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凌 陈慧娟 张 挺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探索※
朱凌凌陈慧娟张挺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前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同时对于此类学习形式的认可度从35%提升到72%,并有98.44%学生认为与收获相比,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这为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学习后续中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大一新生”第一门中医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中医理论的起始。学生在此过程中接触到“阴阳”、“五行”、“气”等大量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但对于学生却是晦涩难懂,难以亲近。在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化抽象为具体,去艰涩见生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建构中医思维,是我们课程教学设计的难点,也是我们教改探索的目标。因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笔者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活跃思路,提升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中医,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并建构中医思维模式,同时也为学生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大一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这个群体的特点,教育学中有“First-year Experience”的概念,指所有关于帮助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及成功学习的政策、战略、课程以及服务活动[1]。《中医基础理论》面对的学生正是理科生为主的“大一新生”,学生更倾向于以“数理化”等形象逻辑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思想甚至古文基础都相对薄弱;同时,学生完全没有临床诊疗经历,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与领悟抽象而古奥的中医概念,有一定难度。目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以传统授课为主,教师将大量中医抽象概念通过阐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很难在原有思维模式上和这些完全不熟悉的抽象知识点对接,只能囫囵吞枣、强行记忆勉强应付考试。因此,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浅层次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便渐渐失去了深入探索的热情和信心。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抽象概念和已知具体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知识组织。
2.1教学对象及课程总学时授课对象为中医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共66人。课程总学时为126学时,其中合作学习占36学时。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不同章节的特点与教学要求,在“阴阳”、“脏腑关系”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七情内伤”篇开展“合作学习”,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助教一名。
2.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结合学生个人访谈。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A和调查问卷B,回收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合作学习结束后分别就学习中主题的选择、困难及收获三个方面对6位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2.3教学设计及开展(1)全班学生自由分组,以“阴阳”为主题,开展自我学习。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10组,每组为6~7人;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阴阳”理解去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主题,拓展并赋予具体的、鲜活的、有意义的关联。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将知识点与日常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自然而然接受中医理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撰写相关文字材料,并制作PPT;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演讲,每组15分钟,共4学时。课堂演讲旨在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预留时间先进行组间讨论,其他组同学再提问,由汇报组解答。每组的课堂分享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论或疑惑的问题给予评议。最后根据每组表现,学生打分占60%,助教打分占40%,总计15分,计入平时成绩。主题拓展见下表。
表1 小组合作主体拓展
(2)在“脏腑关系”和“十二正经循行及奇经八脉”篇开展自我学习。教师从生理、病理、应用等方面布置相应思考题,指导学生自修,完成相应自修任务后,安排随堂测验,共2学时,计10分,计入平时成绩。
(3)在学习“内伤病因-七情内伤”篇时,以案例形式预先发给学生资料,并列举数个参考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从所患何病?情志为何会致病?疾病病因病机,心身相关、治疗与养生等方面查找资料,并强调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师所提供参考问题的范围,鼓励思维发散。学生分为3组,以组为单位,安排为时4节课的课堂讨论,讨论时每组安排1间教室,1名学生主持,1名学生记录,学生依次发言,分享课前查阅资料。组内成员互相打分,总计15分,计入平时成绩。最后,每组再推荐一位同学总结并与他组交流分享,计2学时。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A共62份,收回62份。调查问卷B共64份,收回64份。问卷B比问卷A多2份的原因是课程开展后吸引了外校其他院系其他专业学生(非我校学生)选听本课。
3.1调查问卷A反馈结果共计18个问题。旨在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法了解的程度;对中医与传统文化、思维方法关系的认知程度;对中基课程关注的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对合作学习效果的期待几个部分。结果表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法很感兴趣,但学生普遍觉得自己这方面知识了解不多,认为掌握这些知识对学习中医有帮助。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调查问卷A结果分析(%)
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点依次为:临床经验的传授(93.55%)、思维的引导(85.48%)、知识点的讲解(51.61%)、考试重点的讲解(35.48%);相较传统教学方法,只有35.48%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方式;87.1%学生有过演讲的经历,53.23%学生没有撰写过小研究论文的经历,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3.2调查问卷B反馈结果共计18个问题。旨在调查学生对中基教学及3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以及收获。结果表明:100%学生喜欢《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经过3次合作学习,学生喜爱合作学习的比例由35.48%升至71.88%;其中对案例学习最满意;对“脏腑关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不满意主要原因为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大。具体比例见表3。
表3 调查问卷B结果分析(%)
学生认为合作学习的作用依次为:教学内容的延展(70.31%)、思维引导(64.06%)、知识点的巩固(60.94%)、是研究型学习(56.25%),是教学内容的重复仅为20.31%。92.19%学生认为没有过多占用业余时间;98.44%学生认为和收获相比,在合作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学生建议传统授课方式与合作学习比例为8:2或7:3较为合理。
3.3访谈及开放性题目分析对6名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反映在“了解中医”、“合作分享”和“学会思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查阅资料,观点的整合提炼两方面。但通过团队的合作,“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团队成员的合作更加“默契”、“团结”。这一点在课后开放性问题中得到证实,学生用“有趣、丰富、深奥”来描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给自己的印象,并用“合作、发散、收获多”对此次合作学习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好,希望今后能够增加相应教学内容及课时。
调查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大一新生”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4.1教学互动,课堂延伸通过本次合作学习,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也不再局限于教材。以“阴阳的应用”部分的学习为例,学生对阴阳的认识拓展到中国绘画、武术、饮食、建筑、服装等方面,并深刻理解到阴阳作为中华基本哲学理念,渗透到华人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分的学习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法也极为有利。“脏腑关系、十二经脉的循行”部分,学生掌握了脏腑关系及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加深了对脏腑功能的理解;了解经络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且深刻的体会了学习中医的难度。“七情内伤——案例式讨论”部分,学生了解了七情因素对病案中疾病的影响;了解了病案中疾病的中西医相关知识;同时激发了学习中医的热情。
4.2教学互助,思维构建中医的学习重在一个“悟”字,思维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知识,并促进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及认同;了解了古人的智慧,了解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异同;学会运用中医思维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构建中医思维模式的基础,也是成长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必经之路。
4.3教学相长,能力提升如何将大学生的学习从“学会”转为“会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通过本次合作学习,学生独立研究和学习能力(分析、判断及概括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文献收集及分析能力、论文撰写及演讲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亦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今后从事临床以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既是付出者,更是获益者。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1]韩映雄,林倩仪.基于大学生成功学习的美国本科生体验计划.比较教育研究,2009(10):76-79.
[2]尚德阳.《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思想改革初探.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81-182.
[3]梁润英,刘晓峰,薛敏.中医教育方法的探索——引入中西医比较、中医思维学课程.中医教育,2007,26(1):8-10.
Exploration on Student-centere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ZHU Lingling,CHEN Huijuan,ZHANG Ting
Basic Medical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1203,China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is often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freshman.So we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to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students liked the course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after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recognition of this kind of learning increased from 35%to 72%.98.44%students thought that it is worth spending time and effort.It can build the thinking mode of TCM for students,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asic course of TCM.
Basic Theory of TCM;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9.001
1672-2779(2016)-19-0001-03
:李海燕本文校对:张挺
2016-05-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项目(No:A1-20150110);上海中医药大学内涵建设专项经费(No:A1-N15010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