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淅
盘点入汛以来我国南方降雨汛以来我国南方降雨
贾静淅
河堤溃口、山洪暴发、城市内涝……进入汛期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我国多地,尤其是南方地区不断上演。目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北方防汛关键期。在南方地区,降雨虽暂歇,防汛压力也并未因此减小。入汛以来,我国降雨,尤其是南方地区降雨总体情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其气候成因又是什么呢?
7月20日下午,在湖北省沙洋县马良镇,街道两边店铺全部进水,最深处达1.8米。居民纪红霞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镇上第几次遭遇降水了,但是出现如此严重的积水,还是第一次。
暴雨在7月18日~20日袭击了这里。7月18日8时~20日12时,沙洋马良站过程累计雨量880.8毫米,超过历史极值。
马良镇遭遇的这次强降雨,只是今年南方汛期降雨的一个缩影。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自3月21日入汛以来,约4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了25轮降雨。“这一数据与历史同期相比是最多的,比1998年还多4次。”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
与此同时,全国平均降水量也较常年偏多。据统计,3月21日~7月19日,我国平均降水量达361.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0.5%,为1949年以来最多。南方地区降水量则在全国占“主力”。入汛以来截止到7月19日,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为83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
“一天下了一年的雨”,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多地出现。6月以来,全国已有15%的县市累计降水量达到或超过常年夏季(6月~8月)的降水量。“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西南部等地。”艾婉秀举例说,“在湖北江夏,目前的累计降水量有1157.9毫米,已超过当地常年夏季降水量的两倍。”
虽然降水过程较常年偏多,但与1998年相比,今年的降雨仍有所不同。1998年的降雨是全流域的,并且持续不停。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较大,长时间持续受暴雨影响的区域不多。
目前看来,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及1998年。1998年,长江流域曾在6月12日~27日出现连续16天的强降雨,而今年截至目前,我国南方降雨的平均持续时间仅为两天,最长持续7天。此外,从单站最大过程降雨量来看,1998年单站最大降雨量曾达1251.4毫米,今年则为825毫米。今年以来,受降雨影响,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中小河流、局部地区,对于长江干流的大江大河而言,汛情可控,未出现严重的超警戒水位情况。
尽管如此,今年降雨的极端性特征仍不容忽视。就单独一地来说,虽然降雨持续时间不算长,但降雨的极端性却很强。入汛以来,截止到7月20日,全国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县市达174个。其中,有110个县市出现在南方,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日降水量的多少,是降雨量极端性和集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国共有47个县市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20个县市出现在南方。在广东信宜,今年曾出现24小时内降水量达454.4毫米。
入汛以来南方强降水次数多、雨量大、极端性强,其主要气候成因是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开始于2014年9月、结束于今年5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其背后的主要推手。“受前期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和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的共同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强、位置偏西偏南,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不断输送至我国南方地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正是影响我国气候尤其是降水的最主要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往往决定了我国雨带的位置。厄尔尼诺发生后,中东太平洋海水变暖导致大气产生对流上升,在高空形成自东向西的气流,到了西太平洋上空以后下沉。这让本来就在这一带盘踞摇摆的副热带高压更加稳定强盛。南边来的暖湿气流则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南方地区。
同时,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热带印度洋会开始增暖,也会在西太平洋附近激发或加强异常反气旋,加强西南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
除此之外,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异常使东北上空低涡活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尤其是近期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造成该地区降水雨量大、强度强、汛情严重。
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厄尔尼诺事件达到峰值后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容易出现洪涝灾害。1982/1983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1983年6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性暴雨,长江许多测站水位达历史最高;1997/1998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均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