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点
——近日,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谈到当下的反腐形势时表示,反腐败一刻也离不开舆论支持、舆论引导。只要我们的立场是为了党的事业发展更好,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讨论甚至接受批评。(《中国纪检监察报》 8月12日)
米博华
——有着30多年纪检生涯的反腐专家李永忠近日推出《论制度反腐》新著,李永忠在浙江接受记者专访表示,从严治党重视制度反腐,就是从问题的根源上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从众多矛盾中抓住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矛盾,既是治本的关键,更是成功的关键。(新华社 8月13日)
李永忠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曾有17个省份设立过廉政账户,目前至少已经有6个省份撤销。专栏作者、知名评论员汤嘉琛认为,基于中央对腐败“零容忍”的立场,其他尚未叫停廉政账户的地方,也应该及时尽快跟上步伐。在此基础上,各地还有必要检视的是,是否还有一些与中央精神相冲突的“土办法”亟待清理?(《光明日报》 8月10日)
汤嘉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通知,要求对于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同时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回应舆情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发言人以及负责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循规范,不断提高政务舆情回应的能力。(《新京报》 8月13日)
竹立家
——近两年我们越来越发现,侵害群众利益,贪占几百元也难逃追究。对此,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的解读是,群众会以小看大,当群众这样想的时候,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这些损害是这些钱数的好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这类案件,我们就要采取零容忍,没有情有可原,没有下不为例,也没有量多量少。(《央视新闻》 8月13日)
辛鸣
——近年来,对抗组织审查逐渐成为中央纪委通报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关键词。《法制日报》统计,近一个多月来,共有27名违法违纪党员干部被认定为对抗组织审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实施后,很多党员干部对纪律审查这一条的适用还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其实,很多行为都属于对抗组织审查。(《法制日报》8月9日)
庄德水
——在日前人社部举行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对此,《京华时报》发表评论称,今天的事业单位改革,最终的价值还是为了激发职工们的积极性。(《京华时报》 8月1日)
——中纪委网站发布了湖南25起“雁过拔毛”式腐败典型问题,这25起腐败问题中,14起发生在村级干部身上,具体金额从几千元到上千万元不等,涉及基层工作的各个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反腐最终要成功,就要坚持“零容忍”的原则,“老虎”“苍蝇”都要打。(《新京报》 8月8日)
任建明
——在近几年的社会治理当中,群众工作难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突出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认为,要提升群众工作的质量,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必须找到新时期打通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新思路。(《中国青年报》8月16日)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近日撰文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这其中哪一个都少不了要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的工作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的改革和发展。(《北京日报》 8月15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施行以来,首次全面聚焦党内问责,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说,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和认同。(《光明日报》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