课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访谈提纲

对三位任课教师进行非结构化访谈,从教师角度了解该校就业指导课程发展历程、课程实施现状、困难与不足等问题;同时,随机选取了H大学八位不同年级、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访谈,以结构化访谈提纲从学生角度了解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宣传程度、学生选课意愿和动机。

2.自编问卷

(1)问卷编制及检验

采用自编问卷《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调查问卷》来探索课程质量相关因素。该问卷共有八个题项。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所在年级以及选择该课程原因。第二部分为对课程评价,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课程总体评价、课程实用程度、课程难度、教师能力和感兴趣程度,较全面地对课程进行评价。

问卷采用三点记分,其中正向记分题的选项1、2、3分别记1、2、3分,反向计分题的选项1、2、3分别记3、2、1。该问卷得分越高,说明课程实用性越强、难度越低、对教师水平越认可,越感兴趣、课程效果越好。

对问卷作信度检验,以克朗巴哈系数为信度指标,求得问卷六个题目内部一致程度的α系数为0.730,信度较好。

(2)抽样、施测与统计分析

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来选取课程评价对象。随机选取了三个教学班,再在三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部分上课的学生派发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一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1份,问卷有效率为91%。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处理。

三、H大学本科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一)课程概况

第一,课程类型目前,H大学有两门就业指导课程,分别为《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下称“生涯课”)、《创业学》(下称“创业课”),前者为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后者为创业课程。两门课程均为通识教育选修课,本科生可依据学分要求及自身需求自由选择。

第二,任课教师授课教师是由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辅导员组成。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且有较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教师授课时间长短不一,大部分在两年以上。

第三,课程规模两门课程发展不均衡,生涯课较早开设,发展相对成熟且规模较大。创业课刚起步,规模相对较小,两类课程开设规模如表1所示。

表1 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规模

(二)对课程实施现状评价

1.课程知晓程度

在访谈中,任课教师透露,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舍近求远,寻求网络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却没关注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服务及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工作和课程开展缺乏有效宣传和推广。

尽管在访谈学生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知晓学校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理解有所不同。一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涉及求职技巧、礼仪培训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有帮助。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性偏强,而就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活动,课程学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2.选择课程意愿和动因

在随机访谈中,大多数学生不愿选修该课程,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身原因,学生对就业指导不感兴趣,会选择更喜欢的课程;二是选课制度不合理,通选课学分多少及学科类别均有限制,学生通常在一、二年级修完学分,修满后基本不上通选课,而对课程有较大需求的是三、四年级;三是课程本身原因,有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大、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在选课动机上,由图1数据可知,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课程的原因是认为课程“对未来就业有帮助”,说明学生对课程实用性抱有较大期望,希望课程学习能帮助未来就业。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修该课是由于“对这门课感兴趣”,表明部分学生不是盲目选择;但数据也显示,有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选课原因是“课程的上课时间与自己的可上课时间匹配”“为了满足通选课学分需求”,这显然是为了修满学分而上课,尚未明晰就业指导课程意义。

图1 学生选择就业指导课程原因

3.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回收的问卷,从课程评价、实用程度、感兴趣程度、课程难度和课程评价这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评价问卷得分

(1)不同课程类型评价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两门课实用程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5.027)=64.097,p<0.05上,生涯课实用程度(M=2.58,SD=0.498)要明显优于创业课(M=2.00,SD=0.550);学生对生涯课(M=2.53,SD=0.538)和创业课(M=2.38,SD=0.493)感兴趣程度无显著差异,t(1.273)=89,p>0.05。两门课程难度存在显著差异t(2.71)=82.107,p<0.05,创业课难度(M=2.26,SD=0.493)要大于生涯课(M=2.56,SD=0.493)(此题为反向计分)。

表3 各评价维度独立样本t检验

(2)课程质量偏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课程评价得分与感兴趣程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低度正相关,r=0.367,p<0.05;课程评价得分与任课教师评价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低度正相关,r=0.377,p<0.05。这说明,学生对课程越感兴趣,对就业指导课程评价越高,同时任课教师水平越高,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越好。

实用程度与课程评价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r=0.281,p<0.05;课程难度与课程评价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r=-0.168,p=0.05。

