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平
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学生会学语文,但它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二、探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1.开放性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学生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于是我采取开放性的阅读方式。开放性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对待,新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的阅读量有增有减。比如有的学生一学期能读十本书,并且还有余力,我们就鼓励他继续读;有的学生一学期只能读三本书,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我们也会表扬,因为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实现目标,也会有成就感。
2.放松学生的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时常提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外显性行为,当然也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干涉行为。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养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等。但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为此,我们推行了两种朗读制度:一是晨读。鼓励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佳作美文、古代诗词等;二是下午上课前15分钟,提倡学生持续默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实践证明,学生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阅读习惯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学生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结果,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学生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
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体验的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即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学生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解读的差异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阅读了《哈利·波特》以后,有的学生喜欢手持小棒指指点点,有的学生变得喜欢沉思,有的学生会聚在一起热烈的交谈书中的情结,发表看法……这一切都是学生阅读后的兴奋溢于言表,激情真实流露,冲动难于自抑的表现。学生都做过“过家家”的游戏,这不是他们阅读了生活这本大书以后的一种表现吗?
从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角度看,有表现就是最好的,有表现就是有热情、有兴趣、有欲望。过去我们总是把课外阅读的教化功能看得过重,认为阅读是一件很高尚的事,阅读应该能够导向人的行为变得“健康向上”。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实在是太功利,阅读首先是一种享受,因为得到享受所以喜爱阅读,阅读的表现只要是没有危害的就是正常的,就是应该被允许、鼓励的。毕竟,表现愉悦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
四、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保持学生的热情,保护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学生的书是否具有足够的魅力;最后才是方法和技巧。那么能让学生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应该就是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
当然,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们尝试了一些做法,如:
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影视主题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动画片《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等,学生都特别喜爱。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就会更好。
课外阅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天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又启发智慧,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