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筑
一夜降温,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约了一个好久不见的同学见面。虽然我们都在同一个城市,但各自忙碌,联系了解对方多是通过微信,那些约了许久的“改天见面”,一拖就拖了两年。我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我们找个地方聚聚,因为,我害怕,一拖,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了。
下班赶去见面的地方,老远就看见她跟我招手,那一刻,我的内心,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不单是见到她,更多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样的见面方式,随性而为,想到就约,约到就见。
不禁想起昨晚临睡前,三岁多的女儿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改天是哪一天呢?”被她这么一问,我突然内疚起来。在此之前,我经常跟她说:“你乖乖听话,妈妈改天就带你去海边玩”,“你乖乖看书,妈妈改天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由于忙碌,这种“改天”的计划便一再搁浅。
仔细一想,其实不仅对孩子,我们大人之间,喜欢用“改天”这个词的也不在少数。和朋友联系,喜欢说“改天我们见面吃饭啊”,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喜欢说“改天回去看你啊”,讨论一些问题,喜欢说“今天就到这里,改天再说”……类似这种,总离不开“改天”两个字。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正透着漫不经心的敷衍。
印象很深的是香港电影《秋天的童话》。出演文艺女青年的钟楚红为了小开男朋友到纽约求学,投靠周润发饰演的远房亲戚。爱情开始的时候,红姑缺一个书架。发哥说:“我帮你打一个。”红姑说:“好啊,改天麻烦你。”发哥说:“今天就今天,明天就明天,改天是哪天?”于是立刻做了一个书架。于是,爱情从此萌发。而爱情结束的时候,红姑要从唐人街搬去长岛,发哥一脸惊愕,全部家当买的礼物在手里越捏越紧。红姑说:“你来长岛看我啊。”发哥勉强笑:“好,改天啊。”红姑说:“好啊,改天。”请脑补一下当时分手的凄凉场面。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后,我都很想哭。“改天,改天是哪天?改天是多久?”这样的“改天”,是一种无奈的放手,更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
读大学时,和几个好朋友计划去北京玩玩。计划的时候,兴奋无比,小到坐哪一班火车,大到去哪些景点,都一一做了计划。可是,每次都未能成行。毕业两年后,我一个人去北京旅游。虽然还是充满憧憬,但是,却少了那种结伴而行的新鲜和兴奋。
选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