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钢琴与古琴之间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特色与演奏探微

2016-10-25 06:51郭艳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钢琴曲音调

郭艳波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游走于钢琴与古琴之间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特色与演奏探微

郭艳波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钢琴曲《阳关三叠》是钢琴作品当中展现民族化以及中国化的一部最佳著作,其意境深远,并且诗词优美,体现了中国人伤悲、离情等审美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钢琴以及古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认为该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钢琴和古琴之间完美的结合,其极大的拓展了有关钢琴艺术方面的表现空间。

阳关三叠;钢琴曲;古琴

钢琴从传入到中国,已过了百年,并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展快速发展。同时,钢琴的演奏家也是人才辈出。但是,在创作方面,却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从,名曲名作更是少。好在,这种情况在现在得到了改善,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根据中国古典名曲所改编的作品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成功。例如黎英海先生所作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通过当代钢琴所传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韵味。

简单来说,钢琴与其音乐都源自于国外,其所成长的环境也是西方的文化,因此钢琴音乐带有极浓的西方特点。而中国的古典曲目则生成在本土,吸收的是东方文化。如果二者要结合并融合一个整体并非易事。但是,黎英海先生却凭借着深厚的东方、西方音乐文化的素养,并借用钢琴典范创作在西方古典、中国传统间构建起了一个桥梁。特别是《阳关三叠》这一曲目,通过对其独特的、复式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特别将目光集中在中国、西方的边际中,与特别集中在钢琴和古琴间的精湛的技艺。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特色

黎英海先生依照同名古琴曲所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深刻的体现出了中国古琴音乐所具有的特点,并且在结合古琴音乐相关表现手法的根本上进行了大胆的、富有艺术性的创新。令人们自身的艺术感知心里出现“通感”,徜徉在音乐之中并体察到琴声中渗透出来的历史以及人文,进而使其文化象征意义更加深刻。文章中针对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特色与演奏进行了初步探微。

《阳关三叠》这一钢琴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的经典作品,该作品从问世起就被很多音乐爱好者以及钢琴演奏者循环演绎着,可见该作品在知名度上已经被音乐界广泛熟知。《阳关三叠》钢琴曲的理念来源于古代秦歌,而秦歌的《阳关三叠》又源自于著名诗人王维的诗词,该作品依据着真挚的情感和一种离愁的情绪,让众多听者无不被演奏出的伤感而波及,古琴的《阳关三叠》与钢琴曲之间虽然表达的内容和曲意都是相同的,但却因演奏的手法和乐器的不同,各自有着各自的独特韵味,会让听众们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意境之中。

钢琴曲《阳关三叠》虽是改编,但作曲家对古曲音乐的原型也十分的尊重,利用了钢琴中特有的丰富音量、和声、音色等特性,既演奏出了该作品的古典曲风,又融入了现代乐曲的创新元素。钢琴曲《阳关三叠》主要的特点如下:此作品在旋律和音调上完全尊重了原曲创作,有效的保留了原曲中淳朴和美好的意境;作品中运用了琵琶音和钢琴演奏中的分解等技巧,给听众带来一种既古朴又有质感的感觉;作曲家将该作品设计了完美的织体,让原有的节奏和钢琴曲出的律动都含有着灵动的特质,传递出了现代钢琴曲中又留有古琴的特色韵味;整部作品中虽然继承了叠奏的演奏手法,但是作曲家利用钢琴的语言以织体、和声的变化手法,为钢琴曲《阳关三叠》增加了一种时间上的空间感,使原曲中的古琴神韵依然绽放,同时增加了该作品的艺术张力。

总而言之,作曲家在改编《阳关三叠》这个作品的时候,将西方钢琴和其音乐样式等特色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既保留了原作中独有的古典风范,又流漏出了现代作曲的特质,这个游走于钢琴和古琴之间的《阳关三叠》,可以说是成功且创新的作品,其具有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复沓Ⅰ具体的结构以及音色布局

对钢琴曲乐谱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主题音调主要以单音形式在相关的低音区进行奏出。古琴主要有按、散、泛三种相关的基本音色。其中按指的是左手利用“吟、猱、注、绰”等相关触弦技巧得到种种厚重沉实的优美弦音。散指的是凭借右手单纯击奏出来的空弦音。而泛指的是左手利用蜻蜓点水式的相关击弦技巧,再与右手互相配合奏出一种空灵的弦音。

