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欣
今年暑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记忆之探寻新四军窦楼战役调研团一行七人,来到位于河南东部淮阳县四通镇窦楼村进行实地调研。当地村支部王书记讲述了当年窦楼战役的真实故事。
有这样一段记忆,雕刻在心、无法磨灭;有这样一段征程,充满艰辛、风雨无阻;有这样一群老人,矢志不渝、奉献不止。
1938年10月,淮阳县四通镇窦楼村。在这里打响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枪。在窦楼战役中,有一位神枪手叫吴守训,在距敌约200米时,他举枪将敌首林津少尉击毙。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敌方在三面合击下,伤亡惨重,残敌拖尸乘马向南突围逃窜,战斗规模不大,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汉奸的疯狂气焰,粉碎了所谓“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新四军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扩大了抗日军队的声威和影响。窦楼战役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首战告捷之战,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士气,揭开了豫东人民抗日武斗争的序幕,在新四军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就是对窦楼战役的真实写照:“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虽然70多年过去了,这曲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一响起,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仍然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样经典又极富感染力的《游击队之歌》,不仅成为抗日战争峥嵘岁月的永恒印记,更唱出了机智勇敢、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淮阳县黄集乡,有一位老人叫李容德,今年已是85岁高龄,他曾在曾在窦楼村任职支部书记。 忽忆往事, 老人两眼泪花。窦楼村在解放之后,经历了土地改革、法办枪毙地主、贫农诉苦大会、收复布匹粮食等历史事件。从李容德老人唏嘘的语言和坚定的眼神中,让人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和他的儿女们,经历的苍海桑田的历史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