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常庆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 天津 300384)
中外动画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及需求研究
肖常庆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动画是一门涵盖文化、艺术、技术、科技的综合体,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快捷之路,高端国际人才成为各国争夺的重点,动画行业不仅仅需要绘画方面的人才,更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跨国界的复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理念、前沿技术、文化融合等思维理念的相互借鉴融合。
关键词:动画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人才需求;中国元素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早期,直到本世纪最近十年左右,合作办学模式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世纪初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急需大批“高精尖”的综合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引入先进教育资源的方式,能够快速引进国外先进的资源,特别是对于高素质、高附加值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早在2003年初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务院朱镕基总理签署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主要内容是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在中国教育改革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动画历史悠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先于世界前列,但后劲不足,特别是动画教育相对滞后,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动画教育产业相当完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产业的完善对应的是市场相对饱和,资源优化配置呈停滞状态,造成需求市场表现相对疲软。一方面原因在于西方动画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耳熟能详的相关题材基本已经用尽,新兴的题材缺乏群众基础。本土的观众对这些所谓经典的题材产生审美疲劳和思维空洞,进而产生心里排斥,因此,新鲜的、标新立异的,带有外来民族特色的题材备受关注,当权教育部门也意识到,动画市场必须不断寻找新颖的题材和理念来满足观众的需要。
另一方面原因,中国迅速崛起,特别是最近十年,中国从世界大国急速演变成世界强国,“中国元素”已成为一匹时代的“黑马”备受世界的瞩目,特别是2008年的奥运会更是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风”,令国人骄傲世界仰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并不是简单的一朝一夕模仿可以达到的,所以西方当权动画教育部门意识到,如果要深入挖掘中国元素,就必须从教育上和中国进行合作,通过“输出去、引进来”的联合办学方针汲取中国的传统历史文脉。
就目前国内的动画教育现状来看,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体现在教师自身业务方面,教师作为解惑授业的先导,教师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因此,是否拥有高水平的师资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师资是教学的“灵魂”和“先导”,动画合作办学的教师必须由高资格的教师团队组成。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引导能力,特别是要思维理念新颖,实践动手能力强,不仅具有课堂的宏观把控能力,而且具有公司一线员工的高效快捷的项目处置能力,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弱化直观教的比重,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动性的拓展,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合作办学与外方教师进行项目合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中方教师教研水平、语言沟通水平,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双向学习过程。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他们能够直接享用国外一手资源.以国际行业标准来鞭策自己,为未来顺利进入就业市场增添了双重保障。
中外动画合作办学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逆袭了常规直观“教授学习”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合作办学可以发挥双方师资团队的优势,相比中方教师的侧重点不同,外方教师团队更侧重学生课后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千姿百态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在理念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的开发,思维的独特性方面远优于非合作办学的学生。这些先进模式的引入对于国内教学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的“统领方针”和“思维首脑”,如果说师资是教学的灵魂,那么培养方案就是教学的大脑,任何师资力量都需要在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教学成果是培养模式的最终产品,学生的作品和就业率是检测教学质量成败的有力证据,中外合作办学归根结底是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不是直接照搬使用,必须和当前国情及本土就业市场现状紧密结合,适应本土的培养模式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适应就业市场,因此,中外动画联合办学,根据中方的现实情况双方共同制订独特的合作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开放式式团队协作教学是培养模式的一大亮点;根据课程需要,在保证个人专业特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采取技术开放组合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具备较高质量水准的动画作品。
订单委派式教学是培养模式的另一大亮点;在课程教学中,为每个团队虚拟一份项目制作委派单,依据课程的进度,按照委派制作流程不断完善该项目,完成阶段性项目的同时意味着完全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最终目标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完成最终项目制作。此种委派订单教学打破了不同课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强化了课程间的衔接和应用。
强化英语会话教学是培养模式的另一大亮点;现如今,很多动画项目需要和国外机构技术合作,常规的交流沟通是一个成熟动画师必备的要素。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侧重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技能。特备是动画专业术语等,为未来的步入高端动画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加大,更多的动画游戏公司和相关企业入驻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动画消费市场,世界各地的动画企业相继落户中国,特别是京津地区,这些动画企业急需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又具有国际行业标准的动画人才,这些都使现有学历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目前国内有700多家大中院校开设了动画及相关专业,但设置专业大多着眼于单纯理论层面或技术层面,培养周期长,而且很少具有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加上教育投入、软件更新速度等跟不上发展、师资力量相对国际动画行业技术的掌握较少,从而造成中国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一线动画生产部门严重脱节的现象"。使我国的动画产业缺乏活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京津地区急需熟悉中外文化、技术、产业上的差异,能够融合双方的文化特色优势,熟练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又不失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现在的动画已有有别于早期的传统动画,现在的动画不仅需要绘画能力上的人才,更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跨国界的复合型人才,动画是一门涵盖文化、艺术、技术、科技的综合体,中外合作办学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快捷之路的"时代高铁"。当然,在外方看来,中国动画市场极具潜力,通过双方的教育合作,可以找到最佳的方式来表达中西方的故事。这种动画教育模式在资金投入、教育理念、技术交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确给双方都带来了实质的好处,对于提升中国动画很有帮助。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怎样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有机的融入到中国本土动画中,并使之生根发芽,坚决避免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是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
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研究课题《中西动画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京津地区动画产业人才需求研究》。项目编号:YB13-21
参考文献:
[1]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梁绿琦编.中外合作办学德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 赵彦志著.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可 著.关于中国高校动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1(2).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The Stud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Demand under Sino-Foreign Anim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XIAO Chang-qing (Art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Animation is a culture, art,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quick way,The focus of high-end international talent became the various countries' competition,Animation industry not only need talent for painting,Need more interdisciplinary, cross-trade and cross domain, cross-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education concept,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cultural integration thinking ideas from each other.
Key words :animatio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alent training; the talent demand; Chinese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