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及传统意蕴研究

2022-04-29 09:05陈喜红王玫书
当代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曲式结构演唱技巧

陈喜红 王玫书

[摘  要]在当代声乐的演唱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重要的地位,《送元二使安西》经过后世的编曲,不断润色,形成了现在传唱度极高的歌曲《阳关三叠》。本文从文学底蕴入手,分析了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作品对于古代琴歌的借鉴,又进一步研究了演唱时的方法技巧和情感表现,希望能对之后的演唱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阳关三叠;传统意蕴;古诗词;演唱技巧;曲式结构

一、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及文学意境演绎

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最初来源于唐代大诗人王维晚期创作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表现了王维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也体现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体现了王维的潇洒与大气。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也被大家称作“诗佛”,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他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精美、朗朗上口,人们也常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作。[1]

唐代的诗歌多为五言和七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其中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诗歌的独特之处就体现在韵律上,“韵”代表和谐的意思,所以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进行了押韵。

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也体现了押韵的特点,这首诗的首句和尾句的“尘”字和“人”字压了en的韵,使得整首诗有一种起承转合的感觉,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抒发了诗人隐忍的离别情绪。

除了押韵这一特色外,唐诗中的平仄也别具风味,平仄中的“平”指平直,即情绪舒缓,起伏不会太大,而“仄”指的是曲折,即情绪起伏会较大且较为激烈,通俗来讲,“平”为语音音调的一二声,“仄”为三四声,两者相互交替,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与推动。

诗中,前两句为三仄四平,语气平缓、娓娓道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绘了渭城的美景,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在第三句中仄的字音增加了,超过了字音平,使得整句诗读起来更为昂扬,情绪变得比较激动,描述了作者劝朋友再干一杯美酒的不舍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在二仄五平中平静的结束了,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之前的亲友了。这首诗通过平仄的不停变化,将送别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读整诗也能明显的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变化。《阳关三叠》的歌词正是以王维的诗词为基础,同时又延伸出了一部分歌词,新写的歌词丰富了歌曲的意境,提升了歌曲的层次感。

在歌曲的演唱中,歌词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歌词的意思不仅可以帮助歌者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意境,更能使歌者更好地带入情感进行表现,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而在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也格外的关键,尤其是中国的古诗词作品更为如此,不同于西方艺术歌曲,受汉语的独特语言因素影响,吐字上讲究“声、韵、调”这三个方面,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魅力,也是更难把握的地方。《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字音交替比较频繁咬字时必须要体现出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同时更需要注意音节的归韵以及重音的处理。

二、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音乐特征

(一)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分析

歌曲《阳关三叠》可分为三个段落加一个尾声,每个部分对应一叠,每一叠用同一曲调作为基础进行变化和反复,并且叠唱了三次,故称为“三叠”。每一部分对比之前都会进行扩充性的处理,结构都是主歌+副歌,主歌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副歌为新写的歌词,主歌叙事性强,副歌则更为抒情,每一部分情感不断递进、不断发展。

《阳关三叠》运用了传统的五声商调式,羽调式在其中穿插运用,每一叠都出现了商调式和羽调式交替出现的情况,旋律的进行以上行为主,不断推动旋律的发展,高潮部分更有八度的跳进出现,更加体现出情绪的激动变化,增添了歌曲的色彩。

歌曲的第一叠为1到16小节,这一部分都运用了4/4的节奏,描述了朋友在远行中即将遇到的困难,例如路途遥远以及河流湍急等诸多辛苦。表现了作者担心挚友、希望挚友平安的心情。

歌曲的第二叠为17到36小节,这一部分中间出现了4/4、3/4、2/4的节奏交替,表现了作者对挚友深深的不舍之情。

歌曲的第三叠为37到63三节,节拍出现了三拍子和四拍子的交替变化,表现了作者期待与友人再次举杯共饮的期盼之情和浓浓的悲伤之情,后半部分通过渐慢突出了作者的无尽感伤。

