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子上破除官场文化

2016-10-25 07:55张俊芳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从政官场官员

张俊芳



从根子上破除官场文化

张俊芳

从根子上治理负面官场文化,是全面端正党风政风的内在紧迫要求,认识官场文化的特征、表现、从根子上改造官场文化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

官场文化;政治生态;制度建设

官场文化在政治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官场文化,实质上是指官场成员在从政活动中对发生在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内的某些现象和行为的一种认知、态度和情感,并通过传递和归纳后逐渐形成为约束、引导、规范官员从政倾向和从政行为的思想意识、价值评价及心理习俗。官场文化历来有良莠之别。当前,社会上约定俗成所讲的官场文化,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负面官场文化。

一、官场文化的特征

(一)隐秘性。官场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的意识和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又获得广泛认可的所谓“浅规则”。相对于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言,官场文化隐藏其后,不能拿到公开的台面上,一般是在暗中进行、私下交易、秘而不宣。官场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于部分官员的生活当中,左右着他们的从政行为,有些时候甚至比主流价值观以及正式的显规则还管用。

(二)从众性。官场文化作为特定的职场上的人员自觉信奉和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各类官员受其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普遍存在着随大流的心理,不愿意当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另类”,认为保持同别人一致,才会产生一种“没有错”的安全感。如果超越了潜规则,就会被职场上的同僚们认为“不懂规矩”。

(三)利己性。官场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试错”摸索,在反复的失败、碰壁和“尝到甜头”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以“能否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对各种“规则”进行取舍。这一利己心理成为价值取向,规范和约束着官场上从政行为方式。他们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价值取向,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从政态度和行为准则。

(四)劣根性。官场文化是官场弊端发展长期积淀的产物,具有历史劣根性特点。由于官场政治的延续,一些人为了进入官僚这一掌握政治权力的群体,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总结和发展,使官场文化由一种单纯的行为规范上升为群体的思想意识并得以传承下来。

二、官场文化中的糟粕

(一)官本位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封建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大身价就高,官小身价就低,能使与官不相干的职业也比照“官”来定各自的价值,求官、做官、保官、升官,在“官本位”社会中是实现个人抱负、人生理想、社会地位、家族荣誉的唯一途径。于是,学问做大了的考个官做,钱财赚大了的买个官做,军功立大了的赏个官做,有关系有后门的谋个官做。

(二)圈子文化。“朝中有人好做官”说的就是一个圈子问题。官场上的圈子,不是简单的感情联合体,而是权力、地位、名誉、关系、利益的结合体。以某一有权人物为中心,以其势力范围为半径,一个“圈子”就形成了。圈有“圈规”,有的圈子,你拉我,我帮你,“抱抱团”似的互为一体,水泼不进,针插不入;有的圈子,你为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不管公事还是私事,都化为江湖哥们义气;有的圈子,圈内人彼此心照不宣,圈外人话不投机、不相与谋、不予重用。

(三)等级文化。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讲的就是官场等级。等级在官场上甚为敏感,等级观念使一些官员难与百姓为伍,官员内部级别的鸿沟很深,“官一升,脸就变”。现在官场等级文化渗透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的聚会、乘车都很有讲究,谁坐错了位子,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文化,不懂规矩”。

(四)发财文化。做官被看成是发财的手段,做大官发大财,做小官发小财,甚至一些人没有正式取得官阶官衔,却以似官非官的身份,利用机会发横财,将公共权力异化为“自留地”。一些地方行贿、受贿成为潜规则。在发财文化蔓延的官场环境中,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做一个贪官、庸官,有时更能够保官、升官。

(五)伪善文化。“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这是官场流行的话,是伪善的生动表现,实质就是口蜜腹剑。一些人看上去似乎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忧国忧民的正义情怀,有廉洁奉公的为官操守,所有的言行都出于利益的权衡,缺乏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义。一些官员谙熟这一套,张嘴就是官话、套话,听上去很正确,但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话。这实际上是“伪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六)享乐文化。官场上,一些人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他们在精神状态上,意志消沉,萎靡懈怠,不思进取;生活中,讲排场、比阔气,情趣低俗。这些人把个人的感官快乐和实际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享乐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出身贫寒、肯于努力的官员,一旦当了官,往往也会由俭变奢。

三、破除官场文化需要从根本上下功夫

第一,要不断坚固世界观这个为官从政的基石。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和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官员们的价值追求和从政行为。改造官场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个标准和“三严三实”的要求,引导各级官员特别是身处要位的官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得失观念,才会有抵御官场文化侵蚀的“抗体”,使自己精神高尚、视野开阔、胸怀坦荡,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对权力始终有敬畏之心、戒惧之心,对行使权力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不因私情废公事,不为私利所困扰,才能使官场文化失去存在的市场。

第二,对官场文化生存的空间进行釜底抽薪。压缩官场文化的生存空间,根本的是要提高其运行的成本,影响甚至改变其功能作用的途径与效果,从而降低官吏对官场文化的选择欲望。一是要推行阳光行政,使公共权力的运行置于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之下。二是要不断强化政策制度的约束力,增加官场文化运行的风险成本,拓展政策制度的作用空间。三是要通过政治、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改革,改变官场文化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控制其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四是要通过教育和舆论的引导帮助各级官员摒弃糟粕,化解不利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出了“反四风”“八项规定”和“准则”“条例”等一系列从严治党的重拳,效果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官场文化的空间,改善了政治生态。

第三,扎牢规范各级官员从政行为的制度笼子。法规和规章制度是规范各级官员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官场生态的重要屏障。要结合正在积极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级官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从制度上压缩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空间。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防止打折扣、搞变通,防止“破窗效应”。对于无视法纪踩“红线”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第四,紧紧抓住正确用人导向这个关键环节。各级组织部门怎样选人、用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级官员怎样做人、为官。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那些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作风正派、德才兼备的优秀官员受到重用让那些品劣才次、纪律不严、热衷于玩弄官场潜规则的人彻底失去市场。首先,通过制度设计,完善权力配置和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国家“治吏”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的基础上完善权力配置和治理结构。通过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选拔领导干部的权力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群众手中,彻底改变领导干部“唯上不唯下”的现象。其次,以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为“抓手”,加快官场“正淘汰”的政治环境建设。要加大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着力遏制潜规则,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等问题,要出重拳、用重典,像整治“四风”一样进行大排查,查处当事人,追究责任人,使选人用人风气真正清朗起来。

(本文作者: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冬叶

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核

在文化自信的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构成维度、因素具有统摄意义的,是价值观的自信。

价值观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推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对各种文明创造和文化滋养择善而纳、从容吞吐的气度与尺度所在。价值观自信的失落,会使一个国家和民族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韧性、激情与从容,要么拜倒在异质文化的脚下不能自立,要么昧于世界文明潮流甘于自闭,要么茫然四顾迷失自我不知所向。文化的安全都将无由保障,更遑论文化的繁荣与强盛。

(《求是》2014第18期沈壮海/文)

刘铁桢书画作品

猜你喜欢
从政官场官员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以民为本 以廉为首——浅谈苏东坡从政操守的现实意义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官员晒书榜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