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合作研究

2016-10-26 02:38王新越司武兴
关键词:航线旅游业区域

王新越 司武兴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合作研究

王新越司武兴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段国家旅游合作在交通、社会文化、旅游资源、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经济发展差异、区域旅游发展、局部冲突、旅游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障碍,探讨中国—东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与合作模式。研究认为,通过初期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中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和“旅游+”的合作模式,长期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联合开发的无障碍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理想目标。

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战略

在将近2000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古代的亚欧非贸易串连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留下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古建筑、古墓葬、古船、古遗址和古时刻等遗迹,都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资源,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的合作开发,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自2013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的合作成为丝绸之路研究的集中点。曾启鸿等在探讨整合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1]李向阳提出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实现多元化的合作机制。[2]陈雪婷等认为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最终达到区域无障碍的旅游合作模式。[3]董锁成、黄永斌等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4]本研究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段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各个国家的旅游发展现状,在紧密联系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探讨跨国间旅游合作的模式。

一、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分析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东洋、西洋和南洋三条主要航线。东洋航线是由中国北部沿海港口向东出发,打造面向韩国、日本的东出战略。西洋航线是由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向西出发,打造面向南亚、阿拉伯与东非诸国的西出战略。南洋航线是由中国南部沿海港口向南出发,打造面向东南亚诸国的南出战略。这三条航线基本涵盖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个区域,其中东洋航线与西洋航线途经区域的发展,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后期战略。现阶段的重点是以中国与东盟区域的合作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南洋航线区域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模式的研究,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东盟、南亚、西亚、东北亚、北非、欧洲等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最终达到整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发展。

(二)研究区域界定

在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大主要航线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点区域即南洋航线经过的中国—东盟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洋航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节点城市出发,途径东盟十国的地理区域。从国家上看,包括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柬埔寨和文莱,这11个国家形成了人口达到19亿、GDP达到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区域;从具体地域看,包括各个国家的主要旅游节点城市。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业发展现状

据世界旅游组织官网统计,2013年中国以近1亿人次出境旅游,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同时中国也以境外旅游消费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5]2014年,中国出境游达到31.14亿人次,世界旅游的30%增长贡献需要靠中国。自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以来,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中国首批公民出境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成为东盟国家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从2013年中国主要入境旅游人数看,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尼,都排在了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前20名,这些国家在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见表1)。2012年,东盟内部赴东盟旅游人数为3984.5万人次,而中国赴东盟旅游人数达到928.3万人次,占到10.4%的比例,中国已经成为东盟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

表1 2013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情况

(二)中国—东盟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比分析

1、社会经济

截止到2014年,中国GDP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达到103856.6亿美元,但因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GDP虽不断增长,但增长低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于东盟十国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六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大致呈现“南富北穷”的地理状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是发达国家新加坡和石油大国文莱;第二层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6]第三层次是发展中国家越南;第四层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表3 东盟十国2012年社会经济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旅游业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国际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很小(见表4),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东盟各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也在迅速增长。新加坡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被誉为“亚洲旅游王国”和“世界第七大旅游国”,入境游也在年年增多。而泰国更以发达的旅游业著称,是我国最早出境游的火热目的地之一。同时旅游业也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经济支柱和第二大外汇来源。2012年中国—东盟的旅游业数据(见表4),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国旅游业的概况。

表4 中国—东盟旅游业概况(2012年)

注:数据来源于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未获得数据。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合作条件

(一) 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能性

1、区位及交通优势

东盟国家位于中国的南面,北接中国内地,并与孟加拉国、印度相毗邻,连接三大洲,两大洋。位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最短海上航线和必经之道。中国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海陆相联,区位优势明显。跨国交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泛亚铁路搭建起中国—东盟陆上联系

东盟北部与中国陆地紧密相连,泛亚铁路的搭建,加强了中国和东盟的陆上联系,现在建的中国东南亚高铁,是从中国出发到东南亚走廊,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全程5000公里,途径东南亚各个国家,最终到达新加坡的高铁线路。

(2)亚洲邮轮航线的发展

南洋航线段如今发展的邮轮航线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众多岛屿中往来穿梭的热门线路;第二种是以泰国、越南和新加坡作为主要旅游线路的模式;第三种是在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和台湾的主要港口往来的代表性线路。亚洲邮轮航线的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便利了跨国旅游的海上交通工具,也大大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段区域的旅游合作。

(3)航空网络的不断健全

国际旅游对航空运输高度依赖,入境旅游流网络与航空网络有密切关系。从中国国际网络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航空联系最密切。[7]截止到2014年,民用航空航线数达到3142条,其中民用航空国际航线航数达到490条,民用航空国内航线航数达到2652条,在国际航线的490条中,飞往东盟国家的航班也在日益增多,中国的三大主要航空公司也把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亚国家作为主要目的地,在2014年,东航又开通了6条通往东盟国家的航班,航空网络系统地不断完善,打造了跨国旅游的空中交通工具。

2、社会文化的相近性

文化认同与寻异是旅游合作的一种重要驱动力。据统计,东盟华人华侨总数达3000多万,是华人华侨的主要聚集地区。驼越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国、老挝、越南等8个东南亚国家的28个民族均为驼越后裔,同源文化大大提高了旅游合作的认同感。