尾声为64到69小节,短短两句突出了作者的感叹之情,最后全曲落在主音上结束。

(二)艺术歌曲《阳关三叠》对于古代琴歌《阳关三叠》器乐润腔的借鉴

琴歌,就是诗歌与琴曲的结合,常用诗词作为歌词进行演唱,并用古琴进行伴奏,最大的特点为词曲相和,同步进行。正是因为这种特点,使得琴歌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依托,更大程度表达他们的内心所想。而在琴歌实际的演绎中,除了在诗词中的直抒胸臆外,还需要结合古琴的特色,将古诗词的韵律与古琴的韵律相结合。古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乐器,属于弹拨乐器,是八音中的丝,其音域宽广、音色独特、余音悠扬,指法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左手的“吟、揉、绰、注”等和右手的“托、抹、挑、勾、打”等。在演奏时,运用不同力度和音色来贴合诗歌的不同声韵特点,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琴歌《阳关三叠》就属于古琴“以词和曲”的经典代表,即用已经出现的诗词作为基础,进行古琴曲的创作,来与之呼应,所以《阳关三叠》的旋律更像是原本诗词韵味音乐化的体现。古琴曲《阳关三叠》中的气口、重音以及整体节奏与诗词的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阳关三叠》器乐润腔的形成。[2]

润腔,指的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的演唱和演奏中,根据作品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风格流派的要求,合理地运用音色、旋律、力度、节奏等手段,根据艺术的内在规律对唱腔和曲调进行不同的修饰、润色和美化,使得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作品意境更加深远。

我们现在所传唱的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是由夏一峰传谱,王震亚编曲的作品,虽然这首作品并没有采用古代琴歌的形式,但在伴奏织体和演唱旋律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对于古琴音色的借鉴。在王震亚老师的编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古琴元素的极大保留,例如在作品的开始运用了低音声部的八度上行进入主弦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古琴宽广的音域以及深沉的音响效果。当然,在作品中不仅有古琴元素的借鉴,更有器乐润腔的借鉴。例如,在演唱歌曲的前四句结尾处的“尘”“新”“人”时可以加入颤音般的音色来模仿古琴演奏时尾音的颤动,以体现余音绕梁之感。除了颤音之外,装饰音的广泛运用也是《阳关三叠》独特的润腔体现。例如,在第二叠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个青字的节奏韵味就很像古琴左手“撞”技法的演绎,在演唱时不用过分在意每个音的具体时值,而是要注意强弱的表现,以体现旋律的内在韵味。由于《阳关三叠》在写作时借用了很多古琴器乐的润腔,所以我们在演唱和伴奏时也要更加注意歌曲的韵味,保留琴曲本身的古色古香,以及古琴悠扬旷远的音色特征。

三、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声音技巧处理

1.咬字吐字

由于这是一首古诗词作品,所以就要求演唱者在咬字方面要更加注意“字正腔圆”,注重咬字的清楚和明晰,我们知道每个汉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所以要想完美的咬字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各占的时值。在咬字时,字头的发音尤为重要,尤其是出现多音字的情况。在咬字头的时候,不同的情绪下,需要的强弱和力度也不同,有的需要快速爆发进行演唱,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咬住字头,使情绪可以带动起来,而在较柔的字音或者情绪下,就要削弱字头的咬字力度,不可过分的僵硬和紧张,配合乐句的情感进行处理。例如,在演唱《阳关三叠》最后一句叹息的时候,在咬“噫”这个字时,就不能咬得太硬,要突出叹息的意味。此外,对于字腹和字尾的处理也尤为重要,歌唱者的嘴形往往是根据字腹的发音来决定的,而字尾的收音归韵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

2.气息

这首歌对于气息的要求很高,作品难度相对较大,音域跨度宽,就需要演唱者有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撑。在演唱《阳关三叠》每一叠的主歌部分,由于其旋律起伏不是很大,所以在演唱时呼吸不应急促,而是要轻柔地吸气,同时,气一定要吸深吸足,保证每一句都有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撑,这样才不会破坏歌曲本身的意境。而在演唱每一叠的高潮部分时,由于旋律中音符的跨度较大,所以需要大量气息作为支撑,要充分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口鼻同时吸气,使得横膈膜快速吸开,增加胸腔中的气息存储量。同时吸气时肩颈部要放松,使得气息可以吸下去。在演唱时,要把大量的气息留给高音,使得高音的音色可以圆润通透。而在演唱第三叠的“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感伤”这句时,由于这句节奏密集,情绪饱满,句与句之间衔接较紧,没有大气口,且音高较高,所以在演唱时要快速吸气,以保证每句的气息,当然不能因为吸气速度快就不注重吸气的质量,必须要把气吸到位,避免出现浮气的情况,否则就会越唱越紧、越唱喉头越提。

