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小别离”酿成“大伤害”
《留学》杂志社主编 覃巧云
最近遇到了一个让我自惭形秽的同龄人,他是本期的封面人物,刁盛鑫。
刁盛鑫是一个懂得顺势而为的聪明人,他于2015年创立美信金融,服务的是那群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中国富豪,帮他们管理钱袋子。仅从数量估算,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2015年5月,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现有100万高净值人群,坐拥112万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中绝大多数人都有海外投资需求,换言之,他们都需要刁盛鑫这样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深谙海外理财之道的能手。找准一片广阔的蓝海,自此风里雨里放胆搏杀,这样的刁盛鑫多令人羡慕。
对比刁盛鑫,我不免焦虑,己不如人的焦虑,这很常见。中国人其实很上进,上进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比较,你的生活方式,我的职业理想,他的财产身家......通通可以拿来做一番优劣高低的比较。即便是学龄的孩童,也不能幸免于此。正如热播电视剧《小别离》里的三个家庭,父母努力帮孩子追赶与同龄人的差距,把出国留学当成子女的最佳出路。我想说,这些父母都患上了低龄留学焦虑症,症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把优秀当成了做人的标准,不能忍受差异的存在。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试图帮这些家庭缓解一下类似的焦虑,别让“小别离”造成“大伤害”。
中国人的思维,澳洲人可能无法理解。本期“观察家”栏目的那篇文章——《在澳洲,没人在乎你的名校头衔》,就谈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追捧名校,而澳洲本地人对于大学排名却毫无感觉,名校光环并不会给你增光添彩,普通大学也不会让人自惭形秽。在求职时,你来自澳洲排名第一的大学又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学院,对雇主来说基本没有差别,他们问起你的学校,普通得就像是循例询问你的家乡是哪里一样。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读名校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大概很有钱,当然这种印象也并非什么好事。看到这里,只想为国内那些,在招聘季被雇主筛掉简历的二、三本学校学生,默哀一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