3、旅游资源较强的互补性与差异性

中国与东盟的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据世界银行和旅游组织统计,截止到2014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各国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23个,占亚洲比重8.85%;世界文化遗产地54个,占亚洲比重20.77%;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共5个,占亚洲比重1.92%。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旅游资源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的主要部分。

由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和纬度的不同,气候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与差异性,增强了异国旅游的神秘性与吸引力。

4、政府资金的投入及合作意识的增强

在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方面,政府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就一直关注中国和东盟十国的合作意识。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的打造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在旅游资源、信息、技术、资金方面的互补与交流。“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以来,国家为了加强沿线国家的合作,政府拿出400亿的旅游启动资金进行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障碍

1、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在这11个国家中具有大国优势,在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较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优势;对于东盟十国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六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从地理上看,大致呈“南富北穷”的状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2、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不平衡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涉及的国家超过百个,受各国发展经济水平、旅游业发展资源、国家对旅游发展政策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彼此间旅游合作发展是不平衡的。比较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是中国进行旅游合作最早的国家,也是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缅甸、文莱、老挝、柬埔寨等国旅游业发展次之,合作较晚。在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中,中国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合作较多,其他国家较少。

3、局部冲突仍然存在

国家间的睦领友好是旅游合作的基础,自2013年,菲律宾就与中国的南海争端提出了13项事项诉请国际海洋法仲裁庭裁决,以致中国与菲律宾等国围绕主权的争夺,引发了战火,在这种极度不安全和国家间信任危机的情况下,国家间旅游合作的项目难以进行。

4、旅游合作人力资源不协调

总体来说,中国旅游人才的培养相对较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旅游合作。在东盟十国中,新加坡的旅游人力资源最丰富,因此中国应首先着重向这些旅游人力资源发达的国家合作,不断提高自己合作的水平。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合作模式

(一)初期战略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旅游合作的初期战略模式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地挖掘与整合,打造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独特的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其次,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友好城市,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可以设立国际旅游经济特区。

(二)中期战略

1、互联互通的合作模式

旅游合作模式的形成,必然是以基础设施的先行为主导,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交流的互联互通。重点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等旅游经济圈的合作,完善航线网络,搭建空中便捷通道,开通通往东盟、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航线,实现各个方面的互联互通,为跨国旅游搭建便利的平台。

2、基于“互联网+旅游”和“旅游+”的合作发展模式

2015年,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让旅游业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技术武装中国旅游全行业,加快旅游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互联网+旅游”要求线下旅游资源实现互联网化,要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实现从“传统旅行社”到“线上信息化”的转型,对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三)长期战略

1、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区域间的无障碍旅游模式

所谓区域间的无障碍旅游合作模式是指区域内各方都积极推出发展旅游业的便利化措施,[8]为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方便,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取消国内外旅游地限制,简化跨国签证手续的办理,取消进入壁垒和障碍。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开发模式

在多个城市、地区之间开通多条由邮轮以及其他陆地交通工具串联起来的远洋、近海、沿海,以及内陆景点的旅游线路,整合丰富繁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并通过拓展延伸,深度整合,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或沿线的自然或人文景点联系起来,将城市、地区和国际旅游联系起来,游客可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种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乡村风光、自然风光、城市风光等一览而尽,大大拓展旅游的内涵与空间。[9]

五、结语

通过研究跨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合作模式,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今发展重点的南洋航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带动其他两条航线跨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合作,以期为今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文中在具体分析各国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合作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认为中国—东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与合作模式,应该分初期、中期和后期三步战略,初期对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构建,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和“旅游+”的中期合作模式。实现长远战略是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理想目标,在初期和长期战略搭建好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南洋航线沿线国家无障碍的旅游合作模式,最终对整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进行联合开发,实现海陆旅游的融通融合。

[1] 增启鸿,蔡文静.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28(9):167-168.

[2] 李向阳.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1(04):4-15.

[3] 陈雪婷,陈才,徐淑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国东北与俄、蒙毗邻地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3):152-159.

[4] 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 资源科学,2014,(12):2451-2458.

[5] 王红茹.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全球最高[J].中国经济周刊,2014,07(21):76-77.

[6] 温颖茜,杨定全.关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外语人才联合开发的思考[J].桂海论丛,2013,29(1):129-132.

[7] 吴晋峰,任瑞萍,韩立宁,等.中国航空国际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2,32(5):147-152.

[8] 郭鹏,董锁成,李泽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12):2460-2467.

[9] 庄伟光,邹开敏.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台旅游合作研究[J].新经济,2015,11(6):19-24.

责任编辑:王明舜

The Research on Tourism Cooperation Patter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ang XinyueSi Wux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oeconomic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lo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hich involves the advantages in traffic, social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 disadvantag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local conflicts, and tourism human resource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n ideal target for tourism cooperation should be finally achieved by integrating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short term, interconnecting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Internet + travel" and "travel +" modes in the medium term, and creating a joint development and barrier-free pattern across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regional tourism; strategy;

2015-11-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东部地区旅游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14YJC790123);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613004)

王新越(1977-),女,黑龙江密山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与区域经济研究。

D509

A

1672-335X(2016)02-0041-05

猜你喜欢
航线旅游业区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分割区域
(21)新航线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区域发展篇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