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债”国企是金融改革第一步

2016-10-24 20:19谭保罗
小康 2016年20期
关键词:特钢债转股金融市场

谭保罗

在东北特钢的博弈中,一般人会有一个疑问,即国企效益不好,银行反正都是国有,对贷款进行展期就行,为何要追债?这个问题问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变。

一家国企“还不了”银行的钱,这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它不断发酵,并被“广而告之”,这背后一定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和博弈。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总部位于辽宁的东北特钢多次违约。其所发行的多只债券到期,却无法偿付本息,作为其持有人的数家金融机构开始发难,甚至一度联合行动,倡议“封杀”辽宁地区的债券。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火药味最足的一次博弈。还有金融机构人士还认为,作为其大股东的地方国资委及背后地方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拿出“解决方案”,目的可能是要“倒逼”金融机构接受“债转股”方案。

债转股,这是国企面临债务困境时屡试不爽的终极方案,为何现在不再被金融机构接受?作为银行大客户的国企,为何此时失去了议价优势,而是被金融机构“追债”?

债转股的博弈

东北特钢“不还钱”的故事梗概,足以说明这家公司问题之深。

2016年3月24日,东北特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华在其居所上吊死亡,时年53岁。

第二天,东北特钢即在上海清算所发布了公告《关于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的披露说明》,确认了董事长上吊死亡,但表示“暂未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但银行不这么认为。25日和27日,渤海银行两番约见东北特钢的相关负责人,督促其进行信息披露、召开持有人会议、积极筹措资金以兑付债券本息。

3月28日,作为东北特钢债券承销商的国开行发布公告称,“公司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且公司董事长杨华先生于3月24日意外身亡,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带来不确定的负面影响。”

东北特钢是由原大连钢铁集团、抚顺特钢集团、北满特钢集团于2004年9月重组而成的大型特殊钢生产企业,生产基地主要在辽宁省大连市、抚顺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企业股权包括三方利益主体,股东包括辽宁国资委(46.13%)、辽宁国资运营公司(22.68%)、中央金融国企东方资产(16.67%)和黑龙江国资委(14.52%)。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辽宁省政府。

在债务危机中,东北特钢可以用“狼狈”二字来形容,它甚至差点“失去”一家子公司。在兑付危机爆发后,东北特钢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抚顺特钢总股本的38.58%的股票被冻结,起因是东北特钢与一家租赁公司发生合同纠纷。

可以看出,东北特钢的债务危机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益主体变得多元化。对负债一方发起“追债”的都是省外金融机构,包括了渤海银行、平安银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要么是市场化机构,要么是中央级机构。光靠地方领导“打招呼”,是无法摆平的。

不过,地方政府对“摆平”本次债务危机似乎本来就不积极。市场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曾有中央级金融机构主动与东北特钢以及其控股股东的地方政府国资委沟通,表示愿意提供兑付需要的资金支持。作为提供资金支持的条件,该金融机构希望地方政府提供担保。但后者对此方案“未予回应”。

另有消息认为,地方政府实际上另有他图,即不是想还债,而是想“债转股”。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当地政府正在游说中央,希望对东北特钢的债务按照70%的比例转为股权,剩下30%金融债务保留。债转股之后,原债权人可通过东北特钢整体上市等方式在资本市场退出。此消息未得到地方政府方面的证实。

一边是债券持有人不愿意债转股,但另一边却是债券的发行人没有资金可以兑付,想着债转股。东北特钢债务危机陷入了僵持。

机构多元化是最大进步

在东北特钢的博弈中,一般人会有一个疑问,即国企效益不好,银行反正都是国有,对贷款进行展期就行,为何要追债? 这个问题问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变。

东北特钢“债务危机”中的债务并非一般意义的贷款,而是标准化的债券。债券是全国统一发行和交易,而且由银行总行的下属部门,比如金融市场部负责,后者和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并不直接发生业务往来。这种“关系”意味着银行可以较大程度地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追债”就是市场化方式之一。

不过,中国的债券市场并没有完全达到当初希望降低银行风险的效果,因为银行依然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东北特钢的违约案中,其债券持有者主要也都是银行。

但唯一不同的是,银行开始多元化,这是金融市场最大的进步。在这一违约案中,中型的股份制银行有业绩需求,而且也是上市公司,作为债券持有者,它们接受“债转股”的意愿显然不够高。而一些城商行,则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手中巨额的债权无法兑付,这将给其流动性管理带来严重挑战,甚至可能导致其爆发流动性危机。

可以说,东北特钢被追债是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结果。在本世纪初,四大行把坏账剥离,债转股建立了四大坏账银行(也叫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改革之所以能够推动,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当时的银行都是国有。主管领导一声令下,下面必须照办,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除了金融市场利益主体博弈之外,东北特钢违约案显然还涉及到了其他深度博弈。东北特钢涉及违约的债券都是信用债,简而言之,和地方债不同,没有当地的财政或者基建项目的现金流作为担保,完全靠企业“信用”来保证还款。金融机构愿意接受信用债的背后,也不外乎看中了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但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面临信用的“衰减”。

彭博7月份的汇总数据显示,发行人注册地位于辽宁省,主体评级低于AAA级的非金融企业信用债,4月以来月度发行额均不同程度低于到期额,净融资持续为负。此外,今年注册在辽宁的企业曾合计有10只债券取消发行,规模累计为130.3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营口港务集团、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等。去年同期,仅有3只债券取消发行,规模14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已被“双开”并被立案侦查的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曾多次视察东北特钢。东北特钢作为当地龙头企业,自然也少不了当时领导的“关注”,视察或许只是例行公事。但也不容否认,原省委书记王珉被抓,加上原董事长的自缢身亡,必然影响到金融市场对区域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态度。

当然,这个背景也更显示了博弈的存在。这种博弈,将影响违约案的最终解决方案,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风向。

编辑/麦婉华

猜你喜欢
特钢债转股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青岛特钢3号高炉停炉实践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西王特钢1#高炉焖炉快速恢复生产实践
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国家发改委:债转股工作成效积极 已投放落地9095亿元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