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华,韩明丽,周坛根,姚学良,金永祥
(1.浙江省湖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3.湖州市南浔区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浙江 湖州 313017;4.湖州市南浔区农林发展局,浙江 湖州 313009)
蚕豆是蔬菜、粮食、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1-2],种植蚕豆可以达到一种多用的目的。蚕豆是湖州市生态农业和越冬生产的重要作物,湖州市2010年引进了蚕豆新品种双绿5号,该品种具有荚形大、产量高、商品性好、食用品质优、种植效益佳等特点,因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湖州市冬春季节效益农业的重要品种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州市菜用蚕豆新品种的因种栽培技术,特进行双绿5号蚕豆种植量比较试验,为确定蚕豆适宜单位面积种植量和进一步推广蚕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供试蚕豆品种:双绿5号,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试验用种由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分别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园区进行。
2013-2014年试验在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田块进行,前作秋甜瓜,土壤肥力较高,供试土壤为青紫泥。试验设5个处理,667 m2分别种植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穴,小区面积为22.0 m2(20 m×1.1 m),3次重复。2013年10月11日播种,每穴播种2粒种子。同时在667 m2种植2 000穴处理下,进行单穴不同播种量试验,设3个处理,每穴分别播种2、3、4粒,小区面积同上,3次重复。在667 m2种植2 000穴、每穴播种2粒处理下,在苗期(11月20日)摘心打顶后于分枝长出(2~6叶复叶时)时进行分枝苗留苗数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每穴留2、4、6、8个分枝苗,小区面积同上,3次重复。
2014-2015年试验在前茬种植旱粮作物的旱地进行,供试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设5个播种量,分别为667 m2播种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穴,小区面积38.8 m2(9.7 m×4 m),2014年10月11日播种,每穴播种2粒种子,3次重复,共设5个小区。
2013-2014年,利用原有草莓畦(草莓后作甜瓜利用草莓畦单行种植),连沟畦宽1.1 m,双行种植,株距60 cm。播种时667 m2施入磷肥25 kg、持力硼200 g作种肥,全生育期防治蚜虫2次,2014年5月9日采收。
2014-2015年,因土壤较瘦,于播种前667 m2施入复合肥20 kg,翻耕做畦,连沟畦宽4 m,每畦6行,播种时施入磷肥25 kg和持力硼200 g作种肥,全生育期防治蚜虫2次。2015年5月5日采收。
每小区各随机取样15丛,统计每丛总分枝数、每丛有效分枝数、每丛总荚数、每丛有效荚数以及每丛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的数量。剥荚,分别测定鲜荚、鲜豆质量。分小区采收全部鲜荚,计录鲜荚、鲜豆产量。
2.1.1 不同单位面积种植量蚕豆产量比较
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种植量是影响蚕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3],筛选适宜的种植量对蚕豆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表1),2013-2014年,在667 m2种植1 000~3 000穴范围内,蚕豆鲜荚、鲜豆产量以2 500穴处理产量最高,鲜荚产量分别比1 000、1 500、2 000、3 000穴增加了39.2%、23.2%、5.6%和6.4%。方差分析表明,2 500穴与2 000、3 000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与1 000、1 500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014-2015年(表1),在667 m2种植1 500~3 500穴范围内,蚕豆鲜荚、鲜豆产量以3 000穴处理产量为最高,鲜荚产量分别比1 500、2 000、2 500、3 500穴产量提高了32.4%、17.3%、2.8%和13.6%。综合比较表明,蚕豆在适宜的单位面积种植量范围内才能实现高产,提高或降低种植量,产量均会下降,种植量越少,产量也越低。经方差分析,3 000穴与2 500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与3 500、2 000、1 500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综合2个年度试验结果,每667 m2种植量以2 500~3 000穴比较高产稳产,土壤肥力高的可稍稀,为2 500穴左右,反之稍密,以3 000穴为宜。
2.1.2 不同播种量蚕豆产量比较
由表2可得,在667 m2种植2 000穴条件下,以3粒/穴播种量处理产量较高,667 m2鲜荚产量为1 168 kg,分别比2粒、4粒处理的鲜荚产量提高了8.2%和5.5%;667 m2鲜豆产量也以3粒/穴播种量处理较高,为400 kg,分别比2粒、4粒处理的鲜荚产量提高了6.4%和8.7%。经方差分析,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
