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与“中国制造2025”的相互影响

2016-10-26 09:13陈耀凯帅江涛马赛华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实体制造业

陈耀凯,帅江涛,马赛华

(1.云南岭东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云南楚雄675000;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实体经济与“中国制造2025”的相互影响

陈耀凯1,帅江涛2,马赛华1

(1.云南岭东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云南楚雄675000;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将对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和“中国制造2025”从框架现状、突破重点以及行动方案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以此思考中国实体经济与制造2025如何相互促进。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实体经济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发展尤为重要。从1949到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先后解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两个难题,中国已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并且与世界主要制造业强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必须牢牢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创造强国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公布了研究成果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2],其目的是借助德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引领制造技术的新一轮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两年后,即2015年5月,中国发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主要目标与目的是打造中国品牌,形成中国创造,推出中国质量,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3]。

1 框架与现状

1.1当前困境

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其是增强综合国力、创造社会财富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其核心即制造业的积极意义,各国再一次对“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达成共识。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19.8%,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就质量和发展环境而言,我国实体经济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1)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因缺乏核心科技。衡量制造强国的标准当然首先要看其工业品的制造品质和附加价值。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技术含量、核心科技,使我国的工业品质量始终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产品的附加值也达不到工业强国的水平。同样一件产品,我国和发达国家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相同,但由于从原材料、零部件到产成品所蕴含的质量有明显差异,其附加值就会有明显的差异。受限于低端产业,低的产品附加值,使我国在制造业上的收益效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并且无法在制造业上完全自主独立,需要向外进口仪器的核心设备,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2)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压力加大。随着社会发展,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并且人民币不断升值,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流失,从而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将产品的加工制造基地转移至印尼、越南、泰国等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世界工厂将逐渐向这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导致国内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妥善安置因跨国公司转移加工基地导致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一方面是帮助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解决利润空间减小导致的诸多问题,防止出现工厂倒闭潮的现象。

3)制造业企业融资困难且成本较高,实体经济运转所需的资金供给不足。金融体系应承担为实体经济输、造血并促进其发展的功能与职责,金融的发展应当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并形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然而当前我国企业贷款的成本远远高过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并且除了部分大型国企能够取得优惠的贷款外,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取得贷款,多数只能被动的接受银行的严苛条件,并且需要支付除利息之外的额外成本。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小企业贷款的综合成本已经大于百分之十五,有些甚至高达百分之二十。而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必须以更高的成本向非银行金融等机构筹集企业成长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另一方面,与实体经济相比较,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非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较高,投资到收益周期所需时间较短,从而使大量资本更倾向于投向地产、金融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理财、信托等金融业务上的创新与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融资成本被提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部分的比例持续降低,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1.2“中国制造2025”框架

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未充分的利用,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平衡,服务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缺少世界著名品牌。这些差距的存在表明,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是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因此中国需要立即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3]。

从图1可见,“中国制造2025”分为四个部分:形势和环境分析、基本指导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支撑与保障体系。

图1 “中国制造2025”框架图

“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承担着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九大任务包括: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层次的融合、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加强高质量的品牌建设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著名品牌、全方面多领域推行绿色制造理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推动重点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使制造业结构迈向合理化、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使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大重点领域则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而“中国制造2025”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信息与制造的深层次融合,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而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是指,十大重点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程,从而建立一批以制造业为载体的创新中心。通过实现信息与制造的深层次融合,将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以其为核心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从而为各个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带来提升。

2 若干建议

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还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者。没有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实体经济的繁荣。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则是在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上,为了实现实体经济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相互助推。下文分别给出若干建议。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发展保障。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条件,也是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影响因子。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

政策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等经济杠杆的运用方式,国家应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从而帮助企业的自我发展,以此来实现中国制造业品牌的打造,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并且国家应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并适当引导,扶持帮助企业能够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市场环境方面,国家应构建一个利于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市场环境,应倡导保护知识产权,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在过去监管不严的环境下,企业、工厂之间抄袭、“山寨”现象严重,不仅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推进企业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主体实力。

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者是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最终是体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上。国家在培养企业竞争力时,要大力支持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并且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创新驱动,使企业加速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中国制造业突破低端产业限制,从被抑制于产业链低端中解放出来。通过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在国内催生出一批掌握自主知识科技产权的具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

3)健全市场,调节好实体、虚拟经济关系。

国家应建立更加高效的虚拟经济监管制度,遏制投机情绪,社会投机情绪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高涨的投机情绪推动下,回报率较低的实体经济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大量资本因虚拟经济的较高高回报而陷入盲目发展虚拟经济的狂热之中。在这样的趋势下,虚拟经济通过侵占实体经济利益的方式不断的加速发展,部分环节甚至都脱离开实体经济这一必要基础。然而从整体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虚拟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与科学高度结合发展的产物,因此,不能完全的否定它,应该协调好两者关系,不仅要发展虚拟经济,同时也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齐头并进,使两者发展的情况相互匹配,才能更好地提高和改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1]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J].机械工程导报,2013(7):5-12.

[2]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5.

(编辑:苗运平)

The Influence between Industry Economy and Manufacture of China in 2025

Chen Yaokai1,Shuai Jiangtao2,Ma Saihua1
(1.Lindong Print and Packet Co.,Ltd.,Chuxiong Yunnan 675000;2.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

To the current China's real economy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Made in China of 2025"from the framework,breakthrough point,and action plans for furth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and thinking about China's real economy and make 2025 how to promote each other.

industry 4.0;made in China 2025;real economy

F272.92;F424

A

2095-0748(2016)13-0007-03

10.16525/j.cnki.14-1362/n.2016.13.02

2016-05-07

陈耀凯(1963—),男,大专,经济师,专业方向为经济考核和劳动人事管理。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实体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