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里约奥运会刚刚闭幕。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吸引了国内无数观众的目光,这里不仅是运动员展示竞技能力的舞台,也是国内各大体育用品商、门户媒体角逐的平台。借势奥运这个大IP,无论是361°、安踏、李宁、匹克等业界“大佬”的强势竞争,还是百度、阿里、腾讯、搜狐、新浪、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发力,缘由只有一个:看中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奥运会,给火热的中国体育产业“火上浇油”。新一轮的体育热潮已经来袭!
5万亿“蛋糕”引无数巨头竞折腰
“到2025年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将达5万亿元。”
这是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中国体育产业的政策目标。
此后,体育产业便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各路资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体育产业,上演一出出跑马圈地的投资大戏。
8月5日,三家中国资本分别收购了意甲AC米兰(99.93%股权)、英超西布罗姆维奇(100%股权)、法乙欧塞尔(59.95%股权)。中国资本同一天横扫三家欧洲足球俱乐部,仅是目前国内各类资本竞逐体育产业的一个缩影。
万达集团大手笔频出,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牵头以10.5亿欧元并购瑞士盈方100%股权,以6.5亿美元并购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并和国际足联合作,获得2016年到2030年国际足联顶级联赛赞助商权益。凭借这一系列组合拳,万达掌控了体育产业的上游资源,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公司之一。并购体育产业,万达绝不是心血来潮,正如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言:“万达体育产业并购有自己的基本逻辑:并购的体育公司业务必须能在中国落地。”
此前已投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阿里巴巴集团,先是成立阿里体育公司,以打造“中国原创体育IP”为己任。此后,阿里体育动作不断,与美国太平洋十二校联盟(Pac-12)达成两年独家战略合作、成为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2015年—2022年独家冠名赞助商、获得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在中国大陆地区转播权;今年3月又与蚂蚁金服以24亿港元入股体育休闲及体育彩票综合企业亚博科技(占股50.70%);4月成立电子体育事业部,并启动原创电子竞技赛事WESG,总投入将超过1亿元;携手中国乒乓球协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共同打造服务平台“乒羽家园”;分别与鸟巢、水立方两座标志性场馆达成合作关系。
乐视体育除了以1.1亿美元拿下2017—2020年亚足联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购买的赛事版权还涉及欧洲足球顶级联赛、ATP和WTA职业网球巡回赛、F1、高尔夫顶级巡回赛、CBA、中超……几乎囊括中国观众关注的所有国内外大小比赛,其中不少是独家媒体权益,被外界戏称为“版权帝国”。这家拆分自乐视网的体育公司,2015年5月完成首轮融资,以28亿估值成功融得8亿元资金,刷新了国内体育产业首轮估值及融资额的双重纪录;2016年4月完成B轮融资,以215亿元估值融资80亿元,再次创下国内体育产业B轮融资额和估值双重新纪录。以“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乐视体育,力求打造一个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型公司。
苏宁在2015年11月以5.23亿元收购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在2016年6月以约2.7亿欧元的总对价获得意大利足球豪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约70%的股份,成为蓝黑军团第一大股东。苏宁云商旗下的PPTV体育以2.5亿欧元将西甲未来五年的版权收入囊中。
腾讯耗资5亿美元买下五年NBA中国网络独播权。
……
动辄几亿、十几亿到几十亿、上百亿,巨头争相入局,资本疯狂竞逐。除了万达、阿里、腾讯、苏宁、乐视等行业“大佬”迅速扩张体育产业版图外,从“46号文件”出台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体育产业基金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动域资本、红杉资本、如深创投、创新工场、IDG、达晨创投等创投机构也开始在这一领域频繁出手。
华人文化控股的体奥动力拿下中国之队未来4年的媒体版权,之后又以令人咋舌的80亿元“天价”拍下未来5年中超联赛的全媒体版权。此外,华人文化还联合中信资本共同出资4亿美元入股城市足球集团,意图建立起一个跨国足球商业平台。
众多上市公司也在加速进军体育产业,通过成立体育产业并购基金、收购体育产业公司,或产业链延伸切入体育产业领域等方式多维度布局。服装企业贵人鸟宣布将与虎扑体育合作成立体育产业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电视剧制作公司华录百纳与其全资子公司蓝火共同出资5亿元成立体育产业公司;刚刚回A的分众传媒今年半年在体育产业投资近20亿元,挤进互联网体育生态圈。还有探路者、雷曼光电等多家上市公司分别牵头设立了体育产业基金。
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国内已成立了超过20只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累计超过400亿元。数据显示,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体育创业公司完成了超过257次融资,融资规模达到174亿元。其中,2015年全年的融资金额约为70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融资总额。
各路资本纷纷抢滩体育市场,以各类方式“插足”这一朝阳产业,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平台以及体育产业闭环。
体育产业到了大发展的风口
“46号文件”出台,政策暖风扑面而来,无尽的市场想象空间摆在眼前,嗅觉敏锐的资本“大佬”们迅速展开一场争抢“万亿蛋糕”的大战。巨头们“买买买”,就是想在起跑阶段圈地盘、卡身位,凭借核心体育资源奠定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体育产业具有潜力大、辐射广、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国家政策的引领支持,各地配套政策的落实,以及冬奥会、亚运会的申办,我国体育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
未来十年将是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首个“黄金十年”,除了政策红利因素,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也是重要原因。“46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值在GDP的占比仅0.7%,而欧美国家有2%-3%,提升的空间非常之大。一方面,并不是说中国消费群体没有体育消费需求,而是之前没有足够的产品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大众运动健身的理念逐渐普及并掀起热潮,体育消费的人群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大众体育消费已从单一的体育服饰消费,发展为对体育场馆、专业健身、健康营养等多方位的消费需求,这将不断优化体育消费领域结构,催生出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体育服务,并大幅扩展国内体育产业的范畴。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已从以往单一的体育赛事,发展为上游体育赛事、竞赛表演和运动健身,中游体育营销、体育传媒,再到下游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经纪等衍生消费在内的成熟产业链,这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创投机遇不断涌现。
体育产业链实际上很长,大家现在熟识的还是赛事,但是除了赛事之外还包括体育+运营、体育+场馆、体育+装备、体育+知识产权、体育+保险、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金融、体育+服务等诸多方面,可以形成多个产业化方向,其中的商业化空间非常大。体育与其他行业的粘合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有助于资本投入多样化,也能挖掘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当下资本盛宴成就的体育产业市场火热,也存在隐忧,是否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危险泡沫?毕竟体育不是一个快产业,体育规则制定、体育项目研发及体育品牌建设等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依靠足够的产品和消费,并非简单的“买买买”就能实现。如何围绕重金揽入的核心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和资源价值,对于“热恋”中的资本和体育产业,这是必须深度考量的问题。
但毋容置疑的是,中国的体育产业将成为另一片蓝海。政策红利、消费升级、资本布局,正使体育产业以前所未有的爆发态势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