2.1.3 不同留苗数蚕豆产量比较
由表3可得,在667 m2种植2 000穴、每穴播种2粒条件下,苗期摘心打顶后以保留4个分枝苗/丛处理产量最高,667 m2鲜荚产量为1 120 kg、鲜豆产量为380 kg,鲜荚产量分别比2、6、8个分枝苗/丛处理产量提高了7.4%、20.0%和31.4%。表明苗期摘心打顶后留苗数量不宜太多,如果留苗太多,使得摘心打顶的效果不佳,影响产量。经方差分析,4个分枝苗/丛处理与2个分枝苗/丛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6、8个分枝苗/丛处理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1 不同种植量处理对双绿5号产量的影响
表2 2013-2014年不同播种量处理对双绿5号产量的影响
表3 2013-2014年不同留苗数处理对双绿5号产量的影响
2.2.1 不同种植量蚕豆分枝数比较
由表4可得,不同种植量处理之间的分枝数量差异很大,在试验设计种植量范围内,随着种植量的提高,每丛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逐步减少,每667 m2有效分枝数随着蚕豆种植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以2013-2014年为例,667 m2种植1 000穴处理的每丛总分枝为18.6株/丛,每丛有效枝数为15.0个/丛,分别比3 000穴处理高5.3个/丛和4.8个/丛。667 m2种植3 000穴处理每667 m2有效枝为3.1万个,而1 000穴处理为1.5万个,后者的每丛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前者减少28.5%和32.0%,每667 m2有效分枝数则增加了104.0%。即随着种植量的提高,每丛有效分枝的减少幅度高于每丛总分枝数,2014-2015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2.2.2 不同种植量蚕豆结荚数比较
由表5不同种植量处理下蚕豆结荚情况分析可得,每丛总荚数、每丛总粒数随着种植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4-5],但每667 m2总荚数和每667 m2总粒数则与种植量呈抛物线型变化规律。以2013-2014年为例,667 m2种植1 000穴处理每丛总分枝数为33.2个、每丛总粒数为73.2粒,分别比3 000穴处理高101.21%、114.04%。以667 m2种植2 500穴处理的每667 m2总荚数5.1万荚、总粒数11.0万粒为最高,分别比1 000穴处理高54.55%、50.68%。每丛的荚果数基本表现为随着种植量的增加而降低,2014-2015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表4 不同种植量处理对双绿5号分枝数的影响
2.2.3 不同播种量、留苗数蚕豆的分枝数比较
由表6可得,每丛总分枝数、每丛有效枝数和每667 m2有效枝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每丛无效枝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当每穴播种量从2粒增加到3粒时,每丛总分枝数、每丛有效分枝数和每667 m2有效枝数均相应增加;但进一步增加到4粒/穴时,三者虽然都有增加但效果不明显。
由表7可得,在苗期摘心打顶后,于2~6个复叶时,每丛留分枝苗数量从2个/丛增加到4个/丛时,每丛总苗数和每丛有效分枝数均相应增加,但进一步增加到6个分枝苗/丛、8个分枝苗/丛时,每丛总分枝数和每丛有效分枝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下降原因可能与前期留苗数量较多情况下,分枝苗的质量相对较差,影响中后期分枝苗的形成有关。
2.2.4 不同播种量、留苗数蚕豆结荚数比较
由表8可得,不同播种量以3粒/穴处理结荚数最多,每丛蚕豆结荚数和每丛蚕豆籽粒数分别为36.6荚/丛和74.0粒/丛,每丛蚕豆结荚数比2粒/穴、4粒/穴处理的33.6荚/丛和32.8荚/丛,分别增加3.0荚/丛和3.8荚/丛,增幅分别为8.9%和11.6%。
由表9可得,不同留苗数结荚数以4个分枝苗/丛处理为最多,每丛蚕豆结荚数和每丛蚕豆籽粒数分别为31.9荚/丛和68.7粒/丛。每丛蚕豆结荚数比2个分枝苗/丛、6个分枝苗/丛处、8个分枝苗/丛处理的29.7荚/丛、26.0荚/丛和22.5荚/丛,分别增加2.2荚/丛、5.9荚/丛和9.4荚/丛,增幅分别为7.4%、22.7%和41.8%。
种植量对蚕豆产量及生物性状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提高蚕豆的单位面积种植量和播种量,可有效提高蚕豆的产量,苗期摘心打顶后以保留4个分枝苗/丛处理产量最高,留苗数过低产量下降,留苗数过高对产量影响更大。不同种植量处理之间的分枝数量差异很大,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种植量的提高,每丛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逐步减少,每667 m2有效分枝数随着蚕豆种植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每丛总荚数、每丛总粒数随着种植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每穴播种2粒种子条件下,以667 m2种植2 500~3 000穴处理产量最高;在667 m2种植2 000穴条件下,以3粒/穴播种量产量较高;苗期摘心打顶对蚕豆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人工成本,生产上不必在苗期摘心打顶。
表5 不同种植量对双绿5号结荚数的影响
表6 2013-2014年不同播种量对双绿5号分枝数的影响
表7 2013-2014年不同留苗数对双绿5号分枝数的影响
表8 2013-2014年不同播种量对双绿5号结荚数的影响
表9 2013-2014年不同留苗数对双绿5号结荚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