3.润腔技巧的运用

前文中提到了《阳关三叠》这首作品是由琴歌演变而来的,所以对古琴的器乐润腔存在一定的借鉴,在演唱时,不仅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还要体现出古琴悠长旷远的韵味。在这首作品的演唱中运用的润腔技巧,大致可以分为断音润腔法和音色变化润腔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古色古韵。[4]

(二)演唱情感把握

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演唱者必须充分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在演唱时要通过作品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处理以及动作肢体等形象塑造来做到声情并茂地演绎一首作品。

在速度处理方面,第一叠和第二叠的节奏都相对沉稳悠长,在演唱时要按照谱面上行板的规定速度来进行,速度不应有太大的变化,而进入第三叠时,由于情绪更为突出更为激动,为了表现作者的情绪,在演唱时可以稍作变速处理,在演唱“未饮心已先醇”这句时,可以配合自由延长记号,在速度方面可以稍显自由一些,使情绪得以释放。当然在演唱时,不仅要按照作曲家给出的表情记号进行速度变化,同时还可以根据歌者自己的理解对歌曲的演唱速度进行调节,由于《阳关三叠》这首歌三叠的特殊结构,使得每一叠都有重复的乐句,这些乐句不断深化主题并对歌曲的情感进行升华。在演唱这些乐句时,速度要稍作变化,在第一次出现时,演唱要娓娓道来,保持气息平稳,速度方面不宜太拖沓,要干净利落。同一乐句再次出现时,由于情感更加深厚,所以速度可以稍作变化,放缓演唱,沉淀情绪。这样处理,可以使得声音更加张弛有度,让观众更有共鸣。

演唱时力度的控制,对渲染歌曲氛围,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演唱时不仅要注意曲谱本身标记的力度变化,同时还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有几处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第48、53小节和第55小节处,分别出现了f(强)和ff(很强)这两种力度标记与之前形成对比,在演唱这两处时,需要运用头腔来寻找高位置的共鸣,并且配合充足的气息来达到声音明亮高亢的效果。再比如,尾声部分的力度由mf(中强)到ppp(极弱),力度变化明显,在短短四个小节的旋律中就要把声音收住,所以在演唱时更需要注意声音的控制,气息缓缓推动,弱声演唱,保持住高位置。

在动作肢体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三个点,就是眼神、表情和手势。在演唱时,运用眼神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特征,对于表现人物的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阳关三叠》这首层层递进的作品中,每一叠的眼神也要对应做出一定的变化。在第一叠时,因为要送别友人,并且描写了离别时前路的艰辛,所以眼神中要有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之情。在第二叠时,着重描写了感怀,友人还未走远,就已经开始思念,在这时,眼神可以由近到远慢慢望去,并体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第三叠时,全曲马上就要结束了,情绪由激动渐渐变得平缓,在最后结束时可以配合旋律微微闭眼,让观众有遐想的空间。在表情方面,需要跟作品的情感基调所契合。《阳关三叠》这首歌主要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所以在表情方面要体现出忧伤的感觉,眉头可以稍稍抬高,笑肌不要过分舒展,这样可以使歌曲的表演更契合作品情感,表现得更加细腻。而在手势方面,不应太过夸张,因为曲子具有浓厚的古香古韵,所以手势要设计的更加精炼且不能幅度过大。

结  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是我国优秀经典作品,它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深厚的文学底蕴上又加入了后人写的歌词,在琴歌《阳关三叠》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后人对旋律的改编,才形成了这首流传甚远的佳作。本文从作品的背景和文学底蕴入手,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首作品的内涵,又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体现出这首作品对之前琴歌的器乐润腔借鉴,使演唱者可以更好地对这首作品的旋律进行认知,了解作品的古风古韵,最后还分析了作品表演时需要注意的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可以使歌者在演唱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歌者可以更好的展示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在魅力。

注释:

[1]兰  义.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21(09):94—96.

[2]张谦晗.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传统意蕴的演绎探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1.

[3]尚艺鹤.论古诗词歌曲《阳关三叠》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D].沈阳师范大学,2021.

[4]苏  颖.古诗词歌曲《阳关三叠》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分析[D].河北大学,2020.

[收稿日期]2022-01-11

[作者简介]陈喜红(1972—  ),女,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王玫书(1998—  ),女,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青岛  266590)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曲式结构演唱技巧
“阳关三叠”怎么唱?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