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
随着监管的规范和市场的发展,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7月27日上午,有媒体称,中国银监会召开座谈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新的《办法》与2014年的版本相比调整较多,监管要求较严。
消息传开之后,当天国内A股市场盘中大幅跳水,沪指跌幅一度深至3%,并击穿3000点整数关口,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更是遭遇重创,收盘跌幅分别超过4%和5%。
为什么一个处于内部研究和征求意见阶段的《办法》,会对A股市场产生如此重大影响?原因很简单,2015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高达47万亿元,如果银监会采取措施封死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那么肯定会对股市流动性产生冲击。少数媒体甚至将《办法》的新变化,简单说成“禁止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
当然,从相关报道看,《办法》的确可能趋于严格。最让市场担心的是,监管层考虑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比例,类似目前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上一年度总资产的4%(孰低)的限制。然而,从网络传出的版本看,《办法》并没有相关条文。此外,市场普遍误解,理财资金投资不得对接资管计划、只能对接信托计划,这将严重限制理财资金进入股市。其实,《办法》限制的只是非标债权类资产的对接渠道,而非所有非标权益类资产,后者包含债权类、权益类和其他类(比如衍生品受益权)资产等。
还记得2014年12月4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传出的时候,当天的A股市场一路飙涨,沪指暴涨4.31%创下43个月新高,深成指时隔21个月重回万点之上,创业板再创历史新高,连巍然不动许久的“两桶油”也双双涨停。《办法》中“允许以理财产品的名义独立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等相关账户,鼓励理财产品开展直接投资”,被少数媒体一厢情愿地解读为“银监会鼓励理财资金直投股市”。其实,这也是个大大的误解。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不是一定要去买股票,直接投资也并非直接投资股市。而且,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在这个征求意见稿中第一次出现。早在2013年底,有关单位就发出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开立证券账户的有关事项通知》。
那么,银行理财资金到底能不能进入股市?应该说,银行理财资金原则上不得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公司股权。而面向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及机构类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则不受上述限制。这些理财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因此,银行理财资金对股市的投资,属于“限制性投资”,而非“禁止投资”。此外,银行理财资金还有不少“曲线入市”的渠道,比如之前的“伞形信托”模式。当然,这种灰色渠道正在被封堵。
但不管有多少误解,理财新规终将出台。随着监管的规范和市场的发展,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将发生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业务定位看,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战略性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存款比例将持续下降,银行存款分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户。由理财业务创造的收入将在银行业未来利润的占比越来越高,或可支撑银行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发展趋势看,理财产品创新能力将大大增强。面对挑战,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将由被动转向主动,产品研发将由过去的产品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更多考虑客户需求和体验。而利率市场化使原来割裂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三,从产品形式看,预期收益型产品将向净值型转变。净值型产品以净值波动来客观地反映市场的风险收益水平,有效传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理念。相关办法特别强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的规范,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介绍。其目的是推动理财产品从向净值型转变,并打破事实上的“刚性兑付”。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理财业务客户群体将进一步细分。商业银行将借助大数据手段,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洞察客户目前及未来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如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并实施分类管理。对于一般个人客户,只提供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
第五,从运营机制看,将出现理财事业部或资管子公司。理财业务的运营模式,是随着该业务在银行众多业务中的战略地位而逐步变迁的。2014年,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下一步,部分银行将探索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将理财业务分拆出来,独立运营,并在公司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等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