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

2016-10-25 03:58苏红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1期
关键词:理论框架运行机制

苏红

摘要:当前,就我国市场中对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问题,除了审计以外,就没有其他的方式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中通过对质量不一的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同样的方式投资,这样一来,其投资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的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别研究,有效的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1

财务报告在企业中是作为一种会计信息的载体存在的,并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是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投资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也是通过具体的财务报告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的,据统计,截止二零一二年底,我国一共有两千四百九十四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报告的提供,但是这些财务报告质量是否满足需求者的要求,其报表的反馈标准各个公司是否一致,这些都会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影响。由此就可以看出研究财务报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下面就具体通过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理论框架、关键概念以及运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促进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化的实现。

一、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

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一般包括评价运行机制、评价主体以及评价目标等方面,财务报告中的主体一般包括三个方面,需求方、监管方、执行方,财务报告质量评价问题主要是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在制定财务报告的时候应该以需求方的需求进行评价标准的设置。此外,在进行评价目标的设定的时候,应该对不同的财务报告和报表依据相应的目标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1]。从以上描述就可以看出关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一般是由评价的主体、目标以及运行机制几个方面构成的(如图1)。投资者作为财务报告的需求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众多投资人都是以财务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由此就能够看出财务报告对于投资人的重要性。所以要想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证,对于财务报告的评价就应该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财务报告的执行必须是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机构,并且还需要保证绝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鉴于这一点,执行者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样才能使客观、公正性得到保证。在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的工作中,执行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然后按照相应的指标将其进行程度的划分。监管者主要是监督执行者对相应的公司财务报告评价结果是否公正。另外,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进行财务报告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也是在于促进财务报告的更加客观、实时、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进行财务报告评价的根本目的。

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关键概念

对于财务报告评价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范围、立场、思路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从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广义的财务报告和狭义的财务报告,从会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年度报告比财务报告的范围要小,因此此种被称之为广义的财务报告。而狭义的财务报告则是包含财务报表以及附注的的财务报告。而对于企业长进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工作中,应该从广义的财务报告为标准。其次,对于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立场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就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来说,由于立场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财务报告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会不同,但是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说,监管者在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一般都会低于投资人,因此,在对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工作中,就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据统计,截止二零一一年,我国的股票开户数多达一点六五亿户,其中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中小投资者,而这一部分的投资人其分辨力以及对于报告的解读能力都比较低下,基于此,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不仅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是相当必要的。从评价的思路来看,可以分为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两种[2]。由于在进行财务报告评价的过程中,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可以从报告的制作过程入手,对各个的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分别评价。而基于结果的评价则是将财务报告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将其以及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评价。那么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为了更全面。系统的对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实现有机结合,实现对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三、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运行机制

在财务报告的评价的理论框架中,运行机制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进行财务报告评价的工作中,一般可以分为财务报告评价质量标准的建立、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以及流程,最终形成评价结果,在这一运行机制中,由于评价标准要进行科学的选择,然后再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指标的建立,在最终再将其进行综合权重,在财务报告的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分别通过对其相应的数据、指标结果以及评价内容几个方面进行,然后使用这一运行机制实现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流程、概念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过就我国当前的现状而言,在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财务报告的质量的提升。相信随着各方面不断的深入研究,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一定会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吕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刘钊. 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3]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 2013(3).

[4]杨幽红.创新质量理论框架:概念、内涵和特点[J].科研管理,2013(S1):320-325.

[5]孙光国,杨金凤,陈文铭.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一个理论框架[C]//.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孙光国,郑文婧,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及其理论框架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

作者简介 :苏 红(1977-),女,本科,涉外经济专业,从事财务结算工作十余年,目前在山西焦煤集团煤炭销售总公司工作。

猜你喜欢
理论框架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理论框架模型的构建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构建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逻辑
从系统功能框架下的语篇分析到其经济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