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君 郭 明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流动儿童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陈利君1郭明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从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结构式的访谈,对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成人版进行修订,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估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状况。在初测后分析了50个项目的通俗水平(选择标准:≧0.6)与区分度(选择标准:≧0.4),删除了10个项目,在专家指导下修改了3个通俗水平良好,但区分度较低的项目,形成流动儿童幸福感量表最终版:3个维度,12个因子,40个项目。
流动儿童;幸福感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流入城市[1]。我们称之为“流动人口”,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流动儿童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界定,本文中的流动儿童是指6-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2],又称“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打工子弟”等。幸福感主要强调个体身心的愉悦,是个体对情感(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和体验[5]。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代[7]的生活满意感量表和Cantril[8]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都是通过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来测量个体的幸福感水平(姜永杰,2007)。我国许多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了测查,形成的幸福感量表也较多,但还没有证明哪一种量表或哪一类量表特别有用或者显著优于其他量表。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成人身上,对儿童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少[9]。国内从2000年才开始逐渐关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并且没有针对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幸福感量表。
国内关于流动儿童幸福感研究主要侧重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涉及比较少,社会幸福感作为最近提出来的内容,涉及更少,因此缺乏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流动儿童幸福感的量表,本文主要修订了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成人版[10],然并未完全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结构式的访谈,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估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状况。
(一)初始问卷的编制
1.量表编制原则
根据测验编制的原则,然后再结合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具体内容、结构与层次,并借助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建构量表的理论依据;然后,建立项目库。由于目前专门针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量表几乎没有,所以最终项目库的形成是以改编项目为主。
2.测验编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总结以往对于流动儿童与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再结合国内外有关流动儿童与幸福感的文献,可以看出心理学界普遍认可并接受将幸福感体现在心理、社会、生理三个维度,本研究有关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结构也将参考这一结构。
(2)结构式访谈。对10名流动中学生、10名非流动中学生、10名流动小学生和10名非流动小学生所罗列的中小学生幸福感方面的内容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将访谈收集到的因素融合进流动儿童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中,形成了躯体功能分量表、心理功能分量表和社会功能分量表。其中,躯体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运动与感觉;心理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学习、课余生活;最后外加有一个总体幸福感评价因子。
(3)量表项目的形成:①项目来源:初稿项目的来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整理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筛选出可以借鉴的项目;其次是分析结构式访谈中小学生所提到的问题,最后根据设置的维度在各个分测验中改编相应的项目。
表1 项目库项目来源分布表
②项目形式。量表的所有项目均采取客观题的形式。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正向试题与反向试题相结合,施测时对项目进行随机排序。
③项目的编写。为了使每一个项目都有较高的质量,在项目编写的过程中严格对照了测验的理论架构,同时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于每个题目的用词,以及表达形式等,都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与修改,让每一个项目都易于理解,测量,形成量表初稿(详情请参考附录一)50个项目。在初步编写项目完成后,请心理学专家及语文教师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将有错别字,有歧义的项目一一修正或替换。
(二)预测分析
1.被试取样和施测
被试选取长沙市火星小学、博才白鹤小学以及浏阳市行政中心新文学校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4.34%,其中,男104人,女96人。
2.测试结果分析
删除无效问卷后将200份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量表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编制的量表或测验个别测题的可靠程度,主要检验测题的测量学指标为:①分析描述统计量,计算均值、标准差、总分,来求通俗性水平≥0.6000;②求区分度:计算各测题与总分相关r≥0.4000。
表2 详细参见附录二
R.L.Ebel指出区分度大于0.40的项目为优良项目,0.20一0.30之间勉强可用,需修改。由于有较多的备选项目,故而删除区分度低于0.40,难度低于0.6的项目。删除项目共计10个(另有3条项目的区分度低于0.4,但都介于0.3-0.4之间,经过修改后仍可使用),综合上述条件,形成由40个项目构成的流动儿童幸福感问卷。其中躯体功能分量表中的运动与感觉因子包括的项目11、12、13由于区分度过低被删除。最后躯体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心理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学习。
改编的流动儿童幸福感量表很好地反映了我国流动儿童幸福感状况,在初测后分析了50个项目的通俗水平与区分度,删除了10个通俗水平和区分度较低的项目;在专家指导下修改了3个通俗水平良好,但区分度较低的项目。将由此得到的40个项目随机排列,形成流动儿童幸福感量表最终版(具体请参考附录三):该量表共12个因子,40个项目,其中躯体功能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心理功能分量表包括16个项目,社会功能分量表包括14个项目,总体幸福感评价因子包括3个项目。正向计分的项目有24个,反向计分的项目有16个。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量表的部分验证指标有待进一步修正和提高,可能的方法是尽量扩大被试量。我国对流动儿童幸福感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本文改编的幸福感问卷是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研究幸福感,同时也拓宽了流动儿童的研究领域,不再仅仅限于歧视、心理健康的教育权利与教育状况等层次的研究,关于该量表的信效度及应用情况等的研究将在后面的研究中出现。
[1]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6):23-31.
[2]辜美惜,郑雪,邱龙虎.我国流动儿童心理研究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2010(4):910-912.
[3]胡芳,马迎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0(8):1023-1024.
[4]师保国,徐玲,许晶晶.流动儿童幸福感、安全感及其与社会排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6):1452-1454.
[5]徐凤娇,邓瑞姣.长沙市流动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5):544-546.
[6]邢淑芬,刘霞,赵景欣等.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654-661.
[7]Ben-Zur H.Happy adolescents:The link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internal resources,and parental factor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3,32(2):67-79.
[8]Diener E,Oishi S,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1):403-425.
[9]E Denier.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10]李凌江,郝伟,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卫生杂志[J].1995(9):227-231.
陈利君(197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研究。
B844.1
A
1006-0049-(2016)20-0026-02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流动儿童幸福指数的追踪与干预研究(编号:2013SK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