表4 课程质量四个维度偏相关分析

(3)任课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影响

在教师评价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教师1(M=2.97,SD=0.169)与教师2(M=2.73,SD=0.456)、教师3(M=2.47,SD=0.507)的评价得分均存在差异,F(2,88)=13.788,p<0.05。这表明,学生对不同教师课程质量评价不同。

进一步作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教师1的评价得分与所有教师评价得分之间差异显著,t(8.450)=34,p<0.05。教师1评价得分(M=2.97,SD=0.169)显著高于所有教师评价平均得分(M=2.73,SD=0.449)。这一结果与实际听课情况相符合。

在课程评价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师课程评价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性,F(2,88)=12.516,p<0.01;教师1与教师2、教师3之间课程评价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教师2和教师3课程评价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教师1所上课程评价得分最高(M=2.77,SD=0.426),教师2(M=2.23,SD=0.612)和教师3(M=2.26,SD=0.448)所上课程在评价得分上没有太大差异。

进一步作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教师1课程评价得分与所有教师课程评价总得分均值之间差异非常显著,t(4.463)=34,p<0.01;这说明,教师1所上课程评价(M=2.77,SD=0.426)显著高于所有教师课程评价平均得分(M=2.45,SD=0.543)。

表5 不同教师评价及其课程评价

(4)任课教师与感兴趣程度和实用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学生对教师1、教师2、教师3所授课程感兴趣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88)=3.87,p<0.05,但学生对教师2和教师3课程感兴趣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教师1、教师2和教师3所授课程实用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88)=4.086,p<0.05。

综上所述,教师1任课水平较高,其就业指导课程质量也较高,得到学生认可,学生对其所上课程更感兴趣,也认为其课程使用程度较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与课程质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

四 讨论与建议

(一)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1.前沿性突出

创业作为解决就业一个途径,已经凸显出其极大价值和生命力,单独开设创业学院和创业课程,必将是就业指导教育发展趋势[5]。目前在广东,能将创业教育单独设课的高校寥寥无几,H大学创业课程可以说走在前列。

2.规范性不足

尽管国家已出台诸多政策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但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至今仍然是通识教育选修课,加上课程容量有限,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目前仍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

3.针对性不强

就业指导课程理念在于“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10],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必然有着不同的就业困惑。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以通选课形式开设,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都接受相同课程内容,进行相同的就业辅导,课程只能为学生解决共性问题,而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实践性不够

就业指导课程如果仅进行理论性说教,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还会使这门课程流于形式,无法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其就业[3]。可见,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远远强于理论性的课程。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少数部分教师会安排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等实践,但比例较小。

(二)存在问题

1.全程化需要与碎片化课程之间矛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点是教育过程长效性和对象的全面性[7][8],就业指导课程应做到大一到大四的连续性,并针对不同年级特有的困惑,安排不同内容,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形成学科体系。学校通选修课、学院的就业辅导、专业见习实习、就业专题讲座等板块活动内容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内容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职业规划和求职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需要与课程内容及设置的碎片化矛盾突出。

2.学生需要与师资不足之间矛盾

就业指导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或多或少存在对自身前途职业迷茫、对社会要求不了解以及对岗位工作不清晰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引导。

而全程化、体系化就业指导课程需要两个“数量”的支撑,一是课时数量,二是教师数量。在课时上,H大学本科生课程繁多、课时紧张,制约了全程化、连续化的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必修课中。在教师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具备专业技能但人数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全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工作。而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虽人数众多,但其工作量大,就业指导只是学生工作中一部分,且教师不一定具备专业技能,难以高质量完成就业指导课程工作。就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规模来看,课程只能满足极少数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学生需要和师资不足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3.责任主体与责任划分之间矛盾

在访谈中,有教师认为就业指导工作责任主体应当是各院系而非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就业率与院系教学质量、学生工作挂钩,最直接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是院系工作人员,就业指导中心地位和作用被弱化。

实际上,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责是统筹开展全校统招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包括: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开展个性化咨询[11]。但H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及个性化辅导功能不明显。责任主体不明晰导致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性被弱化,职能专业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解决对策

1.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创业教育

H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国家政策和生源上都有着得天独厚优势,学生创业意识较强,创业氛围浓厚,成果显著。2011年,学校前瞻性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发展迅猛。创业课程依托创业教育学院开设,是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特点,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开办“创业班”,面向全校招生,试点性培养创业型人才。

