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英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西南医科大学,泸州 646000)
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中《黄帝内经》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
李孝英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西南医科大学,泸州 646000)
心理空间理论可以解释语言意义构建的过程,而概念合成理论则可以解释语言意义构建的机制,两者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中,本文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尝试从古汉语医学语言的角度验证由Fauconnier 和Turner提出的空间合成理论的合理性与普适性,说明空间合成理论对古汉语意义构建同样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概念合成理论;《黄帝内经》;情感隐喻;意义构建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总结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经验,吸收秦汉以前诸多学科的重要成就,并从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和阐释人类生命现象及医学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在探讨和阐释人类生命现象及医学理论时,本能地运用情感隐喻来表达那些抽象、模糊、难以描述的概念和范畴,并带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态度、看法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这些态度或看法往往隐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只有理解作者的意图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看法以及作者透过文字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要了解任何文字或学科语言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文化储备以及一定的理解能力。当然,语言是有关情感概念的重要信息来源,情感及其概念表征不借助语言的指称则无法进行充分的解释。在《黄帝内经》中,作者是怎样通过情感隐喻来概念化和范畴化医学上那些抽象的情感概念和范畴的呢,其情感概念和范畴又如何构建意义呢?笔者借助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并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2.1 情感隐喻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或经验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或经验(Lakoff, Johnson 1980:5)。这里的一类事物指已知事物,另一类事物指未知事物,即现代认知语言学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概念隐喻是在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时,在遵循恒定原则的前提下,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在此前提下,情感隐喻是概念隐喻中的一种,因为情感隐喻同样遵循概念隐喻的原则,只是笔者认为情感隐喻更加模糊抽象。孙毅认为,兼有生物和社会属性的人类情感需要通过隐喻来概念化抽象的、无法触摸的和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体验;情感是抽象、模糊或难以表达的感觉,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物质形象特征和联系,复杂异常,人们为了生动形象地描摹和理解自身情感,经常将其隐喻化,即情感隐喻(孙毅 2013:106)。由于有些情感或情绪暗含在叙述的文字里而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因而暗含的情感或情绪容易被人忽略,也或被人否认。Kövecses认为,“当许多学者在涉及情感性语言的时候,他们往往假定语言仅由比如‘愤怒’、‘恐惧’、‘爱’、‘喜’等词汇组成……这仅仅是情感语言的一小部分而已”(Kövecses 2004:2)。为了生动形象地描摹和理解人类的情感,对范畴进行概念化时,学者把暗含情绪和感情的隐喻都称为情感隐喻。由于情感隐喻自身的模糊抽象性,要解析其意义的构建,仅以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过程是不够的,更不用说对晦涩难懂的古典医学《黄帝内经》中的情感隐喻意义进行解析,所以笔者借用对意义的构建具有更强解释力的概念合成理论。
2.2 概念合成理论
在解释概念结构方面,为了克服概念隐喻对意义构建阐释力度的不足,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相对阐释力更强的意义构建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或概念整合理论(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这种理论不仅能阐释隐喻性概念结构的意义构建,还能阐释非隐喻性概念结构的意义构建。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人们在交谈和思考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然后在心理空间之间进行映射,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人们就是系统运用这种概念整合网络进行实时意义构建(李福印 田聪 2005:35)。概念合成理论包括4个基本心理空间: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见图1。
图1是Fauconnier概念合成理论4个心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Fauconnier 1997:151)。李福印、田聪解释概念整合理论:输入空间里的元素和结构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而层创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认知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抑制(deactivate)旧的联系,激活新的联系,结合语境和储存在记忆里的知识框架,重构新的空间并进行重组和整合(李福印 田聪 2005:35)。也就是说,概念合成正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改的心理空间网络,灵活动态地进行意义构建(蒋冰清 2007:19)。Fauconnier和Turner还认为,在概念结构的意义构建整合过程中,要得到合理的复合空间,概念整合就必须遵守整合(integration)、构造(toplogy)、网络(web)、解包(unpacking)和充分理由(good reason)5条优化原则,以建立合理的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 Turner 1998:163)。且整个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推理、意义运演与产生的过程,其具体运作实例将在以下情感隐喻概念结构的意义构建分类解析中阐释。