为了能够营造出古琴音乐所具有的古风意境,作曲家从主题音调的初始阶段就借鉴了古琴“绰”的相关弹奏技法,凭借装饰音效果最大限度的模拟古琴在“绰”与“按”等方面的音色以及韵味,从而使所有的短句都能够产生共鸣。左手用相对较弱的力度(p)来奏出饱满的音响,成为了对主题音调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右手在演奏以及弦跳音的时候,下键应该虚点并且力度要轻,就像是古琴泛音运用蜻蜓点水式的演奏手法,不然很难得到高远、古意、幽雅的演奏效果。最后再利用非常弱的(pp)琶音,模仿古琴弹奏之中轻刮琴弦的相关奏法。在第7小节四度和声方面的进行时,必须要凭借悠长的余韵以及浑厚的音色来模仿古琴在演奏空弦散音上所具有的特征。

三、复沓Ⅱ具体的结构以及音色布局

《阳关三叠》之中的第二乐段(16至30节),其实际的旋律音调和原琴歌之中的第二叠大体相似,并且后者的旋律音调和第一叠又是基本重复的,其复沓结构之所以名叫“复沓”也正是来源于这个缘由。然而,钢琴却不同于其他乐器,钢琴可以演奏出多种不同的声部,在作曲家经过精心设计之后,对于第二乐段之中的和声以及织体都展开了很多改进,在基本力度方面的要求也从第一乐段之中的“弱”(p)变成了中强(mf),而主题旋律的音调更是从第一叠之中的低音声部改变成了三个声部结构当中的内声部,由左手进行的伴奏织体则是将原有的音律分解和演奏出的弦琶音,改成了深沉低谷的一种波音柱式和弦,和第一叠比起来,第二乐段实际的音响色彩要比第一叠更加有质感。因此可以说,复沓Ⅰ和并不是完全的重复和相同,复沓Ⅱ是复沓Ⅰ的优美变化。简单来说,复沓Ⅱ的基础是复沓Ⅰ,但是它们并不绝对相同,复沓Ⅰ实际的变化展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主题音调非常具有张力的一种变化展现。音乐作曲家能够将传统的《阳关三叠》演奏出这种惟妙惟肖的味道,可见他们对我国传统音乐的造化和音乐结构运用能力的非凡成就,这是一种游走于钢琴和古琴之间的创新艺术,代表着音乐作曲家的艺术结晶。

四、复沓Ⅲ具体的结构以及音色布局

《阳关三叠》当演进到第三叠(31至48小节)的时候,其具体的旋律音调和原琴歌之中的第三叠大体相同。第二叠实际的旋律音调对第一叠进行了基本重复,而第三叠之中的旋律音调又是对第二叠进行了基本重复,这样也就达到了层层叠加的效果,原有的琴歌之中主题音调凭借复沓结构进行了几种转变,一直到第三乐段终于进入了高潮阶段,使其情感波澜得到了恣肆的催发。作曲家利用第三叠使得主题旋律之中的音调凭借八度叠置的相关音型放在高声部,也就是第31至37小节是主题音调方面的变化展现,而第38至48小节则是核心音调副题方面的变化,由左手担任的有关伴奏声部也不似前两段之中的清丽琶音和弦、亦或是紧凑柱式和弦相关音型,而是应用了一种连续十六分音符进行了琶音式和弦的分解,一直到第39小节,由单手的琶音逐渐发展成密集的音律,最后利用了双手琶音推进。演奏时高潮层层叠起,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是雪山飞瀑,又像是戈壁旋风般的激情澎湃。

五、尾声的具体结构以及音色布局

《阳关三叠》由第49小节逐渐进入尾声,感情去主题音调利用三次复沓进行的叠加之后,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完全推至到了高潮的阶段,整曲音乐到这个地方开始朝着第一叠递进。主题旋律彻底回到初始段所呈示出来的样式,无论是音区、速度还是织体也都做出了对应的形态,使人们的情绪和感情很快的被这样的音律带回到初始音的境遇中,主题音律得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在通过三次复沓进行衍展之后,钢琴曲的尾声和该作品的开端都是宁静、悠远的,从心虚的角度出发,也愈发的显得沉稳和深邃。音响逐渐减弱,音韵也渐行渐远,音乐声缓缓归于平静,使听者不禁动容,使奏者思绪连篇。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阳关三叠》所具有的特色以及演奏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学习、演奏《阳关三叠》乃至更多的类似中国风格的相关钢琴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参考价值。《阳关三叠》作为我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代表着我国历史上的精神文明,在未来的时间中,人们既要发扬中国传统的艺术,更要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进更多的新鲜元素,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促使中国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1]王莹.钢琴曲《阳关三叠》的文化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卢婷婷.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特色赏析[J].大舞台,2014(03).

J624.1

A

1005-5312(2016)05-0083-01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钢琴曲音调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夜的钢琴曲(六)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阳关三叠”怎么唱?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