因而,H大学应当立足于自身优势,在就业指导中应突出创业教育,开设更多类型创业课程和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

2.提升现有课程水平,引进就业指导人才

要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改善现有课程结构。根据上述讨论及分析,应当加强下列几项建设。第一,要适当增加课程难度。当前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难度中等偏低,应该适当提高课程难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混学分”现象出现;第二,要加强课程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上,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如岗位分析、行业咨询、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就业技能。在课程类型上,要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或环节,不只是教会学生纸上谈兵,更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学有所用;第三,要提升任课教师质量。教师水平是课程质量最相关因素,学校应做好现有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引进专业型人才,充实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队伍,才能切实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才能解决“僧多粥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3.建立学科体系,满足课程全程化需要

要尽快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学科体系。首先,应当丰富课程内容。H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仅有两门,内容也相对理论和空泛;其次,注重现有课程普适性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个性和针对性,在就业指导中穿插切合学生年级和专业特点、符合当今行业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现就业指导课程科学性。

全程化课程内容体系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大一主要是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教育,是毕业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如《认识自我》《社交礼仪》;大二主要是基本就业能力培养和准备,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延续,如《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三和大四是就业实践教育,这是就业教育过程中心环节,是学生择业前素质和能力的集训阶段,如《求职技巧》《毕业就业形势》,应涵盖自我发展、就业形势、职业规划、就职就业等各个方面[12][15]。

4.注重课程创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应当改革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模式,注重课程创新,采用慕课、网络课程、精品视频课程等网络化方式,将就业指导课程推广为必修课程,使H大学所有本科生都能接受就业指导教育。

目前,H大学在解决课程师资不足和学生课时紧张问题上,已有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方案,如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平台、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视频课等,都是在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学生不仅能在平台上获取视频课程资源、PPT,而且系统还配备了相应习题和测试,并设有互动留言区等,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

网络化课程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实现学习监控功能。并且1对N的网络授课,既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还可以解决任课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就业指导需求。

5.明晰责任主体,避免责任推卸现象

要明确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各院系为辅,两者密切合作的工作思路。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的服务机构,要增强其主体地位。扮演的角色应当从狭义的“就业信息传递”转向广义的概念,承担主要责任,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优质资源的同时,为全校学生提供科学、合理、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及服务。

各院系则要做好两种角色:对外做好辅助角色,积极配合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联合开展就业辅导活动、专题讲座,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职能等;对内做好主体角色,结合自身专业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做职业探索,安排学生专业见习、实践等。

[1] 中国教育在线.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05/t20141205_1209695.shtml.

[2] 崔智涛.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 范云霞.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S1).

[4] 王永珍.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35).

[5] 陈德明,祁金利.大课程观视野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构[J].前沿,2010(5).

[6] 郭忠孝,张永明,田爱民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7] 肖池平,张小青.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8] 陆平.《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4(1).

[9] 徐幼文.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比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1).

[10] 蔺建英.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综述[J].学园,2015(1).

[11] 华南理工大学就业在线.就业指导中心简介[EB/OL] http://jyzx.6ihnep7.cas.scut.edu.cn/jyzx/.

[12] 张焱.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3] 谭蔚沁,罗雪红.对高校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旅游研究,2007(1).

[14] 张虎,田茂峰.信度分析在调查问卷设计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7(21).

[15] 宋奎.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4(10).

(责任编辑:赵峰)

The Status-Quo and Strategic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areer Guidance Course in the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H University

LIU She-xin,LIAO Li-sheng

(The School of Marxism;Institue of Higher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situation in career guidance today, take a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us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find out about career guidance course on the current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university has advanced, cutting-edge concept of career guidance courses,but the normativ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s not enough, having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needs and fragmentation, students’ needs and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ourse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interest. As a result,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course structure, introduce more talent,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the career guidance, focuse 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clear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so that the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could play a greater role.

career guidance;course quality;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solutions

2016-07-15 作者简介:刘社欣,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廖立胜,男,汉族,广东潮州人。教育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就业指导。

G647

A

1009-9743(2016)03-0111-07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2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问卷评价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问卷网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问卷大调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问卷你做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