图1 概念合成理论4个心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在概念结构的意义构建过程中作用很大。在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和情形中,人们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概念结构在人们认知整合过程中的意义构建不一样。然而,自然界诸多相同的物理特征和人类共同的生理特性以及情感体验决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表达抽象情感概念时产生不容忽视的共性。Lakoff和Jonhson把概念隐喻分为3类:结构概念隐喻、方位概念隐喻和实体概念隐喻。其中,情感概念隐喻也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因此,本文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解析《黄帝内经》中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时,也把《黄帝内经》中的情感隐喻划分为和概念隐喻相应的3类:结构情感隐喻、方位情感隐喻和实体情感隐喻。
3.1 结构情感隐喻
Lakoff和Johnson认为,结构概念隐喻一般都是conduit metaphors,结构概念隐喻有3种构建形式:IDEAS(or MESSAGES) ARE OBJECTS,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COMMUNICATION IS SENDING(Lakoff, Johnson 1980:10)。这些构建形式同样适用于《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古汉语里的概念隐喻,即对古汉语里的情感隐喻也一样适用。例如:
①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体如果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内转动一样受到束缚而不能宣发卫外,起居之时就会因此烦乱不安,常常妄动,神气也会因此浮躁不定、向外越泄。在此,医家把ideas(objects)放在words(containers)里,然后读者takes the ideas/objects out of the words(containers),其意义构建的整合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的意义构建
图2中的输入空间Ⅰ,门轴对应人体里的阳气,输入空间Ⅱ门臼对应的是身体(body),当人体受到寒气的侵袭时,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上升并散发出去。在中医里,人们都知道阳气具有温、热、上升和散发等特性,而阴气特性为凉、寒、下沉和收缩等特质。人们通过心理联想门轴转动受到门臼的束缚而不能向外跑动来映射当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如例①中寒气(属阴,下沉、收缩)压倒阳气,使它不能上升、散发,所以人就会觉得烦乱不安,常常妄动,神气也会因此浮躁不定。这个在线的心理整合过程属于整合过程中的类属空间和意义构建的整合过程。在《黄帝内经》里,像这样的结构情感隐喻表达病机、病理、生理的例子很多。例如:
②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
这些句子都是身体不适时的“烦”、“忧”、“恐”等消极情绪的情感隐喻性表达。
3.2 方位情感隐喻
空间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前后、里外、深浅以及中心与边缘。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各样的非空间性范畴和关系,这种认知方式是空间隐喻化的认知方式。(孙毅 2010:46) 在《黄帝内经》里,很多表达情感的隐喻也采用空间方位来表现人类的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上下”关系用得最广泛,古汉语同样遵循Lakoff和Johnson关于HAPPY IS UP,SAD IS DOWN,CONCIOUS IS UP,UNCONCIOUS IS DOWN,HEALTH AND LIFE ARE UP,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HAVING CONTROL OR FORCE IS UP,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R FORCE IS DOWN等的推论(Lakoff, Johnson 1980:15)。例如:
③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素问· 举痛论)
如果大怒则使气上逆,大喜则使气舒缓,悲哀则使气消损,恐惧则使气下沉。这几句方位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的意义构建
该图的在线心理空间Ⅰ和Ⅱ投射到类属空间产生的联想是:人在发怒时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增加,这就好比容器里的水温度增加体积就会变大;而在同一容器里,温水较以前的状态是上涨,映射为身体里的气上逆,即整合成为“怒则逆上”;在心情舒畅欢喜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平衡状态,就像容器里的水保持平衡状态一样,此为“喜则气缓”的意义整合过程;人处在“悲”、“恐”状态时,血液循环减慢,体温下降,就像容器里的水因温度下降,体积收缩减小,这就是“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的心理整合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一些能够亲自直接体验到的知识来理解较为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和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方 2001:106)。
3.3 实体情感隐喻
Lakoff和Johnson定义实体隐喻:“具有物理对象(尤其是我们自己的身体)的经验为非常广泛的实体隐喻提供基础,即把事件、活动、情绪和思想等看成实体和物质的方式”(Lakoff, Johnson 1980:25)。从这个实体隐喻的定义可以看出,实体隐喻把事件、活动、情绪和思想等看成实体和物质的方式,可以说实体隐喻很多都是情感隐喻,较为典型的是THE MIND IS AN ENTITY,THE MIND IS A BRITTLE OBJECT,THE MIND IS A MACHINE等。这些思维模式同样适合解释《黄帝内经》里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在《灵枢· 百病始生》里有很多实体隐喻。例如:
④ 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忧愁思虑过度则伤心,在寒饮寒食的基础上又感受风寒之邪,双重的寒邪损伤肺脏。忿恨恼怒过度则肝脏受伤。酒醉后行房事,汗出又受风,则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行房事而大汗淋漓如同刚刚出浴,就容易损伤肾脏。这些“忧”、“思”、“损”、“忿”、“伤”等核心情感词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医家们对生理、病理、病机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中来解析“忧思伤心”的意义构建,如图4:
图4 “忧思伤心”的意义构建
图4的心理联想整合过程是:实体物质映射忧思(THE MIND IS AN ENTITY),容器映射心脏,当实体比容器大却非要强制装下那个实体,容器则会被胀破,此情形映射过度忧愁思虑超过心脏能承受的压力,心脏会受到损伤,即整合出“忧思伤心”这个概念。在整合过程中,联想和背景知识非常重要,假如解构概念结构意义的主体没有经历过容器胀满而被胀破的情形,那么他对“忧思伤心”进行整合联想的意义可能会不一样。这点正好凸显体验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性:情感隐喻既是经验结构与语言结
构之间的自然联系,又是人的认识思维和语言表达共同发展的结果(梅丽兰 2007:152)。
心理空间理论解释语言意义构建的过程,概念合成理论解释语言意义构建的机制。虽然各民族由于生理结构的相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语言“输入空间”也大致相同,但由于各民族地理历史环境、传统文化底蕴的不同以及心理认知模型的差异,导致各自特有的认知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内容以及方式各具特性。尤其像中国这样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文化底蕴的国度,对其医学文化经典《黄帝内经》意义的解构,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文化认知模型和文化环境以及当时的各种思维模式。同理,无论是对《黄帝内经》中情感隐喻的意义解构,还是分析其意义构建,都必须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认知模型以及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其意义构建的心理空间。总之,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从古汉语医学语言的角度,本文验证了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空间合成理论的合理性与普适性,说明空间合成理论对中国古汉语语言的意义构建同样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蒋冰清. 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概念合成理论和背离与常规理论的互补性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4).
李福印 田 聪.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优势与不足[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5(6).
梅丽兰. 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12).
孙 毅. 英汉情感隐喻视阈中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理据微探[J]. 外语教学, 2010(1).
孙 毅. 核心情感隐喻的具身性本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
赵艳方.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Fauconnier, G.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Fauconnier, G., Turner, 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Science, 1998(2).
Kövecses, Z.MetaphorandEmo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MeaningConstructionofEmotionMetaphorsinHuangdiNeijingintheTheoreticalFrameworkofConceptualBlending
Li Xiao-y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China)
Mental Space Theory can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whil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may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meaning. They both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emotion metaphors inHuangdiNeij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the ancient-Chinese-medicine language, attempts to prove the Space Blending Theory proposed by linguists Fauconnier and Turner to be reasonable and universal, which indicates the teory also has some explanatory power for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HuangdiNeijing; emotion metaphors; meaning construction
*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联科研项目“《皇帝内经》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SC15WY018)和西南医科大学重点项目“从认知角度研究《皇帝内经》的语言特点”(2014SKZD-003)的阶段性成果。
H030
A
1000-0100(2016)03-0059-4
10.16263/j.cnki.23-1071/h.2016.03.012
定稿日期:2016-01-12
【责任编辑王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